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鹰猎后继乏人

发布: 2009-10-12 22:17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中国新闻网-羊城晚报 2009-10-12 14:35:00 | 查看: 1342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xC9D&oz!Rsj#TU

古老的鹰猎习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a6udQN:?U 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5CUUC} ` g.?

  鹰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鸟,驯化猎鹰,是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女真人狩猎以鹰犬为伴,驯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q!AYef ?;U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g(i3a x

  长白山里一个叫渔楼村的满族村庄。从顺治十四年,为清廷驯养、进贡猎鹰就成为渔楼村满族男子光耀门楣的使命。几百年间,渔楼村传承了古老的鹰猎文化,培养了诸多驯鹰和养鹰能手,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生态基地,并且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鹰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M7p,F'H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2a!r&` v/M3s sa3~

  赵明哲是中国北方捕鹰驯鹰狩猎文化的12代传承人。他从小聪明勇敢,不到10岁就和爷爷上山捕鹰驯鹰,13岁就能自己独立捕鹰、驯鹰,并用鹰狩猎。

TLpWRLu4W$H+r

THtp ?:|Y-u  每到秋分前后,赵明哲就要去捕鹰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G[&v2ci0V O.E

C5?[*{:s+d\  捕鹰是生离死别的岁月。从前的鹰猎八旗,要长途跋涉到库页岛去捕捉雏鹰。鹰巢建在峭壁之上,很多鹰达(捕鹰人)不是被大鹰啄死,就是掉落山崖摔死。

*g^V%_ A;HK(p*fx

Et+}+`4`Ye.R2m$J  今天,赵明哲要冒着寒冷,到山上的窝棚里去捕鹰。窝棚就是在山上挖的坑,上盖树枝,中间拉出两根绳子,在10米开外把网支起来,网下拴鸽子或野鸡。你要盯住鸽子,等到鸽子的脖子像线一般细的时候,啪地扣住网,鹰就被捉住了。

6@Ta].O U b0G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Xu6H5@$M)K

  捕鹰人看不到鹰,只能听。所以无论怎样的酷寒,都要把耳朵露在外面。赵明哲的父亲赵文周说过,一个鹰把头的耳朵如果分辨不出动物的叫声是公是母,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猎手。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Ss!\5D%L x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Vq&dbu6pX

  捕到了鹰,就要 “开驯”,又叫“熬鹰”。“熬鹰”包括走杠、跑绳、吞轴等步骤,这个过程,是一个考耐心的过程。人和鹰要互相的配合,人要爱鹰,理解它,掌握动物的心理和生活规律,鹰才能逐渐地听人的话。不然鹰被人激怒,不但驯不好,它不是啄人,就是一头撞死,人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h9],w1y

p z2G^2oE0o9x  赵明哲说,他手里拿一块肉,在叫鹰从杠上飞跳到他的手腕上时,先用肉来引它,它一飞过来,就喂它一块肉。这样一点点地,当他再发出“这这”的声音时,它便一下子就飞来落到他的手腕上了。达到这样的程度,驯鹰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但一般上好的猎人也得在一两个月之内才能完成。

_%ur(Y c0Q{:X

8N[,}5I6`j O{G  斗智斗勇的鹰猎

&|JBiAUR.|7? N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 n\YF+k~

  对鹰的使用,往往是从冬季开始。鹰猎,就是架鹰出去狩猎。

5n(j(hz X&mll

:r?9kC.l{P]  出发时,往往三人一伙五人一队,大家结伴而行,还带上猎犬,十分威武地走出村子。鹰站在猎人的肩上或蹲在猎人的腕子上。到了野外山巅,鹰眼放出一种威严的灵光。

i8A6^A mML

tg9vGS;i  驾鹰狩猎要分成两伙。驾鹰的猎人驾鹰站在高一些的山坡上,另外一两个猎人手持木棍,到山坡下或沟塘底下的树丛中不断用手中的木棍搅动,嘴里不时地发出“嗷嗷”的叫声,以把躲藏在树林和雪壳子下面的野兽哄赶出来,叫“赶仗”。

Q"R b~ EFQ

,MSI?-W,Jfn  猎人盯着远方赶仗人的山沟。当他一发现有猎物窜出,就立刻把胳膊一扬,嘴里发出“这这”的响声。其实鹰也早已看到目标,于是它立刻展翅飞奔出去。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zQb+z;}|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 UL5?

