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作者:朝戈金 姚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24 | 点击数:7944
 

      :近年来,很多学科领域都在关注跨学科或跨界研究,您在《国际史诗学若干热点问题评析》一文中提到“比较诗学”的研究视野,此类研究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与边界,使研究者跳出自身的局限,观察人类共有的文化思维与表达之根,但同时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又会对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经验与方法可以与学界同仁分享?

     :其实所谓跨界不跨界是比较匠气的说法,学富五车、融会贯通的大师,他才不会管你什么领域界限的事儿,他一出手往往就是漂亮活儿,他的境界和眼光就在那儿。像季羡林,高兴了弄一下糖史;像王世襄老先生,鸟笼子蝈蝈罐儿,桌椅板凳,无不是精深学问。我认为,对学术工作是否有兴趣,对文史哲相关知识是否有统揽式的眼光、广博的知识积累,逻辑思维是否绵密,语言表达是否精准,这些都是人文学科学者必备的基本素养。所以说,对一些问题的通盘考虑,会让你具有不同的眼光,你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你就不大会受限于学科本身。你说我谈论的是一个戏剧学的问题,还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我才无所谓呢。所以所谓跨界不跨界,这都是奇怪的说法。如果是经营领域,原来是搞电商的,后来跨到了金融领域,这是跨界,但学术没有这样的界限。

     :有时候某些看法是被自己设定的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而且是没出息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知识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当它作为人类更广阔的精神领域谱系中的特定环节和部分时,我们为了研究方便对其进行分类,用动物学、植物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来划定其范围。说你是某某领域专家的时候,是指你要在某个领域从事某项工作,而不是说你只能在这个领域回答问题。当然你要谨慎,跨出去讲话时,你得小心,准备不足说错话会让人家笑话,但不是说我是个历史学家,我谈论文学就犯规。

      :您今天谈论的话题很有意思,使我受益匪浅,相信也会带给其他青年学者更多的启示,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们今天的专访到此结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口头传统视阈下藏蒙〈格萨(斯) 尔〉史诗音乐研究”(批准号:16CZW068)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 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详细简介:

      朝戈金,男,蒙古族。1958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民俗学方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的主要国际学术职务有: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CIPSH, 2014-),国际史诗学会会长(ISES, 20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评审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中心(CRIHAP)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共识年(IYGU)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国内学术兼职主要有: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担任《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以及《中国社会科学》、Oral Tradition(《口头传统》美国)、Cultural Analysis (《文化分析》美国)、Aman Johiyal Sudulul(《口头文学研究》蒙古国)、Эпосоведение(《史诗研究》俄罗斯)等十几家中外学术刊物编委。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分卷》副主编,任第三版《中国文学》副主编,兼任《少数民族文学分卷》主编。

      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著作、论文、编著、译著、译文在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蒙古、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以多种文字刊布。代表性成果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概念、对象和范围》《“多长算是长”:论口头史诗的长度问题》《”回到声音“的口头诗学》《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著作)、《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Mongolian Epic Identity: Formulaic Approach to Janggar Epic Singing”等。其中后三种先后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因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贡献突出,2009年获文化部先进个人表彰及奖章。蒙古文学研究方面的成绩得到学界肯定,当选“中国蒙古学2014年度人物”。俄罗斯萨哈共和国议会于2015年表彰朝戈金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所做出的贡献。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格萨(斯)尔抢救保护与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的首席专家。

      姚慧(1982- ),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史诗音乐研究、民族音乐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建军】

上一条: ·俗文学研究拓宽文学史书写格局
下一条: ·[乌丙安 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
   相关链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