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传统节日“活态”传承应融入当代元素

发布: 2013-8-10 12:16 | 作者: 记者 蒋培玲 | 来源: 中国网 2013-08-10 09:32 | 查看: 346次

:_u,A!g7U7xMLf X
X-m1K,|7T;i%g"x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晚至七月初七,甘肃西和县的女儿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动——乞巧节。西和乞巧女儿节,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具有历史传承的广泛性、独特性和珍贵性,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R`&S.wd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N Mpb U6B;Us6p%x

  传统节日如何“活态”传承下去?8月7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上,乌丙安、陶立璠、刘锡诚、柯杨等30余位民俗专家,围绕“西和乞巧民俗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

%x9l*K6^#vU#`'};vn4C

XrO@`*a:W  中国民俗学顾问柯杨等专家认为,西和乞巧是集崇拜信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传承了原生态的民间信仰,体现了年轻女性祈求智慧与技艺、交流生存和生活经验的渴望,展示了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争取家庭幸福美满的追求。

?v-z'ZH]n

J^Sen  中国民协驻会副主席罗杨说,古老美好的乞巧风俗蕴含着西和人民丰富的人生体验、伦理观念、道德判断和人文关怀。

L9p'L Ho``)i

X1IM[KH6]-|#m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改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提出了疑问:“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要求女性必须‘巧’,即具备生产劳动技能,这是‘乞巧节’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如今的工业和后工业时代,工业批量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女性生存第一是工业化文明,这时候传承‘乞巧节’的文化意义在哪里?如何拓展其文化内涵?”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S'l(fp-R3K

4mEl.o5W1z1?  北京大学教授萧放认为,在保留乞巧节的核心要素和完整的礼俗仪式的同时,要认识到乞巧文化是一个生存和氧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根据当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环境,对一些传统的节俗进行积极主动地适应性调整和改变。“以前,乞巧节的仪式和主体是在家务农的十几岁少女,如今这些或在校学习、或外出打工。于是西和把主体转到了中学生、或者回乡大学生的身上,符合传统的七夕乞巧活动本身的成年仪式味道。”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当代选择,体现了文化传承中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延展,符合我们的文化生存氧化法则。”

F:RT6c4|/{}5@e.P6y#?#r

Z/eM$K'[Mf)X{z  此外,众多专家也谈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乞巧文化的当代运作问题。

GF5Frg6D ^h&@3v{

'jR(YF`  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认为,西和乞巧作为乞巧文化“活态”传承的灵动美,融入生活、融入民众,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寄托着人们的信仰或对家乡风物的缅怀,叙说着人们的心声与诉求,世代相传,衍以为俗。“刺绣、剪纸、保健枕、麻鞋、麻纸等行业,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来源,使美好的故事得以‘活态’传承,与经济生活融为一体,更具现实意义。”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qo8{Y6H};M2X1d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g-VJV#nB1yGE

  刘晔原建议:“一定要避免同质化,保持西和的乡土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华南农大副教授关溪莹则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推出特色产品时注入当代的时尚元素,邀请中央美院或者说一些文化创意公司的进行一定的设计和改造,使其来适应现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的生活。

)Y a0[.fX$_8]2zOw

3l5y$x~ X+Y0vHt/d  据了解,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是西和乞巧女儿节的10项系列活动之一。此前已进行的6项包括乞巧音乐创作活动,专家学者田野考察,乞巧文化摄影采风活动,制作乞巧电视宣传片、微电影、动漫、连环画,创作乞巧歌舞节目、网上乞巧活动。乞巧文化高峰论坛结束之后,学术著作和论坛文集出版、民间乞巧活动、乞巧文化推广普及等活动也将陆续开展。

aO}s G1VfH

TAG: 传统节日 甘肃 女儿节 乞巧节 西和县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轩辕剑行天下   评论时间 2014-3-10 20:30:23
5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