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莫把“小传统”古建筑变成孤岛

发布: 2011-11-03 18:17 | 作者: 慕朵生 |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晨报 2011年11月03日 08:51 | 查看: 491次

TS3z-R0|h6} Qt
T1b i|2\p  【题解】志古迹,以不忘其贤有德者也。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4V(r3~

`"sQ4r x!Zp  近年来,北京一些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或者逐渐消失,或者破损不堪,或者被改造成各种高档会所,令人扼腕叹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wQ os

}o @"|t&EV G.f)U1FP  美国人类学家罗德菲尔德曾将文化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两类。其中,“大传统”是指雅文化、精英文化、官方文化;“小传统”是指俗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阳春白雪的“大传统”固然值得崇敬和赞叹,但下里巴人的“小传统”更能体现出人们生命、生存、生活的经验和智慧以及情感、价值。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 \7h o/}~-I

h(H9|*tZ~7F#k  几十年来,北京古建筑遗产尽管遭到了灭顶之灾,但有些属于“大传统”的古建筑,尤其是那些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却幸运地被保留下来,且日益成为北京的象征符号和文化光环。相反,那些属于“小传统”的古建筑,如乾泰寺、观音阁、关帝庙、湖北会馆等,却远没有“大传统”那么幸运,已经或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商业化的大潮中。
|RC-f7ou A 

5\$[0q&E2D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G)F S b-I[+r

  作为“小传统”的古建筑消失殆尽,作为“大传统”的古建筑必将被淹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逐渐变成北京城的一座座“孤岛”,与普通市民变得越来越不相干。最终的结果是,“新北京”越来越大,但却无法与“老北京”进行有效地对接和勾连。

;eI D?n

GW/vMnsv,G  笔者前不久去英国访学,发现伦敦在“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古建筑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好。究其原因,是其采取了两个策略:一个是保护老城区,建设新城区,使老城区古建筑群得以基本保留下来;另一个是对老城区的古建筑,尽可能地采取翻修和保养,延长其寿命。

%S:KP_B H9U _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E+Jc/[E1~Nt|9O

  当然,与其说伦敦老城区古建筑保护得比较好,毋宁说其老城区发展是一个长达几百年的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相反,北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伦敦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出现了发展历史的“挤压效应”,而忽视了对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建筑风格的保护与传承。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t${F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N3f6UX`,IbAu ~@

  正因如此,我们说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尤其是保护那些作为“小传统”的古建筑群落,更显得尤为急迫。今天的北京仍处于一个“挤压”过程之中,若不制定一个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且坚决贯彻到底的保护方案,我们的后人恐怕只能到文献资料中,去追寻真实的“老北京”足迹了。别水/整理

6~Q"Ts2y3J

[z\k]"vP1ve  ●慕朵生(学者)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T-t"Ln0yp3j$P 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aLF w)ug

TAG: 老北京 大传统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