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晋]“惹弥”与“惹撇”:纳人达巴仪式中的时空认知逻辑
  作者:陈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06 | 点击数:5112
 

  其次是代表月份的“奇”。在纳人的信仰体系中,“奇”随月份变化而改变自己所在的方位,它在一月份的时候出现在东方,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在所有的“大方向”(东、西、南、北)上停留一个月,在“小方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停留两个月。达巴驱逐恶灵时,也必须避免将恶灵赶到奇在当月所处的方向。下图展示了在一年之内沿不同方位而改变位置的奇,箭头指明了其移动的方向:

图2:奇在空间上的移动

  最后是代表日的“几鲁”。根据一些达巴的说法,它看上去像是一只巨大的老虎。几鲁每一天都改变其所在地,也就是沿着顺时针方向,以“旬”即十天为周期移动:第一天(也就是每月的一日、十一日和二十一日)出现在东方,第二天(每月二日、十二日和二十二日)出现在东南方,以此类推;在第九天,它出现在大地中间,第十天则去到天上。跟上述情况一样,达巴也必须避免把恶灵驱赶到几鲁当日所在的方向。

图3:几鲁在空间上的移动

  总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仪式场合,纳人都需要避免和以上代表空间方向的怪兽发生接触。达巴在驱除恶灵时也遵循这一原则:他必须在八个主要方向中找到一条“路”,这条路上不能存在上述怪物,同时也要避开所在支系成员的属相方位。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在一个人丁兴旺的支系,可能所有的方向均被占据),达巴倾向于优先保护儿童、年轻人和目前在家里的人——这意味着风烛残年或者出门打工的人会被暂时“牺牲”,也就是把恶灵开到他们所代表的方向。抑或,他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方向之间开出一条“中间道路”。

  (二)、惹撇的过程

  方向一旦选定,达巴就可以着手“惹撇”,即开辟恶灵离去的道路。与惹弥不同,惹撇总是涉及一条直线,其两段分别是支系所在地和传说中恶灵聚居的场所——“布布纳尔伽萨图至”(bubunargasadudhi)。根据达巴的描述,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世界,那里万物生长、谷物丰饶,一切都和人类的世界大相迳庭;只有如此,恶灵们才会甘愿离开人类的地方,乖乖上路。在惹撇时,达巴需要由近至远地念诵位于同一方向上的山的名字。

  下面是笔者从惹撇诵词中摘取的段落:

  “如果恶灵的路没有开/它们就不会离开/如果不开路/雾就会来把它们遮住

  …

  (我们)开路,天看到了/(我们)开路,地看到了/我们不把路往‘几鲁’上开/我们不把路往‘奇’上开

  ……

  我们把路开到X方向的好地方去/你们往高处去/你们往低处去/你们往X方向上去/(那边)水上有桥/(那边)有道路

  …

  你们走,不要蹦蹦跳跳/你们走,不要拖延/狗不要吠/鸡不要鸣/人不要说话/天给你好好地开路,像铁一样(坚固)/地给你好好地开路,像铜一样(坚固)/(我给你们)稳稳当当地开好路了”

  这段诵词充分体现了给恶灵开辟道路的重要性。达巴强调惹撇构成恶灵离去的绝对必要条件,并且说明了方向的选择依据(不把路往“几鲁”、“奇”上开);他诱导恶灵尽快沿该方向离去,指点沿路的地点、场所(桥、路),将惹撇的效果比喻为如铜、铁般坚固。在唱诵过程中,达巴语气坚定、严厉,语调急促,并用鼓、钹连续打击出快速的节奏。达巴对此的解释是,恶灵凶狠、狡猾,正如在现实生活中和坏人打交道那样,对待它们不能态度和善。

  在惹撇完成后,达巴还会执行一个富有深意的步骤:阻断之前开出的道路。其目的是防止恶灵沿原路返回。这一行为被称作“惹次”(jetsi),字面意义为“断路”。完成了这一步之后,整个驱逐恶灵仪式才告一段落。最终,人们按照惹撇的方向,将代表恶灵的面偶[纳语称“尼阿姆”(niamu)]送到户外并面朝该方向摆放,象征其按照达巴的指示离开。

  惹撇向我们展现了纳人时空认知逻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达巴在选择方向时,将空间上的不同方位与时间上的刻度一一对应,从而判断出驱赶恶灵的具体方式;在开辟道路时,他充分调动对所在区域地形环境的认识,结合仪式表演,完成对恶灵的驱逐。在上述过程中,纳人对于当下所处时空坐标的认知相互转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比较与分析

  行文至此,值得将惹弥和惹撇作一对比:

  首先,在涉及祖先的仪式中,达巴唱诵所在支系的固定迁移路线,这一路线连接了司布阿纳瓦和支系所在的位置,其方向有“上”和“下”两种;而在驱逐恶灵时,达巴需要依情况预先选择惹撇的方向,然后由近至远地将恶灵从支系所在地赶到布布纳尔伽萨图至,其方向只有一种。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在纳人关于祖先和恶灵的概念中,前者被认为是“生活在别处”的死者,偶尔回来拜访自己的后人;后者则属于应该从人类世界驱赶出去的范畴,且这种驱逐被认为是决定性和一次性的。换言之,不同范畴的分隔(祖先/后人,恶灵/人类)和重逢(祖先/后人)构成了惹弥与惹撇的共同主题,但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尽相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刘菲菲]妈祖信仰仪式的节庆展演和民俗变异
下一条: ·[朱靖江]二郎神崇拜与祆教“七圣刀”遗存比较研究
   相关链接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仪式与舞蹈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裴新华]大宾与“先生”:仪式专家的知识融合实践·[宁祥文]开锁仪式主持者身份的建构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林诗瑶]婚嫁仪式中的身体实践与身体意义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