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提灯游街渐行渐远 手工花灯难成“元宵符号”

发布: 2010-2-28 05:10 | 作者: 冽玮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02-28 00:51:00 | 查看: 742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tyG#kQ yS

  中新社西安2月27日电 题:提灯游街渐行渐远 手工花灯难成“元宵符号”

O| xk zb)^ L

:X*L9i[d aP ?  中新社记者 冽玮

-tD"MuX,Q2S l

!g{gu-Dm }  过大年、逛灯会,是中国传统民俗,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Sl,Qk%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 ra"xN5~S

  虎年正月十四一大早,家住西安市临潼区狄寨乡的张淑雅就拉着一大堆纯手工制作的花灯上集市来卖。作为一名普通农妇,和许多遵循古老传统的秦人一样,20多年来她一直亲手制作花灯以补贴家用。主要有纸灯笼、火葫芦两种。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卡通灯、音乐灯之类的时尚花灯占据了元宵灯市,而手工灯笼费时费力,在经济上不划算,愿意做的人越来越少。

}Hm!i:u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3MJg%c9H{#p J.E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尽人皆知的元宵节特色,提灯游街、赏灯猜谜……一路峰回路转,灯火璀璨,玩得惬意至极,不知何处才是阑珊尽头。正如童谣里所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花灯编织着故事,也编织着期盼。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K^N b!z}:\ n

,H7r{qr L9O~i*w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间的新春灯会规模越来越大,科技含量亦日益发达,西安城墙灯会用炫丽激光定时表演点亮夜空;法门寺展出由蚕茧拼接成龙形的灯组;LED彩灯将大唐不夜城点缀成一座梦幻城堡。正因为有了这些璀璨绚烂,逛灯会令大多数过大年“意犹未尽”的人,有一份登临绝顶一览群山的喜悦 ,将年味儿烘焙得浓郁醇厚。

t*k)a(|R,{-G)O2@/V

_z6e3q OIDp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手工制作的传统花灯日渐式微。除了一些临时摆摊的商贩,各大商场、超市均难寻花灯踪迹。读幼儿园大班的田涤非的舅舅年年领着他去买灯笼,虽然小外甥对此兴趣不大,但舅舅一再强调必须送灯,“这是过年的讲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S C'fS LT7K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f:P\Z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在中国各地,都有每年正月舅舅要给外甥送新灯笼的民俗。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打灯笼这种表达吉祥、喜庆寓意的民俗活动形式似乎已慢慢远去,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片断。

'Ox!L6D*|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8KUs.s0A g

  “我们小的时候没钱买花灯,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供职于陕西省档案馆的王小正笑着回忆,那时的孩子常常用压岁钱买来红纸、绿纸自己扎着玩。像荷花灯、兔子灯、飞机灯,全都会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T#s~s!v2Cb"ZN!f%H

T|z kUvo%H']|  陕西师大成教学院副教授邢纪彦告诉记者,正月里,一听见街上传来“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的吆喝声,孩子们便会提着灯笼出来玩。三三两两的各式灯笼聚在一起,排成长长一队,哪儿黑往哪儿钻。大人们则忙着猜灯谜,猜到了就去寻灯笼的主人讨要奖品,图个乐呵。

&J v/y+O.MaF'\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UC$M N Y3f K"h:sr"]\

  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表示,灯笼作为特有的中国元素,是不会消失的,但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却日渐被人们所遗忘。和打灯笼一样,许多民间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种种变异。

%Dq+|?2RIM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3]$[SlwNL0~

  他一再强调,中国春节真正让人感到热烈、振奋、红火、酣畅的核心部分,恰恰是这些具有浓烈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春节活动,唱大戏、扭秧歌、扎花灯……(完)

G f+z_q!t

TAG: 灯会 狂欢精神 民俗符号 元宵节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