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天蔚]江湖、民间与市民社会
  作者:张天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8 | 点击数:9314
 


  今年某日,与几位朋友驱车天津听大鼓。书场承袭旧制,附设于茶楼,位居估衣街,名号谦祥益。估衣街曾为天津著名街市,谦祥益则为京津两地最为著名的绸布庄之一,由据称亚圣后裔的山东孟氏创办。天津谦祥益1917年开业,1949年后字号取消,直至2002年恢复原貌、原号,但由于估衣街市场不复存在,谦祥益遂改营茶楼,实为鼓书、相声书场。

  书场里上演的节目,和谦祥益有着相似的命运。1949年之后,大鼓、相声等曲艺虽然没有像谦祥益的字号那样消失,但社会地位的“官化”和演出内容的“净化”,却也让其变得面目全非。而后,这二者又随着某种契机一同归来,在谦祥益略显破败的建筑中,大鼓、相声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那天演出的演员,大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台下的观众,则大多比她们更年长二十。台上姿色并不出众的演员,与台下经济并不宽裕的观众应和着,营造出一种仅属于草根的祥和和欢愉。算下来,5元1张的门票,大约只够支付场租,演员和“弦子”们的收入,只能靠观众捧场赠送的花篮。所谓赠送花篮,其实就是赏钱。某位观众看哪位演员唱得卖力、顺耳,便可唤过送茶的小妹,吩咐按每只20元的价格,赠送几个花篮。纸扎的花篮成排地立在台脚,演员一曲唱罢,台下的花篮有多少转移到了台上,演员便按数得赏。

  那天的演员,显然说不上姿色,于是唱得是否卖力、嗓音是否豁亮、韵味是否地道,就成了讨赏的关键。与我们同去的小弟,玩笑似的连续送上8个花篮,点一位演员分4段唱完了完整的《剑阁闻铃》。其后,身着旗袍、烫着大花卷发的演员特意走下台来,到我们桌边恭敬地屈身致谢:谢谢几位捧,我这儿谢您了。

  那场面,让初涉此地的我感慨不已。类似的场面,过去只在老人的回忆或控诉中闻听,如今却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虽然某个没有讨到花篮的演员,面带悲戚和尴尬地离去,让人不免随之唏嘘,但在这个略显简陋的茶楼里,却有一种曾经消失,如今却顽强复活了的生气。这种生气仅属于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另外一个社会,一个通常被归于“旧社会”,其实却是随着“新社会”的到来而基本消失的“民间社会”。如今,随着民间社会的逐渐复苏,曲艺走出了数十年来水土不服的庙堂,重新回到生它养它的“江湖”之中。

  郭德纲:让相声回到江湖

  一旦提到重新复兴的曲艺“江湖”,就不能不提到郭德纲。对于郭德纲,笔者一直抱高度肯定的态度。在他爆红之前,我欣赏他的相声,在他爆红之后,则欣赏他在重振“江湖相声”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北京媒体对郭德纲的集中报道,始于2005年末。在此之前,郭德纲除了坚持在天桥乐茶园演出之外,其对外传播的渠道,几乎唯有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的“开心茶馆”,其主持人大鹏以对郭德纲的欣赏、发现和介绍,成为郭德纲在京城媒体圈中的最早的知音和传播者。笔者则是在开车途中通过大鹏的推介,听到了郭德纲,并几乎逢人便说:我发现了一个未来的大师!

  那时的郭德纲,其实远比现在沉稳。虽然我不是听相声的行家,却也能分明地感到,郭德纲从出道之时,便有意往老派里塑造着自己。除了一袭长衫的传统造型之外,对传统段子的重新发掘、发展,对各路地方戏剧、曲艺极其广博的涉猎和功力深厚的学唱,无不令人感慨这个相声界的新秀,对传统的“玩意儿”、传统的趣味,乃至传统的规矩、伦理,抱有如此的热忱和执著。在每场压轴必唱的《大实话》里,“说天亲,天也不算亲,天有日月和星辰,日月穿梭催人老,带走世上多少人;说地亲,地也不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争名夺利多少载,看罢新坟看旧坟……要说亲,观众们亲,观众演员心连着心……我劝诸位酒色财气是均莫占,吃喝嫖赌莫沾身……”表面上和观众套交情的背后,却是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某种已经被众人淡忘了的基本伦理的重申。在一个酒色财气充斥社会,甚至连吃喝嫖赌都不再受到鄙视的时代,相声舞台上的几句唱词,固然不能完成多少教化功能,但至少也让刚刚尽情欢笑了一晚的观众心中一沉。一票在日常生活中劳碌而又迷茫的白领,不仅在郭德纲的引导下用笑声运动了僵化的面孔和肠胃,甚至会在一个个看似俗套的老派故事里,于剧场的虚拟空间中暂时找到了价值的共识和共鸣。

  郭德纲的横空出世,让以往以“电视相声”为主要载体的“主流相声界”颇为不适,而郭德纲时刻挂在嘴上的“非著名相声演员”的招牌,也不过是以示与主流相声界之间的决绝。主流相声界对郭德纲的指摘,能拿到台面上的说辞,大多是批评其“俗”与“旧”。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的是,郭德纲之“俗”并非低俗之俗,郭德纲的“旧”也并非守旧之旧。他的“俗”,带着普通百姓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他的“旧”,引导着观众发现相声这门艺术的传承,乃至相声传统背后的文化传统,进而让今天的观众在一个个又“俗”又“旧”的段子中,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喜怒哀乐。

  同样为主流相声界所不愿承认的是,由侯宝林开启的“新相声”传统,到马季的“歌颂型相声”和姜昆的“新新相声”而走到顶峰之后,已经难以为继。电视对相声的戕害,其实只是替罪的表象,既远离了现实的鲜活,又失去了传统的根基,才是主流相声在挣扎了几年之后终于彻底沦落的根本原因。因此,郭德纲让相声重回剧场,其根本的意义不在于演出场所和形式的转变,而是在于让相声回到了民间。在已经走向末路的“庙堂相声”之外,相声在“江湖”中找到了广阔的天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孙冶方公共政策研究网 2009-8-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孟广臣]歌谣史话北京
下一条: ·[刘桂传]旧志整理体式的新尝试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