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非遗传承要预防“捧杀”
  作者:芭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06 | 点击数:3057
 

      近期,因为一部热播的美食纪录片,章丘铁锅一夜走红,销量猛增。甚至有媒体爆出,有人为买铁锅,竟堵在工坊大门,甚至擅自翻墙进厂。由走红引出的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无不反映了章丘铁锅“洛阳纸贵”的境遇。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悠久的技艺,章丘铁锅凭借“手工打造”的优势,赢得了市场认可。同时也需特别注意:莫因红了,便要偷工减料,要预防“捧杀”。

      之所以有上述忧虑,源自近年来非遗传承领域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比如,华北某县历史上曾以打制菜刀闻名,匠人制作的菜刀,精磨开刃、锋利无比。但后来情况出现了变化。因为产品的好名声及市场缺乏监管,当地不少家庭作坊开始用机器仿制菜刀,冠以“手工制作”的名义贩卖。自砸招牌的举动很快得到市场的“报应”:不到两年,该县菜刀的市场认可度迅速下降,外地订单不断减少。好端端一块金字招牌,没有抗住利益的诱惑,毁在了自己人手里。

      非遗制作技艺或产品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不外乎两个因素:匠心、品牌。因为机器化大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人们才更怀念工匠精神;因为对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的重视,人们的品牌意识才更强。

      笔者认为,非遗传承要预防“捧杀”。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非遗产品看似“无厘头”地火起来,其实偶然背后都是必然,只是以前其核心价值没有被发现而已。相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加强市场监管,尽快出台相关行业领域的标准,增强非遗传承人、从业者的品牌意识,让非遗项目在接力传承中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3-05 第6版:文化遗产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当“春节+”遇到“互联网+”
下一条: ·民间乐种的文化自觉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