放河灯,曾经一度也是兰州民间流行的一种旧俗。这种旧俗却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仪式,以此来表达亲人们对亡人的哀思和悼念。放河灯,曾经一度也是兰州民间流行的一种旧俗。这种旧俗却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以前,人们在黄河水中放河灯,并非是为了欢乐,也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祭奠那些在黄河中遇难丧生的亡灵。放河灯即是送灯招魂的一种以前,人们在黄河水中放河灯,并非是为了欢乐,也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祭奠那些在黄河中遇难丧生的亡灵。放河灯即是送灯招魂的一种仪式,以此来表达亲人们对亡人的哀思和悼念。
人们常说,兰州是一个“山水之城”。有山有水不假,可如今人们看得见的只是荒山绿化,而水路交通却隐去了它昔年的繁忙。水上的生活、水上的风情已在兰州人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日益消失。送灯招魂的这种祭奠仪式,也早被人们淡忘了。
过去,居住在黄河岸边的人们,有许多人家都是靠搬大筏(牛皮筏子)、羊皮筏子、赶单流、跑木筏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的。我的老家,西固区河口街。解放前,300多户人家中,就有六七十户人家是靠搬筏子为生的。个中的艰辛和危险,无须细说,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人们谈起羊皮筏子来,是那么的美妙和自豪,其实不然。在滔滔黄河水中搬筏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工作。一不小心,就有翻落水中,葬身鱼腹的危险。那些在水中不幸遇难者,连个尸首都难以寻觅。于是乎亲人们就用这种放灯招魂的方式,来祭奠亡灵,以此来寄托儿女们的思念之情。久而久之,送灯招魂也就成了兰州人水上祭奠的一种仪式,并沿袭了下来。
当年人们用来招魂的河灯,制作十分讲究。这种河灯的底座是一块长1尺有余,宽约7寸的木板。在木板的4个角处和正中间,各钻一个孔眼。在四角处的孔眼中,各插一束用纸做的莲花,中间孔中插一只蜡烛,或放置一盏用面捏成的“立灯儿”。放河灯时,在黄河岸边设起灵堂,阴阳道士吹吹打打,诵经超度,并将制作好的河灯点燃起来,一一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一般放3盏、5盏、7盏不等。
民族的孝道精神。莲花是佛教极乐世界的象征,这种让看者伤心,闻者心酸的放灯招魂仪式,一直沿续到了解放之后。
这些放在水中的河灯,犹如亭亭玉立的莲花、绿扶红摇,信水由灯,由近及远,烛光闪闪,漂向远方。河灯带着亲人们的哀思和寄托,在滔滔的黄河中漂流,直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如果,风平浪静,夜色中,河灯可漂流十几公里水路,还可隐约看见。人们在岸边观灯的同时,也深刻地感悟到中华中秋之夜,一些江南来的客商,还在莲花池(小西湖)中放河灯。以表达他们“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明”的思乡之情。
据说,这种放河灯的风俗,是由江南水乡传入兰州的。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到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