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纪连海:老北京年俗

发布: 2011-1-26 18:47 | 作者: 纪连海 |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晚报 2011年01月26日 16:31 | 查看: 754次


'U N6UMH9Wur`G      纪连海:“腊月二十三”为什么“糖瓜儿粘”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t(hzvo4k~

  糖瓜儿“祭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z7b;zxw \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Y1MBl+t7M'w

  纪连海

|,v(|Gw#{0[+iH8g

D!{L@;W(`  在老北京,腊月二十三为什么会受到格外的重视?

D1I [wm p(@Y@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7U|.e)N`D

  “二十三,糖瓜儿粘”,到底有哪些讲儿?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xP wf L ]!K2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2hH?R(?#y9?1sE K(e

]chQZ,I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由来是什么?

%x4W+g4[zH `*S/^Qfp

d1mPG Tm's"b'Q8{U  “糖瓜儿”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叫做“关东糖”,如若拉制成扁圆形的,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糖瓜儿”了。冬天的时候,人们把“糖瓜儿”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儿”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而真正意义上的“关东糖”则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4\k*VO6H

b2Fm;Fl  再来说说为什么老北京人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糖瓜儿粘”。

*_ id pU8E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OE m2n"r

  老北京人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糖瓜儿粘”,是为了“祭灶”。这里的“灶”,指的是“灶王爷”。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fn&X d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Sw6l"i]&bV3k&Cl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称“灶王爷”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那个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的灶房的北面或东面设置灶王龛,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L8_|U4R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lJI)Q%Yu v-d)K

  人们还认为,每当“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下各家各户这一年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然后,玉皇大帝再把各家各户应得的奖惩交由“灶王爷”来处理。领到了玉皇大帝命令的“灶王爷”再于腊月的最后一天(小年二十九,大年三十)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故而,这位小小的“灶王爷”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引路神。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0HtM]1~4\

8q(L]&kcGO2M  正是因为“灶王爷”如此重要,人们才会在“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这一天拍拍“灶王爷”的马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往灶王爷的嘴里塞上一块“糖瓜儿”,以便堵上“灶王爷”的嘴,不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面前说人类的不是。这就是所谓的“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语的由来。也正是因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的重要性,才被老北京的人们称为了“小年儿”。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过的这个“年”,其实过的就是“灶王爷”。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7D]+bI.}

B:Z`*x-h+t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P!UM[5rT

TAG: 传统节日 春节 老北京 年俗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silver   评论时间 2011-1-28 16:38:52
纪连海:腊月二十五 糊窗户与做豆腐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28日 15:24  来源:北京晚报

  今儿是腊月二十五,最重要的习俗有两项:一是“二十五,糊窗户”;另一项是“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糊窗户都有哪些讲儿?准备年货为什么要从做豆腐开始?豆腐这种东东最早始于何时?是谁发明的?

  糊窗户与做豆腐

  纪连海

  二十五,糊窗户


  腊月二十三祭了灶,腊月二十四扫完了房子之后的腊月二十五,老北京人就该糊窗户了。过去的北京人,家家户户都住在四合院里。那个时候的房子,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玻璃门窗,更多的则是那种带窗棂的、上下对开的、在窗棂上贴上宣纸或白纸或报纸的、窗棂把窗户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子、格子里面被贴上了窗花的窗户。

  此外,我们还要知道的是,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是通过在房间里烧火做饭的办法取暖。因此,一年下来,不但前一年用上好的纸张糊过的窗户被弄得尘土飞扬,就连所有房屋的顶棚也都被熏得黑咕隆咚——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四扫完的房子,也就是没有了蜘蛛网和尘土而已,要是想让诸位神仙看着顺眼呀,这老北京人,还是要做上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才可以的。而这也正是我们老北京人“二十五,糊窗户”习俗的由来——当然啦,我们老北京人家家户户“糊窗户”可不光是为了“对付”诸位神仙,更多的,还是自己看着顺眼。

  您想啊,谁不想在被修饰得焕然一新的环境里过新年啊。您要知道,这扫房子,那是“内功”;而这糊窗户,那可是“外面儿”。老北京人,最注重这“面子”了。此时,过了腊月二十五以后,您再看看各家各户,这窗户,是新糊的;这顶棚,是新裱的;这各式各样的窗花,是新贴上的。这被扫掉的,是去年的不顺心;这新糊上的,是来年的好盼头。另外,家里干净了,再忙着置办年货也显得从容了许多,这就是我们过年的精气神儿。在这一扫一糊一裱一贴之间,“新年”的“年味儿”不就一下子全都出来了、全都尽在眼底了么?

  这可跟我们今天的人们家家户户都住在楼房里完全不同。住在楼房里的人,都是窗明几净通透的玻璃,完全没有糊窗户的必要。现如今,居住在楼房里的人们,“糊窗户”是大可不必啦,但在我看来,贴个窗花、贴个福字、挂副对联,还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说起来,这“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是老北京人在准备春节期间必备的所有“年货”的开始。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删除 引用 silver   评论时间 2011-1-28 16:38:33
纪连海:腊月二十四 除陈布新“扫房子”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27日 17:34 来源:北京晚报

  除陈布新“扫房子”

  纪连海

  大扫除啦

  今儿是腊月二十四,民间有句俗语叫“二十四,扫房子”。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做“年终大扫除”?“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年儿”的习俗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在清朝之前的老北京人,并不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王。此前祭灶王的时间,应该是“腊月二十四”——换句话说,曾经的老北京人认为,“小年儿”应该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

  “小年儿”,可以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故而,“小年儿”的主要活动就应该有以下两项内容:“扫尘”和“祭灶”。“祭灶”,就是我们上一回说过的“二十三,糖瓜儿粘”。“祭灶”之后,就应该正式开始作迎接过年的准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扫尘”了。

  所谓“扫尘”,通俗的说,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子”,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大扫除之际,一般会准备据说是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有钱无钱,打扫干净好过年”。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当然,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把“扫尘”的具体日期确定为“腊月二十四”。

  早在汉代以前,“祭灶”的时间还是在夏天。当然,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已经认为,“灶王爷”在人间有个特殊的责任,他是向上天报告屋主功罪的神明,“灶王爷”的报告会左右玉皇大帝对人的赏罚,影响着人们未来的命运。故而,要在特定的时间“祭灶”。

  时至北宋,终于有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儿”的记载。也就是说,北宋的时候,人们要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同时进行“扫尘”和“祭灶”两项活动。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年儿”的习俗发生了变化呢?这还要从清朝说起。

  自清朝的雍正年间开始,皇帝每年都要于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祭祀各种神灵。那个时候的雍正皇帝,为了节省宫廷的开支,顺便就把“灶王爷”也祭拜了。从此之后,清朝的王族、贝勒纷纷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再后来,便有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一般民家在“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腊月二十五”举行“祭灶”活动。

查看全部评论……(共2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