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镇原县农家女惠富君正在剪《抓髻娃娃》作品。刘玉桃 摄
甘肃庆阳镇原县农家女惠富君展示自己的剪纸《抓髻娃娃》。刘玉桃 摄
中新网兰州3月25日电 (史静静)一把金色的剪刀在一张正方形朱红色的麻豆纸上游走,几乎不假思索的构图,2分钟后一个憨态可掬的“抓髻胖娃娃”跃然纸上。这些作品即将通过主人的“巧手”漂流过海,远赴欧洲。它的“主人”就是自小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农家女惠富君。
惠富君,出生在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甘肃庆阳镇原县。“自小和当时已是中国剪纸大师的外婆祁秀梅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莫名的喜欢剪纸’。三四岁的时候就每天摸摸外婆的剪刀。”惠富君说,小时家庭清贫,父母担心我调皮磕坏家中唯一一把剪刀,和撕破仅存的一些纸张,从不让我接触剪纸。即使家人阻挠,惠富君仍然在6岁那年偷出家中剪刀,“剪出了人生第一幅‘作品’”。
年仅6岁的惠富君怀着忐忑的心情将第一次剪好的图样给家人看时,竟赢得家人的一致赞赏。自此,家人不在阻挠惠富君练习剪纸,“没想到,这是剪不断的情,一剪就是30年。”
惠富君对于剪纸的热爱加上外婆对她的悉心指导,年纪轻轻的她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惠富君却不满足于现状。“我出生农村,没接受过专业学习,只会剪传统的图样”。1995年,惠富君毅然来到北京求学,“通过学习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北漂”进修期间,是惠富君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经济困难,放学后就去摆地摊维持生计,“夏天晒到脱皮”,每天都是天黑后收摊。“最心痛的是,熬夜创作的一张剪纸还卖不到5元钱。”即使在这种恶劣的艰苦的生存环境下,惠富君也没有放弃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经过一年潜心学习,惠富君对传统的北方剪纸进行了“创新”,在她的作品中既体现出黄土高原般的豪放风格,还加入南派剪纸的纤巧细腻,“作品呈现装饰性特点同时更加追求剪纸的意蕴”。
民间剪纸传承艺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华巧女……
随着惠富君剪纸技艺日臻成熟,作品《拜花堂》、《生命树》《福虎之神》等在全国及国际大展中频获大奖。她先后被评为东西方现今,惠富君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同时还注册了公司,大批量生产剪纸,推动剪纸产业化发展。惠富君说,“截至目前一共剪了10万张作品,将来还会一直剪下去。”话语中透出她对这份艺术的“剪不断的情”。
文化产业的培育力度和扶持政策。镇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佐东介绍,每年该县组织10余个剪纸大师赴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与当地剪纸艺术家签订制作协议,将剪纸册集作为当地政府对外交流的文化礼品向全国推广。
近年,庆阳当地政府加大对民间如今,惠富君生意红火,剪纸作品远销至销至全国各地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惠富君说,“近期准备找机会办免费培训班,让剪纸逐渐成为当地农村妇女的致富商机。”
镇原县政府提供数据显示,目前,与惠富君一样的民俗文化产业传承艺术大师该县共有70人,带领当地从业人员400多人,年生产民俗文化产品10多万件,年产值800多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结合市场经济开发,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如今,黄土高原上更多农村妇女逐渐变身为“巧女”,利用手中的剪刀剪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庆阳民俗艺术研究所所长张志学说,庆阳剪纸作为国家级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