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专家称七夕节还有更多内涵需挖掘

发布: 2010-8-19 10:27 | 作者: 王臻青 | 来源: 中新网-辽宁日报 2010-08-18 15:00:00 | 查看: 982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D/o3szWU d

 

X1@E-i m qEAN

Pm ~EhjN(Z  今年8月16日,是中国传统七夕。随着人们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专家倡导和商业手段的运作,这个具有浪漫色彩的日子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不过,在8月16日七夕节当日,不少民俗专家表达了对七夕节的不同看法,并声称七夕节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t,k,k2X$E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e G8gbq

  著名民俗专家冯骥才表示,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七夕节”应称作“中国爱情节”。

bI3gZ"B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D@px+q

  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张勃则称,七夕节古称“乞巧节”,这个名称本身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和智慧的一种追求;还有些地方将七夕称为 “小人节”,就是一种成人礼,表达了对孩子的关爱,这些都值得去传承和发扬。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副教授李浩则认为,虽然商家炒作“中国情人节”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但不可否认,这种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七夕的关注,但仅仅停留于商业形式远远不够。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七夕节主要的传统功能“乞巧”已经逐渐丧失,但我们应更多关注、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和丰富节日内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sVR0H5I

$B.g `-M.r5Z0P  而80后作家张一一在博文中则称,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唯有在七夕节这一天才能 “金风玉露一相逢”,像这种凄凉的不能相守的爱情,绝不可以美化为“胜却人间无数”。张一一认为,把“七夕节”设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的提法不科学、不现实。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K?t[/f3Q/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YmUtD#lS2k Z

  记者 王臻青

#zkz.i?

TAG: 民俗 七夕节 乞巧 情人节 爱情节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