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八闽“非遗”进坊巷 传统技艺有传承

发布: 2012-1-10 22:50 | 作者: 记者 张羽 | 来源: 2012年01月10日 01:05 | 查看: 606次

T|l(D2o^  中新社福州1月9日电 题:八闽非遗”进坊巷 传统技艺有传承

IC1afe

Q)g,p(]S3]Y:g  中新社记者 张羽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5IR~c `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Qc-o p

  将麻绳绑在手上,用力地拉拽绳索,数十斤重的“线狮”就能在舞台上展现各种俏皮姿势。年仅21岁的黄文龙是“拉线狮”表演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年轻力壮的他尤为卖力,双手却被麻绳勒得通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3C9}Qw%|i4Cs)q:e

sHx8xp R  “2012福建非遗进三坊七巷活动”9日在福州拉开帷幕,霍童线狮、建瓯挑幡、莆田车鼓、高湖舞龙等源自八闽各地的民俗表演,在福州南后街轮番上演,令人叫绝。

/^5W+s&k ??*]:@IT|

(v*PqE}  笨重的“线狮”在绳索的牵引下,在舞台上“飞”来“蹿”去,一段表演下来,黄文龙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与他一道表演的,有40多岁的中年男子,也有年逾6旬的老汉,他们说,“一定要把祖宗留下来的绝活传承下去”。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e%qF9j2V-Wc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V&fybuy\u Nc^

  宁德霍童线狮又称“抽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2006年,霍童线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8}g D][s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BI z

  黄文龙告诉记者,每年农历“二月二”,霍童镇都会举办灯会,而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小学二年级时首次看到线狮表演,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S~8P2Q@U+P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x xJ2E8rm5nj

  从小耳濡目染让黄文龙渐渐爱上了这门民间技艺,15岁时,他在亲戚的教导下接触“线狮”,并登台表演。如今,黄文龙一边学其他手艺赚钱,一边拉线狮,“一直以来父母都十分支持”。

Y^*z7G}4g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uce4a,l2~ G

  霍童线狮表演团团长黄振键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团队主要由黄氏家族成员组建,有近60人的规模,年纪最大的已经70多岁。“也有很多14岁左右的孩子边上学,边训练,这样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才不会青黄不接。”他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d {8`w.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6['b(`TQ%xe,o

  据了解,此次非遗进坊巷社区活动,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全面的一次进驻活动。活动期间,将举办一系列非遗活动,包括大型民俗杂艺巡游表演、戏剧曲艺表演、非遗项目展览等。

p ei Jd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d!O*a'UU5IcQ9_ r X

  不仅如此,寿山石雕国家级传承人冯久和、厦门漆线雕国家级传承人蔡水况、同利肉燕省级传承人陈君凡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将在南后街进行现场展示。“非遗进坊巷活动”将延伸到春节元宵过后,非遗展览等“文化大餐”将持续到三月份。

z&HI!H`v C2r)G9_VI

v]WPkpw;@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表示,“非遗”不仅要进坊巷,还要进入学校、社区,缩短民众与“非遗”的距离,以促进民众了解和保护“非遗”,共同建设文化精神家园。(完)

:V/E1b H6n~^p:ix

TAG: 非遗 福州 八闽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