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温长路:略论民俗中的健康观
——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会议发言
  作者:温长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2 | 点击数:7087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学术顾问 教授)

略论民俗中的健康观

 

  我今天下午要和大家说的是民俗中的健康观。中医药做为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所以涉及民俗的文化,与人的生生相息的文化,肯定和医学是有紧密关系的。比如说,人类的生殖崇拜、人体崇拜、饮食文化等等,都可以在中医学的典籍中和中医学的实践中找到这个足迹。我只想就民俗和健康关系这部分内容和一些问题说一些看法。因为健康是是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人的一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健康。打开民俗史,我们可以看到,健康问题的过去现在民俗中所表现出的所有内容,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它是说不清利害的,差不多都能找到健康问题,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健康长寿关系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健康?按照国际传统的意思,最普通的解释,基本的回答,健康就是不生病。它起码包括预防疾病的发生、阻断疾病的发展、保证机体健康,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问题,在民俗中表现的特别充分。

  如饮食中的素食文化,在先期时期,人们的生活中斋戒的内容,斋戒它要说本来不是医学的内容,是用于祭祀活动或者是重大典礼时的,后来呢也掺入了宗教的成分,逐渐成为了佛家食品的代表。作为一种饮食方式,人民逐渐发现了,素食的人身体健康的益处,所以被现代人看好,那么这个素食引进医学也好,它发生了嬗变,它有了新的作用。

  再比如生活习惯,不少北方地区,不少都有吃杂烩菜的习俗。这个杂烩菜实际上时从多种食物中全面摄取营养素的科学食法。民俗中的食法如果从医学的角度去探讨,它又有了生命学的意义。但是这对这个提出了很多,

  比如说民俗中通过节日改善生活,补充营养的习惯、春节要吃鱼的习惯、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比如说过春节农历腊月二十四,家家扫房子,进行季节性防疫的习惯;比如说春季开窗通风,端午节擦艾叶、喝菖蒲酒。端午节这个喝菖蒲酒、喝雄黄酒,实际是中国人季节性防疫的积极措施。在这个阴阳交际之际,正是按照现代人的认识,各种细菌病毒各种微生物比较活跃的时候,也是疾病好发的阶段,而我们古人就知道用这些措施进行积极的防疫。我想这种民俗对于中国人的健康,对于保障古代当时那种情况下国民这种健康素质,应该说是非常进步的,也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

  其他的方法当然也很多了,比如说锻炼身体,比较常见的比如春捂秋冻。像这些习俗和现代这些研究可以说不谋而合,甚至说有很多认识是超前的,有很多认识,现在都认识的还不及我们中医学最早的认识,民俗中关于食疗养身,用验方防病,以多种手段驱除病邪的习惯,都反映了集体预防的医学思想、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民俗。

  民俗中反映治疗疾病的民俗就更多了,如一些民俗对醋的运用,对茶叶的运用,对大蒜解毒功能的运用,对菊花常驻明目开窍的运用,对保护大脑、清洁牙齿和健身关系的认识,对舌、耳、腰等组织器官生理病理的认识,都是民俗中体现出的健康科学,所以这类的东西如果要挖掘的话太多太多了。而这一类东西现在的挖掘,对中医界来说还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个养身热,养身热遍了全世界。近几年来,我们中国出版的养身书籍中有三万多种,三百九十多家出版社中我统计了下,有200多家都出这个和养身保健有关的书籍。而真正这些书籍中,传承这些中医知识的,来传承中医文化的,可以说,相对较少。有很多养身保健的书,找不着中医的东西,更找不着中医传统文化的东西,所以中医界把它称为半中医——它不是中医,更不是中医传统的文化。很多养身啊,都讲的是维生素啊、微量元素啊, 那都是西医的一套。除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外,可以说没有可以和中国文化和老百姓相对应的东西,太少太少了。中国的老百姓都提出一个问题:我的健康我听谁的?这个问题老百姓究竟应该听谁的,哪一些是中国文化的东西,哪一些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我觉得民俗学的研究对中医文化传统的研究应该加深,这个研究。因为中医的养身习惯、中国文化的养身习惯——随俗、随缘、随心,这几点是很重要的。中国基本的养身概念,并没有一个特有的养身概念,非要全民去吃木耳。如果把这资源吃得枯竭了以后,是不是这个黑木耳就不做为全名的选择区搞了?那全民去吃枸杞子,那枸杞子吃完了以后是不是就补强了?从中医理念上来讲,中医文化的宣传、我们这个传统文化的宣传,要回归到中医的本性,要回归到文化的本性,这个文化的理念、文化的实践、文化的环境这方面要做文章的话,我觉得在民俗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在中医方面也有很多文章可做。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9年09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钱超尘:宋本《伤寒》 珍藏台湾
下一条: ·曹幸穗:农业民俗与文化产业开发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