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岩本通弥]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的变化
  作者:[日]岩本通弥   译者:施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6 | 点击数:15632
 

  (二)弑亲杀子的事件增加了吗?

  图1是在2006年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事件后,同年10月14日刊的《朝日新闻》社会版头条的一篇报道。内容是对6月发生在奈良的少年纵火杀人事件进行总结性分析。仅从标题《少年的“弑父弑母”事件急剧增加》、《含未遂事件去年共发生17件》就能感觉到这篇报道向人们传递了一个此类事件在急剧增加的强烈印象。报道的首句为:“据警察厅整理,未成年人弑亲或未遂的事件正在急剧增加。过去每年只有数件发生,去年却突然增加到17件,今年截止目前也已经报道了10件”。不仅是《朝日新闻》,其他报社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讨论节目”(Wideshow)都引用这篇报道中出现的“专家”的评论,反复宣传着如出一辙的分析和解说,想必大家也都有这样的印象。

图1 《少年的“弑父弑母”事件急剧增加》的报道

(引自:《朝日新闻》2006年10月14日晚报)

  那么,接下来是练习问题。

  [设问]图2是根据警察厅最新的《犯罪统计书》中2005年发生的杀人案(杀人罪)的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性(检举件数)而作的图。请推测从“家庭”到⑤“其他”这五个关系性(亲属关系)在圆图中可能占的比例,并完成此图。

  图的正中间写着“杀人”和“1224件”,表示的是2005年发生的杀人事件的总数,数据取自警察厅的《犯罪统计书——平成17年的犯罪》(2006年9月)。这里需要对数据做一些补充说明。首先这是检举件数,即杀人事件后嫌疑犯逮捕数,而不是杀人事件的认知数,也就是说如果逮捕率很低,便无法从这个数据明确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性。日本的杀人案检举率例年都在95%左右,所以虽然不是认知件数,而是检举件数也没有很大问题。另外,关于设问中提到的“杀人事件中的加害者”,因为还未经法院定刑,准确地说还是嫌疑犯。再者,我们普通人想象中的杀人事件大都包括强盗杀人或伤害致死等,这里的数据只是统计书分类的刑法规定的凶恶犯中的“杀人”这一罪种(这个数据为犯罪构成要件,包括杀人未遂,不问生死)。至于强盗杀人罪(56件)以及包括伤害致死罪的粗暴犯(138件)加起来,对于计算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性而言只会造成1%左右的误差而已,可以忽略不计。

图2 练习问题

  接下来要说明关系性的区分。①“家庭”(亲族)——统计书中设有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配偶、亲生子女、养子女等几个细类,这里都合并成“家庭”一项;②“朋友、熟人”;③职场关系;④陌生人;⑤其他。这几个项目都是统计书中原本的分类,为简单的字面含义。邻里之间的争执发生的杀人事件归为“朋友、熟人”。⑤“其他”一项也是原本统计书的分类,这里先告诉大家⑤“其他”占了12.01%。那么,到底什么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杀人事件数量最多呢,请大家发挥想象在图上画出分隔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罗兆均]多重叙事下的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
下一条: ·[沃尔夫冈·卡舒巴]话语分析:知识结构与论证方式
   相关链接
·[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胡港]家庭教育民俗的概念、调查方法及展望
·[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刘桃 包先康]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连雪君 吕霄红 刘强]空心化村落的共同体生活何以可能:一种空间治理的视角·[阎云翔]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
·[胡兆义 林继富]女性故事与家庭伦理记忆——基于孙家香故事的讨论·[胡兆义 林继富]女性故事与家庭伦理记忆
·[冯秀英]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两兄弟型故事研究·[钟福民]作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微观生态的手艺人家庭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