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专家呼吁:“恐归族”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

发布: 2010-2-10 17:50 | 作者: 陈凤贤 刘艳元 | 来源: 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 2010-02-10 13:42:00 | 查看: 912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v&~7t_OT#K(}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OiaB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春节回家过年乃天经地义之事,但近日网上一篇名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的帖子迅速蹿红。发帖者称本科毕业工作大半年,月工资一千左右,因年底“连帮妈妈买件毛衣的钱都没有”只得骗家里“加班不回来了”。 帖子迅速引起网友共鸣,“春节恐归族”进了 1月网络搜索关键词前十名。

D~;I i(m _

5V"h[ C@+h8gT  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的研三学生徐斌,家在巫山支脉上。从南京到家,徐斌来回至少要花1500元,对于靠茶园一年能挣8000元的徐斌家而言,1500元就是他们家一年买粮食的钱。徐斌说,仅有的两次回故土,还都要必须接受乡邻的检阅,在乡邻的价值评判体系里证明自己混得是否成功。记者采访发现,春节不回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偏僻的县城。

O Fx{M ^c

Ba7U1X)}_|  而对于工作多年、事业小有成就的“恐归族”而言,亲友之间来回轮转的“饭局大战”和人情往来让人吃不消。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r[qx*d-_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VtI7M

  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的刘春华,去年春节带着妻子回沂蒙山区老家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顺便在老家过了春节。“半年前,她就一再和我声明,今年绝对不回老家。现在想想,那阵仗确实蛮恐怖的,当时我家就像摆着流水宴,饭桌子一天到头不见干。好不容易歇口气,还要挨家回礼。我也想开了,我把父母接过来,谁也不烦。”

HNR v oMj L4d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 k$h0k)~/cev

  而对于在南京刚工作半年、家在盐城的鲍天峰而言,“过年犹如过关”。去年11月份他回家时,父亲笑呵呵地道:“工作了,一个月两千块钱,花了一千,起码半年也存了五六千。今年回来你得给小辈们发压岁钱了,也是给你自己挣面子啊。”当时他算了算,一帮表兄弟的孩子6个,一人至少要包100块压岁钱;要给曾经帮自己缴了两年学费的姑姑买一份礼物,得花上几百元。虽然说钱早就还给姑姑了,但人情债在,过年就是人情来往的时候;还要给帮助过自己的伯伯叔叔买点礼物……这么一算,为“面子”买这么贵的单,他自己吓了一跳。

7O|!J,I}u"y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C R VA Q{

  对于“春节恐归族”这一现象,记者电话采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周教授呼吁“恐归族”“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当下社会因教育、财富等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人口过于集中城市,都市整体出现物质、浮躁、虚华的气息,但青年人不应以名利作衡量自己的重要或者唯一标准。“年轻人要知道,父母最想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而非你的名和利。”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0hQP(r"@5sp1q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Mq~zN*v5h9D*J C

  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安庆认为,源于农耕社会的春节有着不成文的约定,即游子不论离家多远,一到年底都要回家,一大家子承欢于父母膝下;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回家,父母埋藏在心中的仅是牵挂而不是责备。当然父母也可外出到子女生活的城市过年,这就为“恐归族”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0T[vCj'c8K s8])}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d K?

  本报记者 陈凤贤 刘艳元 实习记者 朱秀霞

v[*H3Q)L:r$X

TAG: 春节 过年 恐归族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