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八闽千姿:中秋节的“糖塔”记忆

发布: 2009-10-03 23:18 | 作者: 黄慧阳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10-03 21:46:00 | 查看: 600次

i{w1yn Z)B]D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L4x5e3I7nb6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n jl/H/TGnV0Y[

  中新社宁德十月三日电 题:中秋节的“糖塔记忆

](?J eS7be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R1ns e8hp4Kc/?N

  作者 黄慧阳

7{{tKS+W*V*[C8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2t7?JOL5iO

  福建福州有一种叫“摆塔”的中秋传统习俗,虽已风光不再,但仍为民间所推崇和传承。无独有偶的是,福建宁德市的霞浦县也有着一种与塔有关的中秋民俗,叫“糖塔”。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r fW:A)u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_U_/xJ

  关于糖塔的历史起源,与“摆塔”一样都与明代抗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明嘉靖年间一个中秋夜,倭寇围攻松城(即现在的霞浦城关),当地民众制作“光饼”作为抗倭将士的食物,但光饼干硬,于是制作糖块以佐餐,糖化了又可解渴,后来倭寇退了,松城保住了。用于佐餐光饼的糖块,由此被人们视为吉祥物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糖塔”。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v^r ^u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7s [Q1|DU:_b

  糖塔,是用白糖、色素等混合熬煮后浇入预制的各种花模中凝固而成的,大的一斤多,小的三、五两,分实心、空心两种,高度从八厘米到二十厘米不等。

O8b)E"E)y9Mm S

1S&M2g J,|  过去,每逢中秋节前十余天,制作糖塔的艺人们,便在大街上摆摊设点,开始制售糖塔。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雄鹰展翅、南海观音以及孙悟空、猪八戒等造型奇特的糖塔,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糖香味,为传统中秋节增添浓浓的乡土气息与民俗风情。民间更是把糖塔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盛行时有连夜排队购买的情景。

3Zu J&K4C.Q$ex

4EyKCY  年届古稀的吴树旺,是现今当地惟一一位既会制作糖塔又能雕刻印模的艺人。说起做糖塔,老人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制作糖塔分为煮糖、注糖、脱模等步骤,哪一步不熟练、不到位都难以成功制糖塔。尤其是煮糖时间很有讲究,时间太长,糖太稀,时间太短,糖又太硬,都会影响造型。”

[&Gk@v'fbl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2x6Q^:o6n

  吴树旺十几岁跟着父亲学做糖塔,每年中秋节都要向别人租用糖塔印模,租借不到就会影响一季的生意,后来就偷偷地拜师学艺雕刻糖塔印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制作的印模不仅满足了自家的制作需要,也被同行竞相订购。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 AXd(Yy5t0c

!syfgP5C  “那个年代,孩子们没有丰富的零食,糖塔就是他们可以炫耀的最大骄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买糖塔的少了,做糖塔的也更是寥寥无几。”他说。

l}GC!^Xt0F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I8p |2~4~n'G

  如今,吴树旺也基本不做糖塔了。数十个精心雕刻陪伴他大半生的印模,被小心地保存在阁楼里;闲时,他会翻出来看看,一看就是大半天。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E x5cA)hA

Q!L o qM8S ?  时值中秋,那些飘散在空气中的甜蜜记忆逐渐模糊。吴树旺感慨,也许若干年后,“糖塔”只能成为一种奢侈的回忆了。(完)

G ibs {a-q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mV N/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n Vro(i&v%I

TAG: 中秋节 糖塔 福建福州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