  转眼间,猎物已被鹰按在雪地上。不管是多大的猎物,鹰毫不畏惧,它是捕猎的能手。

&H w4P p+E S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9cR(s~5w(P

  鹰往往迅速冲上去,先一口啄瞎动物的眼睛,把那热乎乎的对手的眼球吞下肚去,然后就开始啄对手的脖子和胸口。大口吞下对手热乎乎的心、肝、肺……

;Qgu)Vhx%H0R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j!vd.` J

  这时,猎人要快些赶往鹰猎地点,迅速从鹰的嘴边夺回猎物。

#Oi_&u{1x7BFU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2iO`9@

  如果猎人跑得慢了,猎鹰便会将猎物吃掉,这是猎人的失职。因为,一只吃饱了的鹰,就会不再去捕猎,变得越来越懒,失掉了鹰的本性。

_H S1@3pQ

6Z,IlN Vo?O0j!o  而猎人的出击,也要掌握好时机。开始的头一次捕到猎物,要让鹰吞下对手的心、肝、肺后,你再赶到。这叫给鹰以安慰。但接下来,猎手就不能再让它都吃了这几样。

$L6d*F^I

K:[%n1g L  要选好时机,在鹰刚刚击倒对方,或刚吃上一两口时,就及时赶到取猎物,以免弄坏了鹰的脾气。

a3etg A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8Q7^(T@rV

  同时,还要学会判断鹰的对手的计策,别伤害了战鹰。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G#E6@o#_1]

$W/_$x4f@*jT[$c  在北方的原野上,动物在和鹰的搏斗中有时会使出绝招来保护自己,这也是它们的本能,特别是一些狡猾的动物,如老山兔。

7I9Y`H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W4HU1a4k

  民间早有兔子蹬鹰的说法,是指兔子在逃命时有时会把鹰引往柳条通或刚刚割完庄稼的地里。当鹰俯冲下去捕它时,它往往会往庄稼茬子底下一缩,而这时只顾俯冲的鹰收不住力气,胸脯会一下子被尖利的庄稼茬子划开而惨死。

+@[K3V L|

$bf z(B{v)['hv;L C)?  还有,兔子往往把鹰引入到柳条通里使用另一种治鹰绝招。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T ]7jzT ap0{ F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3Kpx

  兔子在奔跑时会突然拉倒一根柳条子,当鹰追到时它又猛然一松,那柳条会带着巨大的力量朝疾速而来的鹰抽去。顷刻间,鹰会被柳条抽得眼瞎毛落,转眼死去。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E xW

!t L?z(L#fB r  野鸡也会保护自己。在北方的田间或野外,野鸡一见鹰追来,它往往逃进车辙的中间。而鹰只顾下冲,一头撞死在大道的冻土上了。

8jKfqE

t#C+Qqog{$O  所有这些情况,都要由猎人设法对鹰作保护。

't%zGMtR+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t K|\@BIL

  一是猎人不能领鹰到庄稼收割后的地里;二是尽量不领鹰到柳条通一带狩猎;三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立刻放出猎狗,让猎狗去干扰动物的注意力,以便鹰的捕猎。

O#l"uY,Ik JY4U

E:I.R!za6^U U-jo  如果运气好,一冬天一只猎鹰能捕获上百只猎物。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n F.R3W\ X'y

wz:@gq)N  把鹰养大,驯好,经过大约三四个月时间的狩猎活动,到了春天,鹰屯的猎户们该考虑如何把鹰放走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UyO;E L)^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Dv Bk4h

  赵明哲说,这是鹰屯的老规矩,祖祖辈辈都这么做。这样做为的是放它们回去再生儿育女,这样大自然中才能不断鹰。在鹰屯,每一个捕鹰人都遵守这个准则,谁不这样做谁就不是一个捕鹰八旗的后代,也对不起祖先。

,[8oE6_#M#V-k I8m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H2P FP9Q}-g

  放飞鹰的时候,鹰和人都会落泪,鹰三四天都不离开赵明哲的院子。

K-fswoH

"^c U6haW-L EI  也许鹰屯将只剩一个名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b:hY9pbG

"{%k"D8{\  最近两年,在建设新农村的口号下,赵明哲家住了三辈的老鹰房已荡然无存。鹰房里面有鹰杠(驯鹰架)、鹰杵子、鹰秤等驯鹰的物件家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遗存。鹰杠倒了还可以再立,但走杠、跑绳、吞轴等熬鹰的传统技艺,却不见得有人愿意学。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i+QS+zpD

#H0I LC)yX^  赵明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对捕鹰、驯鹰的兴趣令老赵欣慰,但也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向父亲学习。小儿子却无论如何不愿意学捕鹰了。据悉,鹰屯20多个鹰把式,现在坚持鹰猎习俗的只余六七个人。他们要种地,要生存,像赵明哲如此执着的,可以说绝无仅有。也许用不了多久,鹰屯将只剩下一个名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9cz'N6f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l p$OL)S'h9X:G

  2009年,吉林省将再次为赵明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满族鹰猎习俗2007年曾申报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最终落选,因为有专家提出,既然鹰是保护动物,为何还要保护捕鹰习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I-RP.r_

*t-| i V rw2p j9e^)E%C  但专家们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赵明哲一直谨遵祖先遗训,捕鹰却不杀鹰。在古代,鹰猎民族杀鹰也是犯法的。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J*Q(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n6u\5w qs

 

1k2Q3]"Rmu

TAG: 传统 技艺 满族 鹰猎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mali1898   评论时间 2010-6-07 19:56:39
保护动物也重要!~难以解决!~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