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77岁金波留下“童谣数据库”

发布: 2012-8-13 16:07 | 作者: 记者 路艳霞 | 来源: 北京日报 2012-08-10 | 查看: 496次

2000首传统童谣首次分10卷面世

e,v-b(| lG[6tg5?4T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O6[ q:cdM_V

3g|"\OA2WD%Pg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Ux8?9`!~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la km(_-L{\l

"w*~B&m h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0S!x*E"v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L)}~(m$gr'M

#]uSy2c g0E+fu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 r5[ ?9c+xe)A

pQSDM!eeJ#N{(h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rzL'n_8b:|;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Y%`"p2S [&b

9^_f$[ V,w3|

}0Jrt\JCm

g R-|!f{7C6l+Yc9Y

6S DkM(M.SGE![V

o"KQG~J u/Uw

|o7RT/T Z

)|%o tj$g%u i3^ z

@Qe/? O4M8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5E2Td;A8V#X^0V/w"t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4i"t`6I2uP1y

(GQ!_4W+_ ^5{  秋风起,天气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hF*un z!~5K)Zc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L[N*zT:}6QX ~2{

3b5[gV+eRk]

@%Y,YPk  一根针,一条线,

/H OGo7L fP2U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w8mD#Q

PB r/x-l!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n+F*RJ

  急得俺娘一头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i4GfRE,@Ex"L

5b#i&Iu7b.V3C y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W.s9`I%W \Y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0W3N&Hs$O)O`)v

  “娘哎娘,这么忙?”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Q;n4U&LrvM9M

VH,[ `0Z6C;p$`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E_ BZ)q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If q

  我给我儿缝衣裳。

4S0H+K:bq:b$d(A

t{MM p8Uf*Tv"E

w Z(N |*on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a]gs'~p

  娘受累,不要紧,

(h/N+N(X7s&hW6O

,|(E/~{@l1q'y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_Dm { J?+Lj ] ^l

zZ9t PjiY5XW{  等儿长大多孝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Jz1r"TV

qr?S6|z

{ed"o/q.c|'G^

4l|6@H2A[  77岁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唱的这首童谣。从1957年开始,金波用纸和笔记下了一首首童谣。时隔55年之后,他用心整理和研究的童谣,以10卷本的形式,并被冠名为《中国传统童谣书系》,于近日面世。传统童谣如此大的出版规模,在国内还是首次。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w.L3CZ@rV9?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Z+N"o*~.hi4kW9L;B

#KO)i s.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V2bpDc

  并非见童谣就收

:s,O2Z|'u1Mw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s L7\i1ZK,|2f

7\8LI"^Oaf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f-k t }t:U*WN

  在《中国传统童谣书系》中,精选了近2000首中国传统童谣,全书分为童趣歌、自然歌、逗趣歌、顶真歌、游戏歌、问答歌、绕口令、谜语歌、摇篮歌、故事歌和忆旧歌等11个类别。

/v?:}Y5|Xv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S{{"pB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 q'Wc |?/J(E

|'W+n1hFe`  “我们并不是见童谣就收。”金波说,在他手里掌握的童谣大约有上万首,但最终只有2000首入选。“我们收入的童谣要求贴近儿童生活,并为儿童所理解,易于流传,因此像古代留存至今的占验和政治童谣就没有收入。”此外,比较低俗的童谣,如嘲笑别人生理缺陷的,也没有收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G1jzO1|/l

Hn,W+H-u4bm(M'c

h)kh&L'aL

N(d]#f S&gw3E l8wQ  金波认为:“这些传统童谣,完全是靠口耳相传得以广泛流布;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一代代人的润色补充,渐臻完美。”因此在当今,传统童谣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像“游戏歌”,动作性强,可以愉悦身心,协调身体动作;“顶真歌”,采取顶真的修辞手法,首尾相连,随韵黏合,生出无限乐趣。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v:D?y

