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节气,日暖,天朗,风和,雨沛,草尽染绿,木咸丰茂,冬之灰黄转而为春之青翠,山川河流,一片欣然。人也充满希望,姑娘更是灿烂。古贤者认为,万物生长于斯,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诚然如此,古者之观察精而细矣!
清明是春播的有利之机,自秦汉以来,长安人便循此节气耕耘自己的庄稼。“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此谚语既有提醒,也有总结的意思。可惜我在农村的时候,土地都归人民公社,种什么庄稼,上有长安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的意见,下有队长的意见,于是土地尽种小麦。清明前后,经过施肥和除草,小麦起身拔节,已经可以遮住乌鸦了。农民有一点自留地,恐粮不够,也都种小麦,惟特别聪明的人才种极少的瓜豆。我家前院颇大,母亲遂在靠墙一带种梅豆、豇豆,还会抓一把笋瓜籽和丝瓜籽埋至黄壤之中,以待夏收。
木有伐就有植,清明前后也宜于栽树,因为过了这个点,日晒,天热,树难以活。人民公社的那些岁月,应清明之节气,总是在路边和水渠边挖坑栽白杨树,几年之后,叶子便有郁郁之貌。受长者的影响,小时候我在清明之际也栽过树,前院栽桐树、德国槐树,后院栽柿树、桃树,遗憾桃树未成。
清明节古既有之,是悠久的传统了,其内容丰富,不过扫墓至重。所谓扫墓,实际上就是祭祀祖先,出于祖先崇拜的心理,也是慎终追远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