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张曦:《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作者:张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2 | 点击数:3708
 

 

     书名:《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作者:张曦

 

 

  基本信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1日
  外文书名: Ethnic corridor and the local community
  丛书名: 民族与社会丛书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 16
  页数:230
  ISBN: 97875201139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作者从地域研究、应用研究、灾害研究、认知研究、宗教研究等多角度出发,尝试建构出细致的民族走廊以及走廊中羌族社会·文化的地域社会综合研究范式,借以展示岷江上游羌族地域的社会、文化实质,同时也对汶川地震后羌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作者简介

  张曦,羌族,1964年生于四川省理县薛城镇,1982年进入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学习,1986年留校任教。1996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习文化人类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

  目录

  民族走廊的民族·社会·文化的研究路径——以藏羌彝走廊为例

  藏羌彝走廊中的文化残存·“毒药猫”

  民族走廊中藏族传统文化与观光开发

  羌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

  灾害·文化生成与羌族民间故事

  自主与非自主的羌族移动

  汶川“5·12”地震灾害的记忆及叙事

  地域变迁与影像记录

  羌族民俗宗教与民间传承

  20世纪90年代前羌族聚居区茂县社会镜像

  后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陈泳超:《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
下一条: ·郑艳:《民俗学视角下的竹枝词研究:以京津竹枝词为例》
   相关链接
·[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
·[柯小杰 余林玲]民俗与旅游相融合 打造羌族文化名片·[杨杰宏]传承中的再造:羌族口头传统的文化生境及特征
·[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柯小杰]夬儒节:羌族节日民俗的复兴
·[卞世香]关于羌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几点思考·[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林继富]十年,非遗保护的羌族经验·“人神比邻:北平城的神性空间”的北大博雅讲坛在北京举行
·一篇农谚 让你读懂二十四节气·[马小鸿]文化空间视角下羌族瓦尔俄足节文化的传承
·[徐美洁]拿什么来填地域差别的“坑”·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
·王明珂谈人类“村寨”中的女巫恐惧 ·京津冀文化协同应从何处入手
·[张朴]羌族边缘区人口的演变及构成特点·[焦虎三]羌族服饰发展概要
·董晓萍:北京作为学术之都所具备的条件·[陈春勤]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