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8日,经联合国相关组织批准,广东开平碉楼获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了解,“永庆楼”是保存比较完好的碉楼之一,那里所有的窗户都用钢板封挡起来,碉堡的味道十分浓郁。 中新社发 王磊 摄
中新社江门十二月二日电 题:开平碉楼村落恐成空城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历史文化作为内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在成功“申遗”两年多后,却面临着诸多困惑。目前,在散布着碉楼的村落里,现有居民正在逐渐减少,若干年后或将成为空城,此间独特的华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残酷现实。
唯一以华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论坛十二月一日移师开平探讨世界遗产保护的话题,对开平碉楼的思考自然成为激辩的焦点。
此前在广州举行的徜徉在开平碉楼的人们发现,如今每个村落里的村民都比较少,其中多数还是老人和儿童。村里人说,年轻人出国的出国、进城的进城,人口目前还在逐渐减少。
生活方式保护了下来。可现在有的村落也空了,开平有加拿大村、缅甸村,这些村的人都到了其他的国家,人也不断地减少。
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继烨对此也回应说,“申遗”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平碉楼是世界遗产还是文化景观而争执不下,最后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要保护遗产,还要将当地的传统的村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让不可再生的资源得到有序的利用和持续的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我们要管好这份珍贵的世界遗产。”
黄继烨表示:“从保护拓展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事实上,开平碉楼自二00七年六月底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就有媒体在当年十月报道称,开平的旅馆已经爆满,接待能力供不应求。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碉楼所在村落的村民,因门票收入可分享一成的红利,二00八年每人一年分得一千八百元人民币左右,而在申遗成功前只是数百元。
此间官员还介绍,开平碉楼散布的村落里,大部分的保安和解说员就是本村的村民,农家乐餐厅也是本村人开的,不允许外面的人进入,这也是一种保护。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遗产保护有着完全不同的挑战,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区域更关注文化遗产,因为这跟发展当地的旅游是有关的。从文化产业和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地方独特的具有高水平唯一性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和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驻华代表杜晓帆则称:“开平碉楼与村落,现在过多地强调了旅游的功能,特别是世界遗产产业化,这种提法只在中国有,世界遗产绝对不能作为产业来做,可能它会带来相关的产业,但是本身并不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