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病态社会心理捧红了“大师”

发布: 2010-6-01 19:33 | 作者: 魏英杰 | 来源: 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 2010-06-01 07:53:00 | 查看: 730次

hYl.aa't(R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yGSMN
  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如今成了过街老鼠。食疗神话显露崩盘之势。

*Xgs;n/V)B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Mu+U

  可问题是,这次“臭”了一个张悟本,下次还会不会冒出另一个“张悟本”?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虽然张悟本广受批判,但捧红张悟本的策划公司还在,追捧张悟本的粉丝估计也还没明白过来。张悟本把许多人当傻子,可很多人何尝不是把张悟本当成道具。说到底,张悟本不过是大众意志的某种体现——是狂热的大众捧红了张悟本,而不仅是张悟本欺骗了大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f j4Jv8`-`w A{xh~&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9?m|3G%ZE

  从胡万林到张悟本,大众的消费心理及其逻辑清晰可见。无论胡万林手中的那把芒硝,还是张悟本拿来当幌子的绿豆、萝卜,这些普通物品之所以成为神物,恰恰在于许多人心里住着一个癫狂的魔鬼,它的名字叫集体无意识,或盲目崇拜。只要这种非理性大众情绪仍然普遍存在,今天张悟本被人从神坛上揪下来,明天人们还会把另一个张悟本送上神坛。说白了,胡万林或张悟本都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他们都拥有共同的造神群体。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S-g-VY2P i9}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 ~I{{)J Q*e-|r`

  就是现在,张悟本也并没有销声匿迹。那个被捧为神医的张悟本看来是歇菜了,但许多与张悟本类似的神棍、骗子仍然混迹于江湖,头戴若干蛊惑人心的光环。在机场书店,人们可以看到许多所谓营销大师的书籍、音像产品。书店还会播放这些人的讲座,每个营销大师都是口若悬河,煞有介事,其实很多都是在兜售概念、搞骗术而已。这些所谓营销大师,大部分都是另一个张悟本,这些人和电视直销里那些由演员扮成的专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由此可见,“张悟本”无处不在,只是外貌、衣着不同,以及各自行骗的领域有所区分罢了。

N;F` ~@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EQ^HUti)^!~

  话说回来,张悟本还真的把准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病征。他那部破绽百出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6个月卖了300万册,显然不仅靠的是骗术。当下,整个社会处于扭曲和紧张的局面,许多人的精神意识也处于亚健康状态。急功近利的人们渴望一夜暴富,所以才会冒出那么多所谓的营销学大师;吸着污染空气,吃着农药超标蔬菜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过上健康生活,因此拿食品当药品的神医张悟本才得以横空出世……时代“病”了,老百姓吃“药”。这就是“张悟本现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X8j(@7`c |v.|

w6N9Y'n]5H7Q,sL  从这也可看出,张悟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的狂热情绪,以及集体无意识的跟风行为。然而,现代社会依然在人为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大众消费神话。更可怕的是,每当一个神话破灭,人们便迫不及待地寻找和抓住另一个神话,并且趋之若鹜,呈集体癫狂状。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今天人们不再“满城尽喝绿豆汤”,明天恐怕还是会“举国尽饮迷魂药”。不得不说,这样的社会文化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大众消费心理也是病态的,而只有当人们不再迷信任何神话,像张悟本这样的神棍才会没有市场。 (魏英杰 媒体评论员)

fX.O_/o(w&|

TAG: 大师 张悟本 病态社会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