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圣诞节在中国为啥这么火

发布: 2011-12-26 18:35 | 作者: 皇甫仁 | 来源: 新民网-光明网 2011-12-23 11:18 | 查看: 607次

 

{/Y!a tB

去年平安夜上海静安寺广场被圣诞灯饰装点成一个童话世界。(图片摘自网络)

;C1IQZC#^#kn

  圣诞节中国为啥这么火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V6V#N[` F#Ax@,[K

  这些天,你漫步上海闹市街头,随处可见大小商厦内外装饰一新的高大漂亮的圣诞树、笑容可掬的圣诞老人和多彩时尚的圣诞礼品,无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圣诞节到来的欢乐气氛。

'c]4C\V ?)m3D

  圣诞节 这个“洋节”,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已是不争事实。每年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上海各大商业街和商业区的商店餐馆灯火璀璨,街上行人摩肩接踵,青年人穿着时髦,结伴成伙,走上街头欢庆圣诞节。这在当下中国的各大中城市莫不如此,热闹盛景远远超过了春节,圣诞节这个“洋节”已经成为了不少市民尤其是青年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日了。对此,社会各方褒贬不一,前些年甚至出现了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10位博士联名呼吁抵制圣诞节的事情。以他们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圣诞节这样的西方文化,已经在慢慢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了,并且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其实,此种担心大可不必。

'V,H-?Mvu3b

  圣诞节等“洋节”是随着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来到中国的。上海从晚清开埠后,逐渐成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城市,西风西俗迅速地为那些喜新好异的上海人所接受。有学者认为,晚清西俗传入中国有四条渠道:洋货带入、传教灌输、租界展示、出洋考察与大众传播。及至20世纪20 30年代,由于全方位的开放,欧风西俗毫无遮挡地全面飘打入沪,在生活方式、民俗风习等方面也无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如在节俗方面,老上海岁时节令无不有俗,如四月有兰花会,六月六城隍东西有晒袍会,七月二十日俗传为棉花生日,八月十八日为观潮日,菊花会在九月中旬,十月朔日为开炉煮饼节。然而欧风吹来后,这些原先作为生活中重要内容的古朴醇厚的传统民俗竟被吹得烟消云散。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节仍是上海人的主要传统节日,但其他节俗已日渐淡化。在一些前卫人士中,甚至连春节等传统节日也不过了。每逢圣诞、复活节之夜,总有一些华人与洋人一起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据史料,1931年12月24日晚,当时号称“中国火柴大王”的刘鸿生就在上海一家外国餐馆中设宴,邀集亲朋好友欢庆圣诞节。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T.bk@$Gt

  牛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家马雷特有个观点,民俗是人们对不断变化时空下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不同的时空中就会有不同的民俗,这里一个核心就是“变”。节俗亦如此。在西方,圣诞节也有一个从宗教走向民间的过程。圣诞节是全世界基督教纪念耶稣诞辰的宗教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举行。这个节日最早在罗马城内举行。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传到世界各地,传播到民间。在西方国家,每逢圣诞节,全家团聚,没有子女的老人往往到亲友家里聚会,基督教徒到教堂作弥撒。同时,圣诞前夕又举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许多家庭用衫、柏之类具有塔形的常绿树装饰客厅,树上挂着各种花彩和蜡烛,树下陈列着密封的礼品。人们还互赠圣诞卡,制作圣诞蛋糕,在蛋糕周围插上特制的圣诞蜡烛。节日当天,有人还扮演圣诞老人分送礼品。所以,圣诞节不仅是宗教节日,而且也成为民间的重大节日。

Ld lL`d `#~

  今天,圣诞节走向当今中国民间,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全球化现象,是全球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当今的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旅游和工作,同时为数众多的中国人到西方留学和就业,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也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圣诞节这么风靡,西方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力起了微妙的作用。当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中国较快地融入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经济越发达,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对闲暇的追求也就越强,可以用来作为假期和节日的时间和财力也就越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g'^7G|ne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对圣诞节形成了特殊定位。有调查发现,圣诞节消费的主体是青年人,而且几乎半数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领青年。发达开放城市是圣诞节消费的集中区域,如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发达开放的城市,现在也逐渐在向各中小城市蔓延。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对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中国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已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把它变成了开心狂欢的聚会和盛宴了。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而且,圣诞节娱乐消费的时间集中于平安夜,忙碌了一天的学生、白领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放松一把。因为圣诞节也是第二个“情人节”,所以高校学子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侣热衷于此。

Kv{-G'e:AQ:n

  当然,毋庸讳言,商家和媒体对圣诞节推波助澜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商家和媒体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其中,西餐厅、酒吧、咖啡馆和迪厅是借势推销的重点。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圣诞平安夜,广州市几乎所有的西餐厅、酒吧、咖啡店都人满为患。另据统计,上海70%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情侣中则有88.3%去排场不大的西餐馆享受一顿浪漫的西餐。圣诞节礼物的推销是广大百货行业的重点。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很有人情味,对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因此圣诞节礼物被青年人认为是不可或缺的。

6y8])K|/SHl

  节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也有着悠久的节俗文化史。中国是世界上传统节日最多的国家。随着时代发展,产生于农业时代的传统节庆风俗已经并正在发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变化。至今保留的传统节日,无不流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和对根的呼唤。同时,通过政府法令,不断强化了节庆民俗的法定性,保证了民俗文化的传承。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几个“洋节”会冲垮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根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0c'ZCI#~8C$G8~

  我们应该看到“洋节”的悄然兴起和日趋流行,是一种西方节俗文化对中国节俗文化的补充和丰富。依我之见,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至少有三个可借鉴的长处。一是它的开放性。中国传统的过节大多局限在家庭和部分亲友之间,缺乏与社会更大层面的交流。而“洋节”恰恰体现了一种超出家庭范围的开放性交流,容易被今天的城市青年接受。二是它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节日特点是吃和休闲(主要是走亲戚),这种习俗,约束了许多人的行为,限制了人的自由,严重不适应如今城市生活。而“洋节”相对而言丰富多彩,更多表现为多样性的集体活动。三是它的商业性。这是“洋节”的显著特点,商家的推波助澜。强烈地刺激了市民参与的欲望。有人反对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但恰恰是商业化的激素对保留和培育节俗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uWn&O \a1k

  考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基本上可以认定,各大文明之间交光互影的信息、能量与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乃是它们得以存续和演进的重要外因之一。于今天来说,对“西节东渐”的不同态度,都不要去互相指责,要抱有一种宽容的开放心理,要允许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去观察。在奥运会和世博会走向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有通过开放性的各种文化和平交流,最终达到会通以求超胜的宽阔胸怀和远见卓识。不可否认,现在不少青年对圣诞节的投入还是盲从的,但随着我国对外日趋开放,交流日趋增强,圣诞节一类“洋节”会逐渐成为中国节俗文化的一种补充和活力,人们将更理智地接受它。

y5M9x$R}%wB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CiR.h'^0_

图为北京王府井欢庆圣诞节的场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x@"A(c

lDfWk

图为重庆市民欢度圣诞节的场景

b#Il7W o+d*A&l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4G^ ~;qaW

人们在兴高采烈地选购圣诞节礼品

'zK U%r0Zq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E g9f$l'geI

各大酒店内外洋溢着浓厚的圣诞节节日气氛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 N5r(a \"V F

  >>原文地址:http://blog.gmw.cn/blog-268506-392903.htm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D7I-~4yI

TAG: 传统节日 圣诞节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山右亭下人   评论时间 2011-12-26 22:43:14
无他,商家炒作最甚,新奇热闹为本!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