5e3qj1S9A|Q/H+n0r!{

uiEV cU

9Bi/@9@1g  “传统童谣妙就妙在不训诫,不说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从小开朗、乐观、不做作,有幽默感。”金波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g'OX0_M m

Eb#u:DH%c

&VxC&jZKbS)]2kN-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 docC0W

  早年研究派上用场

v!@F%HBa6e*zS W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AQy)q0_&A6wU.H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p D wv!Yx~bA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C|2\ SSbo

  早在六七年前,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就有了出这套书的想法。“传统童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我们需要把研究成果固化下来,给孩子们、家长、老师以及儿童文学创作者、研究者提供一个完整数据库。”

ng!tf,x2T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ofP;oiEo:N-x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B$k6C [

fd ULD+Vy  4年前,金波被白冰说动了,他开始书稿的搜集和编辑。“除了开始整理已保存的资料外,还邀请了山东、河北以及东北的多位儿童文学作家帮着提供一些新搜集到的传统童谣。许多都是听着当地老人一边唱诵,一边记录下来的。”

+Fym ]/u8v-Z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 @G-lC q@B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W @ q1?dS#|w Y

2T!O {gKIC#c  而在编辑过程中,金波早年的研究积累派上了大用场。“我的传统童谣搜集和研究工作,源自母亲的口传心授。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她唱诵的《扯箩箩,拉箩箩》、《腊七腊八》、《小白鸭,炕边卧》等等。”金波于1991年出版了《中国传统童谣选》,1994年又出版了《十大童谣》,尽管这只是两本童谣加赏析的小册子,但已有了十卷本“童谣书系”的雏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2[LF/?#g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B'O9x&h7C"G(R

va'L xu%`+IYbk-\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1z!B\]?,s^P5e

  童谣理论的支撑更多来自前人。金波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我看到过一本《歌谣》周刊(上世纪20年代出版),由周作人执笔的《歌谣·发刊词》曾谈到,汇集歌谣的目的共有两种,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按照金波的理解,歌谣既是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也是文艺作品。前者可为民俗研究所利用,后者可为文学创作所借鉴。

$a MY6y:qNZ

|kW1h @4D#G,{3X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E2c;O9P

iU5}-c*x;?;E&I  北京童谣幽默感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0B4XYm @{j?

l2`%j#x'r8E}2B;k

)Zf2[ v{9c&b/WF d

kMvD-s Ab  在2000首童谣中,原汁原味的北京童谣无疑是一大亮点。金波认为:“北京童谣内容幽默、快乐,即便是表现贫苦生活的,也是充满了达观、快乐的心态。”

$U4O#K'Bk8f0} g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JXUHq4P

];d*cp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wkf-a ~"V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奶不来,唧溜咕噜滚下来。”金波说,这首流传至今的北京童谣,最早流行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至今存世的不同版本有20个左右。“当时北京人称童谣为‘小孩语’,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常常可以听见老人为孩子唱诵,而这首《小老鼠,上灯台》可能是流传最为久远的一首。”金波认为,虽然这是一首短小的童谣,但有人物、有事件、有曲折,能给小娃娃带来惊险、惊奇和惊喜,非常幽默、有趣。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4IT HP;|KHy

Jw*D'Fm;A#U5S

QQY4~lEO

I;sz&~w~ K`N K$|  “火车一拉鼻儿,粥厂就开门儿。小孩给一点儿,老太太给粥皮儿,搽胭脂抹粉的给一盆儿。”这首《北京粥厂》,完全呈现的是平民幽默、乐观的一面,还带点调侃的语调。

_7Tp*t!|:qWC;B,}

N~"lM$w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MPI"s&lr K

&df2jl6oY  北京童谣还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富有节奏的表达,折射出北京城的变迁。像《罗锅子桥》、《黄城根儿》、《平则门,拉大弓》、《白塔寺》都可以为了解北京的民俗生活和历史地理演变提供参考。

b a B9d;]U8@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JgO7LmB Y

Y`0I|pKO*q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0V3[s}v

  金波经过研究发现,不少流传至今的北京童谣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清代,“百本堂”、“别梦堂”抄本《北京儿歌》就收入童谣74首,其中今天还在传唱的《小白菜儿地里黄》、《小老鼠,上灯台》、《拉大锯,扯大锯》、《吃豆豆,长肉肉》等都在其中。“在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地区,不但流传的童谣很丰富,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开展得也早。”金波说。

