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向振]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
——当代民俗学贴近现实社会的一种路径
  作者:李向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0 | 点击数:5936
 
 
  本文在梳理了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历程的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了当前民俗研究中出现的“泛语境化”现象。从现代民俗学学术历程来看,“语境”的引入无疑是学科研究视角和方法的重要转变。然而,经过数年的学术实践,不少民俗研究者在学术表达中出现了“泛语境化”现象或“语境主义”现象,将语境视为研究成果的装饰品。鉴于此,本文提出日常生活整体研究,提倡“通过民俗”的研究理念,将民俗作为切入点去关切日常生活的意义。民众借由民俗事象或民俗事件将日常生活的意义表达出来,其主要表达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表达,一类是口头叙事表达。无论是身体表达还是口头叙事表达,都需要研究者在参与观察的基础上,倾听民众的叙述,因为其行动和表达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些叙事之中。鉴于此,研究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整体研究时,有必要将叙事学作为一种研究策略。
 
  在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现代之学的民俗学必须养成学术反思思维,从“眼光向下”转向“眼光平视”,从关注奇风异俗或深含浪漫主义倾向的寻找“遗失的美好”转向当下生活,正如周星在最近一篇论文中指出的那样,“民俗学是当代学,但它并非只研究当代社会里的温存的那些‘传统’。民俗主义现象全面渗透到当代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因此,现代民俗学在关注日常生活时,也应破除其潜在的面向“过去”的学术倾向,而转向对现代生活文化进行关注,并在具体研究中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范式和知识体系。从民俗事象或事件的关注转向对村落生活整体研究,正是这样一种探索。它既是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扩展,又是其贴近现实社会的路径。关注村落生活,把村落中的人、行动、文化传统、惯习等视为整体进行“深描”,并以此为基础理解村落运行逻辑和村落生活的意义,为民俗学研究村落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视角。
 
  (注释参见原文,本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17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高健]从开天辟地到“解放”来了
下一条: ·[廖元新]非遗语境下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实践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