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莆田仙遊紀行
  作者: 莫艾   摄影/图:高初 莫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13 | 点击数:6924
 

  記憶中,猛烈活潑的過火聯結著另一種溫軟的氛圍。偶遇將要舉行過火儀式的空場旁一座人群進進出出、熱氣騰騰的舊式宅院。走進去,原來院落裡熬了熱粥款待那些預備和等待「過火」的人們。庭院裡坐滿了孩子、穿了校服的中學生和老人。院子兩旁是熬粥、盛粥、洗碗的主婦們,很熱情地招呼著大家。隨了人群討吃食,得到一大碗熬得很爛的麵線,配了肥腸、海蠣和紫菜。濕濕的雨中,就著熱呼的麵線,坐在繚繞的熱氣、嘈雜的話語聲與各色鮮活的鄉人間,回鄉的感覺油然而生。

元宵夜的遊燈

  正月十五,鄭老師帶大家去朱寨村祖廟前的空場看燈會和煙火表演。據說那一晚上會有二十二個村子的燈隊。我們看了一個村的表演。隊伍長達兩公里,在黑夜空場上圍成有秩序的圓圈遊走(確實有「示威」之意),同時燃放十數箱的煙花,從入場到離場,全程近四十分鐘。二十二個村子,估計表演會通宵達旦。這一晚的燈會也有神仙和龍燈,但基本形式為七、八盞小燈連成的小單元的組合,很是單純。每排燈的首尾由小伙子們扛著兩個豎杆架起,相互連接著。同伴試著抬,很沉。燈隊從村落出發,要走不短的路來祖廟匯合,途經公路和狹窄的村道;表演的空場小、行走三十米即需轉彎,整場下來要轉七、八次彎;每個人的力道不一樣,燈又沉,走起來和停下都常常搖晃──這些意味著組織和秩序很關鍵,需要時時協調力道、把控方向,保證隊伍的連貫、平穩。鄭老師特意安排我們在空場旁高處有利地帶觀燈。黑夜裡,燈隊的遊走平穩、連貫、有序。十五米開外巨型煙花和「巨炮」升空的高度、速度直比小火箭,長達半小時的連番轟炸震得大家身體發酥。

  觀燈的朱寨村相當有歷史,據說祖廟建於元代(馬上要新建一個大規模的廟宇群,規劃圖就懸掛在廟裡)。沿著老街向外走,一路看到較破敗的民居和衣著破舊的老人。在街口旁一個荒蕪的空場,遇到燈火通明卻很寂寥的戲台。村子請了職業劇團來唱莆仙戲,設備齊全(布景、道具、樂隊、照明、電子字幕),台下整齊碼放著八十多把椅子,觀眾卻只四、五人。鄭老師說:沒有觀眾的狀況常見,戲是唱給神的(莆仙地區戲曲歷史深厚,目前保存著近五千多種劇本,整理出來三、四千本,現在的戲曲演出也非常興盛)。

  走出老街,大家被平地而起的幾座八層高樓嚇到:每座樓屬於一戶村民,樣子頗像城裡的商品樓,但基本是空的。又據說裡面帶電梯。刺激得同行男士紛紛表示要入贅朱寨村。據說莆仙人經商致富後首先回鄉蓋樓(一般三到五層),如果先在城裡買商品房,就會被鄉人看不起。這樣看來,對八層高樓的理解也沒那麼簡單。平靜井然的遊燈隊伍,囂張的煙火,老舊的街道,燈影綽綽的戲台,空蕩蕩的高樓,這些觀感混雜在一起,不知如何反應。如何理解這共存而衝撞的種種?故鄉、認同感、貧富差異、現代化、文化、凝聚力──這些語詞、概念似乎都難以概括現場的感受。

  在這些層層疊加的背景下,還是想述說自己的感動。觀燈那晚,晚餐後從村邊的飯館出來透氣。黑夜,下著小雨,公路空曠,遠處是高架橋與樓盤。右手邊的村口小路徐徐走來一支燈隊。一支一支緩緩走出,折返環繞,如此綿延數里。這該就是祖廟表演前的「繞境巡遊」吧。燈隊的行走始終沉著,遭遇汽車擁堵半途改道,依然平穩有序。迎面經過的,是如我一般高的各式花燈,圖案式樣帶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每盞小小紅燈都不苟且。花燈間被映襯的,是一張張青年農民的面龐,樸實、生動。小伙子們有的戴了耳機,有的在停歇時拿出手機「刷屏」,還有姑娘為情侶撐起傘並肩走著,時而親密著。

  跟了舉燈的小伙子默默地走,在這自在與沉靜中感受到一股內裡的韌性。隊伍好長,無數面容經過。一支走過,又一支接續上來。黑暗的雨夜裡,這樣看著,內心漸漸湧起巨大的感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這樣子麼?走在這暗夜的土地上的人們,支撐起一種莫名、但卻深厚的信念感。那一刻,耳邊酷烈的爆竹聲與背景的高架橋在視野中消退,只剩下曠野中沉靜前行、連綿不斷地行走著的人們……

  對於我,那些一路威猛追身的爆竹,奔放熱烈的過火,路旁墓葬給予逝者的溫厚從容的「環抱」,神壇靈動的枝葉,聯結著自然與神明的供品,「水上人」的流動,季風與洋流,庭園的人語繚繞和溫軟的麵線,黑夜裡在田野中行走的靜默而廣大的花燈隊伍,老街盡頭荒涼而華麗的八層高樓,無所顧忌躍向高空的煙火──種種印象構成一個新的觀感世界。

三、體會與思考

  短短幾天,當然無法觸摸莆仙深厚的歷史、現實,但依然留下難忘的觸動。

  感觸最深的,首先是「生活著」的「民間」與「文化」。考察中,鄭老師帶領大家在各處示範性地解讀廟宇文獻,揭示宗族的結構、形態與社會功能,宗教的社會權力狀況與遊神儀式的社會意涵。體會到地方宗教、文化在具體的歷史過程和生存爭奪中發生,又建築在「宗族」這一社會網路結構中。民間的活力狀態也源自這樣的社會根基。有意味的是,雖然鄭老師的引導基於社會結構組織的視角,但在這樣的「結構」中一路下來,卻得以從新的路徑對「文化」有所感受。莆仙人的世界,以沿海地區自然生存條件的嚴酷為基底,鍛造出頑強勇猛的生活意志與性格,又因地緣位置而不斷承受著政治、社會變動的歷史形塑過程。這樣的歷史過程中生發出來的文化的品質和活力特別突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张娜]虚拟民族志方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反思
下一条: ·[李银兵 甘代军]危机、建构与反思:民族志科学性探析
   相关链接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
·[刘春艳]民间傻女婿故事的跨文类传播与文类互构·[林继富]跨界、破圈: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融入现代生活
·[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贺少雅]冬至消寒会考论
·[郭宁]日常图景与心灵世界:动物精怪传说中的地方意义·[丁津津]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风热潮下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思考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徐赣丽 张寒月]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