4S/UK c:frm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o!E6W]

&um0GZ)R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R|a%V*Y-c q(u

  当代童谣缺童趣重教化

9rvQ;u\tU9o 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J Y$Hm'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re+A|-f

F.j$c'aGo  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目前收入有24节气歌、12生肖歌等当代童谣,但金波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目前已收入的童谣更多注重知识性,注重教化功能,而缺乏趣味性,更缺少童趣。”金波笑着说,实际上,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童谣。

"doctC/{

/fD(BGd Bj

{$bB*y6QS4x:T#o0] q1~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L w0~9m7X6C9lq]!X

  金波坦言:“童谣的创作比一般诗歌写作的要求还高。除了文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音乐性,这就要讲究形式。”他认为,传统童谣为了便于口耳相传,创造了许多形式,押韵、节奏不必多说了,还创作了许多格律形式,这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e+WTP$C5V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J2g0E8o;h.Q)_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5?/v.H,E%^v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HrSC#l)p

  “对父母来说,要特别注重孩子的母语学习,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而刚一学习语言的时候,童谣无疑是最好的教材。”金波因此特别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老祖宗留下来的童谣,他还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童谣的研究和发掘中,让更多优美、有趣、可爱的童谣存世。“传统童谣是个文化宝库,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始。”

4i6nimo

j:cI'R2WcJ

(|'sm6}&a)o

^ {#}mxM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fm8b!uC2H#Ef

TAG: 儿童文学 金波 童谣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silver   评论时间 2012-8-14 21:26:55
金波谈传统民谣之妙:不训诫、不说教、有趣味

中新网 2012年08月14日 14:57 来源:辽沈晚报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潜心整理和研究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第一批家庭珍藏版(共10卷)已于近日面世,精选了近2000首中国传统童谣,全套书分为童趣歌、游戏歌、摇篮歌、绕口令谜语歌、顶真歌和忆旧歌等11个类别。传统童谣如此大的出版规模,在国内尚属首次。  

  金波介绍:手中掌握的童谣多达上万首,但最终入选的仅有2000首,收录的童谣以贴近儿童生活,易于为儿童理解和朗朗上口为主。其它如古代留存至今的占验和政治童谣并没有收录,另外,一些比较低俗的,如嘲笑他人生理缺陷的童谣,也没有收录其中。

  金波认为,传统童谣妙在不训诫、不说教,有趣味,有真情实感,能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开朗、乐观、不做作,有幽默感。

  金波告诉记者:“传统童谣完全是靠口耳相传才得以遍布民间,在流传的过程中,又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润色、补充乃至日臻完善。如今,传统童谣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动作性强的《游戏歌》,可以愉悦身心,协调身体动作;《顶真歌》则采取‘顶真’的修辞手法,首尾相连,随韵黏合,生出无穷乐趣。”金波表示,传统童谣大多富含趣味性,有较强的幽默感。

  金波认为,父母要特别注重孩子的母语学习,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情结,刚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童谣无疑是最好的教材。而在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目前已收录了《24节气歌》、《12生肖歌》等当代童谣,但金波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他说:“小学课本中收录的童谣更多注重知识性,注重教化功能,但缺乏趣味性,更缺少童趣。实际上,孩子们需要的是既有知识性,又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童谣。 ”

  金波坦言:“童谣的创作比一般诗歌写作的要求还高。除了文学性和趣味性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艺术性。 ”他认为,传统童谣为了便于口耳相传,创造了许多押韵、节奏和格律形式,这些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非常值得现代人研究、学习和借鉴。

  记者李爽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