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吴定安]漫论族谱的收藏和研究
  作者:吴定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5-31 | 点击数:6494
 

 

提要:族谱是当前藏书文化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古今族谱在社会生活与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国史、方志、族谱应该是支撑我国史学之鼎的三只鼎脚,缺一不可。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族谱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和偏见,族谱的收藏和研究十分薄弱。文章还具体地提出现今收藏族谱的五种有效方法,相信对有志于此的研究单位或个人有一定的参考启迪作用。

 
族谱亦称家乘或宗谱,是现今藏书文化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一般它可以分为民间私藏和国家公藏(图书馆、档案馆、文博馆等文化机构收藏)两部分。私藏分散,且乡民不肯轻易示人,故谱喋的研究利用主要有赖公藏。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左”倾思潮影响下,存在着严重抹煞或低估族谱历史价值的倾向。正确地认识族谱和它的收藏研究价值,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社会意义与教化功能。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寻根问祖”意识,俗话说“落叶归根”、“故土难忘”,族谱便是每个人的“根”,谱里有中国人难解的“乡土情结”和“先祖情结”。台湾粘氏是金代女真族大将完颜·粘没喝的后裔,但一向没有族谱。民国时他们就千里迢迢,不辞艰辛,不惜重金返籍求谱①。族谱对海外游子的凝聚力可谓大矣!它能激励人们爱乡爱国之情,让人感受先人佳言爵行的熏陶,增进眷恋敬仰之情。族谱中贯注着礼义精神,乖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如江西萍乡上栗有部新谱的家训是“把忠心献给国家;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家人和大众;把虚心和恒心用给学问和事业;把诚心和信心留给自己。”许多至理名言,可说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族谱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制止滥砍滥伐、污染水源等方而往往有很多有益的总结和举措,值得今人借鉴。
其二,史料意义。我国农村多聚族而居,村志即族谱,族谱即村志,常见族谱可以把其历史追溯到儿百甚至儿千年前的黄帝时代(金溪洪氏族谱即从共工氏记起)。不言而喻,族谱能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研究族姓源流、宗族规范、人口寿命、战乱灾祸、民情风俗、婚姻家庭、祠庙寺观、书院讲会、村落风水、田规山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名人身世等等问题宝贵的原始资料,被誉之为乡村的“百科全书”, 可“补史之缺,证史之讹,详史之略,续史之原”。从族谱中几可窥探我们民族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心理结构、经济基础,显现历代民众最初级也是最终极的人文思考。
其三,文化资源。族谱中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儒家文化、伦理文化;还有大量的名人序言,描摹自然山水风貌(十景、八景等)和咏志述怀、友人酬唱的诗篇;大量的底层人物传记,书院寺观祠宇的兴废记述等等,其涉及生活层面之广无与伦比,其文辞之雅足以传世,但这些东西却往往地方史志不载,文人著作不收,族谱是它们唯一的最好载体。近常见谱中发现名人的佚诗佚文,这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不可轻易舍弃的。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喋,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记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唯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钱大听在《潜研堂文集》称“谱章之学,史学也”,“直而不污,信而有证,故一家之书与国史相表里焉。”他们都把家谱纳入史学体系,可以说:国史、方志、族谱是支撑我国史学之鼎的三脚,缺一不可,而编史、修志、续族谱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文化传统。
据考证,我国谱牒源于夏商,周代逐渐形成史官修谱制度,秦汉以后逐渐转变为名门大族的家谱性质,司马迁撰写《史记》就已经注意利用谱牒材料了。魏晋南北朝官员升迁‘兮取决于士族门阀,故家谱备受重视,此风影响直到唐代。从宋开始家谱的编修才由上层转入民间,由官办转为私修,成为一族一姓的宗族文献,起着“明昭穆,别尊卑,追本溯源,敬祖收族”的作用。宋代大学者欧阳修和苏轼(一说苏询)对族谱的世系编排创制了两种定式,欧式为直排横叙法,每页五世,子列父下,兄载弟前,这样可直观家族传承次序,但往往由于兄弟众多而产生大量空行,增加族谱篇幅;苏式则按辈份排行横列,同辈人全部列完再列下辈,这样谱书便没有空页,但父子往往相隔很远,一下难以查到,惟同辈关系一目了然。到明清时期世系仍基本沿用欧苏二式,或二式混用。现代亦然。 
一套家谱不管其分装多少册,实质上都是两大部分,一为谱头,二为世系。谱头是该族姓、村落各种信息资料文献的总汇,内容大致包括:历次谱序、凡例、祖训家规、历代源流、居址风水图、庐墓图、先祖遗像、像赞、仕宦录、人物传记、字排、历次修谱名录、族产、艺文等等,是我们搜集的重点,残本亦有价值。世系篇幅最大,它列出该族从分房祖(或发脉开基的始祖)一直到修谱时刚出生的婴儿的传承情况,对每个男性族人除记载字辈排行(如启123即启字辈第123个出生的人)外,还记五大要点:(1)出生年月日时;(2)娶妻某地某女,出生年月日时,娶几次则记几次,如亡故或离异均要记载清楚;(3)生育子女,子只记排行名字,女记名字、出生、婚嫁情况,子女列于生母名后;(4)卒丧年月日时;(5)葬地。健在者则无后2条。有成就者其业绩事功可记述之,但文字要简洁谁确。一般来说世系比谱头研究价值小,如收不全,不为遗憾(名人世系当然除外)。 
这里顺便可澄清两种误解,一说“在封建社会里,正统的观念是绝对的。一个家族中,只有嫡传子孙才能堂堂正正地记入家谱上面,也就是长子、长孙、长重孙、长重重孙的家庭才可以记载在簿。”② 其实一个家庭所有的子孙不论嫡生、庶生都要记上谱系的。惟一不同的是家谱不可能每个子孙都“人手一份”,而往往只能由长房或嫡系子孙收执保,存。二说女子不能上谱,其实从古到今女子都是上谱的,如前所述,女儿记载在其父母名下,妻子则记载在其夫名下,而且原籍、生、卒、葬、生育等情况都要记载清楚,受歧视的表现是旧社会女子往往有姓无名,称某氏而已。现在修谱女子除有名字外,其学历、工作业绩一般都作了记载,当然位置还是在父母或丈夫名下,这是家谱体例决定的。但如果是男到女家,女子为户主,则同样女子和男子一样处于世系中户主的位置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柯杨]陇东民间艺术:在传统与现代间行进
下一条: ·[卢万发]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朱玲玲]民俗体育与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研究·[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郑新胜]关于民俗审美问题研究的思考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赵屾]寺庙楹联“白贲无咎”的审美意蕴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审美建构研究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