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莫非
【核心提示】在近期的双边及多边互动过程中,亚洲各经济体的领导人常把目光聚焦到亚洲各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及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上。伴随着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体的快速成长,亚洲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上扮演何种政治经济文化角色,日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今天,亚洲经济总量已经占全世界的30%以上,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超过30%,亚洲已经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
在近期的双边及多边互动过程中,亚洲各经济体的领导人常把目光聚焦到亚洲各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及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上。伴随着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体的快速成长,亚洲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上扮演何种政治经济文化角色,日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甚至连“亚洲身份”也成了一个时髦的概念被反复加以讨论。但是,作为整体的亚洲毕竟没有能够像欧洲一样,找到合适的路径来切实推进自身的一体化进程,“亚洲身份”的内涵及其认同依然处在模糊状态。作为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概念,它需要亚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确定自身的定位,塑造自身的价值,从而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社会文化层面加以分析解读,许多具有亚洲背景的国际学者都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他们尝试从文化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尤其关注亚洲一体化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亚洲同西方的关系问题。
“亚洲身份”需要人们从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任的杜赞奇(Prasenj i t Duara)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师从哈佛大学孔飞力(Philip Al den Kuhn)教授,以研究中国近代史成名,推出过多部具有影响力的着作,如《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等。杜赞奇被认为是继费正清、孔飞力等人之后美国汉学界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他着力研究社会发展、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与社会理论领域做出了学术贡献。近些年,杜赞奇的视野有所转向,他开始对亚洲诸多问题加以跨学科的综合比较研究,尤其关注亚洲一体化以及亚洲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久前,他应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之邀出席了“价值与意义:中华文明的再认识”论坛,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全球化中的主导变化是亚洲的崛起
文汇报: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您对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有何判断?全球一体化进程有加速的可能吗?
杜赞奇:我不认为目前的全球化存在什么问题,当然,有些地方的确存在保护主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全球化的基调已经改变,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社会有越来越强的力量来支配全球化进程,类似印度和巴西这样的人口大国,也有能力去塑造全球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