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春节日历:年俗点评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8 | 点击数:120334
 

【春节日历:二十五,磨豆腐】

  点评:祭了灶,扫了尘,为准备年节食物紧张忙碌的日子也就来到了。

  传统节日总伴随着特定的饮食习俗,这是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过去,年糕馒头、大鸡大鱼,这些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在过年时都可以尽情享受。

  节日的饮食习俗从来都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人们经常采用象征手法,将本来只有使用价值的食品赋予一定的抽象含义,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愿望、情感和欲求。所以,过年磨豆腐、吃年糕、吃鸡吃鱼,不全在于它们味美好吃,还在于豆腐谐音“兜福”,鸡谐音“吉”,鱼谐音“余”,年糕谐音“年高”,都具有祝愿生活幸福、吉祥有余、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特定寓意。不仅食物,许多物品都被赋予类似的含义。比如年画的图案若是蝙蝠在一个结上,便是“福不断”;若是一柄如意、一支笔、一个银锭,便是“必定如意”;若是一支戟,挂着一面磬,再加一鱼牌,便是“吉庆有余”了。

北京联合大学 张 勃

联文:福字张张昭喜气 豆花朵朵灿新年
撰联:中国楹联学会 刘太品
对联书法:清华大学 晁岱双
日历设计:本报美编 袁 昕

《光明日报》2011年1月28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
下一条: ·敖其:蒙古族的传统小年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