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采风变成踩点 游山玩水能激发灵感吗

发布: 2011-6-18 13:56 | 作者: 忽忽 |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1-06-16 10:35:43 | 查看: 666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x9X G`,}E3[


7Nw_Q2`:F ]W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旦据为己有,总难逃束之高阁的命运。艺术创作亦如此,每每要借用别人的地界,过几天旁人的生活,才能挤出平时少得可怜的灵感,碰撞出在自己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生活轨道上使劲擦也擦不出的火花。这挤灵感、撞火花的过程就是我们熟悉的“采风”。

a"o"}3J/k)]pS

f&Ih;R1kg u ^  采风,原指采集民间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等,成功案例有《诗经》等,后来,采风一词虽发展出多重语义,但主要还是指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整理各种民间文学素材。近年来,“采风”字眼满天飞,各种参观、考察都被冠以采风的名义,采风俨然成了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灵感的代名词。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c+A2Yx5n%?_

-PdO%_#f#K/]H,i:^6u  不可否认,很多千古流芳的作品都在游历他乡途中完成,但诚如俗话所说“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伟大作品的诞生,不是因为易景,而是因为移情,作者或遇国破家亡,或遭贬谪流徙,生活的突变充满悲剧意味。与之相较,今人的采风就惬意多了。如果说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都是宣叙调,采风,则是想方设法改换外部环境、自愿放逐身心、寻找咏叹调的过程。

+i4Q5[L}1lB#G K[|R-s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 b1^0E8a | `h[

  典型得有点极端的例子就是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之所以宁愿风尘仆仆远走他乡,践行“生活在别处”的另类理念,其原因就是,只有远离故土,才有充足的理由抒发去国怀乡的别样离愁。等到风景都看透,又对故土备感新鲜,于是归巢,寻找国内新的采风景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c4`H'`[EE ^|7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V q3H&l7a&x

  一成不变的生活固然乏味,容易导致思维僵化、灵感枯竭,但满地乱跑也未见得是解决之道。时下名目繁多的采风比比皆是,最常见的就是画家、词曲作者、作家组团深入名山大川,动辄十天半个月,日程安排紧凑而丰富,“踩点儿”处囊括名人故里、博物馆、纪念馆、森林、海滩、生态园区,伙食更是山珍海味,花样繁复,鱼美蟹肥。一俟酒足饭饱,闲庭信步,平时绞尽脑汁也升华不了的琐碎生活顿时化作智慧喷薄而出,于是或泼墨挥毫,或即兴谱曲,或连夜吟赋,分分钟便完成命题作品,泉涌之思如有神助。

[T5J&_I

U1E*i}4d naQ  由于很多采风都是集体组织、定点接待,与之相应,创作主题也是提前圈定的,这意味着,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思绪可以天马行空,作品却不可以。若是宏大主题倒也能略为发挥,怕就怕某些过分细化的命题,要么跟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要么跟赞助企业的形象关联,加之行程本就顺风顺水、饱食终日,作品不上赶着吹捧和粉饰才怪。(忽忽)

(MSt#}y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9V J_\ uX


'@2TP-u&Ec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 G F&t2n Vef_h

TAG: 采风 艺术家 艺术创作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