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立体化开展网络识读教育

发布: 2010-7-26 19:28 | 作者: 刘宣文 沈莉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15 | 查看: 683次

C&j F)dRr:|g A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一群被称为E时代的青少年,他们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接受教育、创作文本、进行传播,网络已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而成为他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形态、思考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识读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在虚拟社会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时代的新课题。

(V9B*pu {F

VH$QM_?  数字化生存“赋权”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L d/Wm;ja1F;b$x

:mW'a7Z r  2009年的有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75亿,占中国网民的一半以上。许怡安对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上网时间越长的青少年,在网络法律能力及网络礼仪能力上的表现却越差,整体的网络识读能力也较差。

?*b$A7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1l(q.l&J.u

  我国青少年虽然长期接触网络,但对网络仍缺乏足够理性的认识和行为约束。具体表现为:一是网络使用行为失衡。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青少年将网络当成了娱乐消遣的工具,如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浏览色情网站等,甚至因为过分依赖,导致网络成瘾。网络识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规范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引导他们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二是网络认知不足。2008年7月16日《法制日报》刊登的《青少年“触网”风险增大 何以应对》一文显示,所调查的2.4万青少年中有近50%收到过不良信息,如黄色网站,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其中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使财产或身心受到侵害。另外,2009年6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疏堵结合 应对青少年网络伤害》中的数据显示,失足少年中,70%—80%受到网络有害信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针对青少年网络认知的不足及由此带来的巨大侵害,网络识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批判意识,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免疫力,防范不良信息的错误影响和腐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lJL`7n C d

m:kVB%F^T P  因此,培养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有利于使青少年具备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获得全面发展。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有句名言:“人面对海量信息,就像一头驴面对两堆等距离的干草一样不知所措。”若身处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对接触到的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就很容易被信息吞没而束手无策。因此,开展网络识读教育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网络识读教育着眼于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渗透了“超越保护主义”观念,强调了网络的积极功能和对青少年“赋权”,主要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帮助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具备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参与社会发展。

9Dc/Tv#fc$y 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A'A/kTe W

  什么是网络识读能力?网络识读能力是指网络受众能够运用网络知识,以批判的态度对网络信息进行近用、分析、评价和应用的能力。具体包括:了解网络知识;会使用网络的基本功能;能合理地管理网络使用行为;能辩证地看待网络的影响;能辨识网络信息的真伪和不良信息;能区别网络真实与社会现实的差异;具备网络安全、网络法律和网络道德意识,遵守网络礼仪;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作和传播。

&C#v1[B*N3CZ,y

kS(Q+w Pk  发展多方合力培养模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 S"~lx`ot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3Ka0iL3O AZ

  如何培养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2004年党中央向全国推广了“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的培养可借鉴上述培养模式,发展为“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的统筹模式,形成学校、家庭、媒体和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网络识读教育。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 {X!JH0H F k4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8Y.rgh|&?O

  第一,借助学校力量,将网络识读教育纳入学校正式课程。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CH4m GQ$DL'`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 B t#z:Ti7[)f

  学校是开展网络识读教育的主阵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早已将网络识读教育纳入学校正规课程体系,而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认为将网络识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分科课程,开设媒介识读教育课。网络识读教育是媒介识读教育的发展和分支,学校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媒介识读教育课来推广网络识读教育。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网络识读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可包括分享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了解网络知识,认识网络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认识网络使用的利弊、管理网络使用行为,辨识虚拟世界与社会现实的差别,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和网络不良信息,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礼仪规范,学习利用网络创作文本和进行传播等。二是综合课程,将网络识读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学校信息技术课(或计算机课)是推广网络媒介教育最便利有效的平台。学校可考虑在原有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增加关于网络识读教育的内容。如从网络识读能力的角度将网络的正负影响、网络信息的辨识、网络虚拟空间与社会现实、网络礼仪、网络法律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三是隐性课程。网络识读教育还可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共青团和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如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网络话题辩论赛、网络作品大奖赛、网页制作评比、网络礼仪宣传周等有益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网络识读能力。

-I2t5R t]

(uQ(H!{ tDAd  第二,依靠家庭力量,建设网络识读教育的辅阵地。

.x KNh jY} X1y&Mq

_;l*rBAD  家庭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最频繁的场所,也是进行网络识读教育的辅阵地。“如果父母没有相应网络素养教育,他们就没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卜卫:《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家庭教育》2002年第11期)对此,学校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一方面让他们知晓网络识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使之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网络识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家长网络识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家长科学地认识网络、分析网络、运用网络,规避家庭网络识读教育的误区。具体说,作为家长,既应引导青少年有节制、合理地使用网络,更需要与孩子一起畅游网络世界,在网络空间中学习选择信息、辨识网络虚拟社会的真实与虚构、提高网络接触的安全意识和道德意识,逐步养成健康上网、科学用网的良好习惯和正确态度,以责任心和爱心努力做好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守望者。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 XnZ8MI$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Po8s Lz&y|#Q

  第三,发挥媒体力量,为网络识读教育提供机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b:O ^(wg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_I,p(UR3v#C }

  媒体组织是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培养不可缺失的重要阵地。媒体组织可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为网络识读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也可与学校和社会组织合作,编写书籍、教材,开发教学资源,举办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网络识读教育培训班、夏令营,并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为网络识读教育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Z5?M-ps3k

am"zY ]%g  第四,借助民间团体和科研机构力量,为网络识读教育推波助澜。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j.wH D Lz8iA

jK;Oiv(Ae  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群体在网络识读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都已证明了这点。民间团体和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开展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的研究,为普及网络识读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支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MuyeP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v p&x].?*I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csV'_']UN

TAG: 网络识读 教育网络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