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晓萍致辞
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和新疆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民俗学研究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于2012年8月20日至9月2日举办,推进民俗学究生教育工作,增强全国高校相邻学科之间的沟通,扩大与国际一流高校同行的合作,发挥民俗学在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民俗学研究生教育是民俗学学科建设能力的标志,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996年,“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曾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高级研讨班”,其性质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时隔16年,2012年“中国民俗学研究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再次举办,拿出诸多有益的理论创新成果,促进民俗学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强化使命,做出理论新贡献,探索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
本期暑校由教育部部属重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地方民族院校合力共建,符合新时期我国民俗学发展的特点,是民俗学现代教育扩大发展的标志。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在钟先生身后创新发展,保持了该学科在国内院校同行中的优势地位,拓展了民俗学基础研究,发展上、中、下三层文化综合研究,并在数字化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是研究我国多民族文学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以民族民间文学和民族民俗教学科研为特色,在民族史诗学、口头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领域颇有成绩。新疆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国西部高校和民族地区院校中的重点建设单位,所依托新疆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民俗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我国西北边疆历史较长、特色明显的民俗学学科点。
2012年8月20日,暑校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二楼108教室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有2012年“中国民俗学研究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北师大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董晓萍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郭海燕副处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教授等,各位领导高度赞扬钟敬文先生创建并献身民俗学高等教育的大师精神,充分肯定暑校承办各方为民俗学教育付出的辛勤努力,希望民俗学教育在促进国家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