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刘晓春]广东春节习俗的文化特征
  作者:刘晓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20 | 点击数:2964
 

   在广东的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半岛和瑶、壮、畲等五个文化区域,因其地域、族群的差异,在春节习俗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同时,也具有共同的岭南文化特征。

  第一,广东的春节习俗体现了浓郁的南国风情。这在春节的食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岭南多稻少麦,与北方的面食相比,岭南春节的传统食品多以米为原材料。岭南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花木四季常青,春节期间,这里的人们喜欢以鲜花装点春节,广府更有除夕“行花街”之俗。所以,无论从春节的饮食还是活动习俗来看,它们都带上了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南国独有的地域色彩。

  第二,广东的春节习俗体现了岭南人重商务实、平民意识较强的性格特征。例如,广府以及少数与粤杂居的客家地区正月初二的“开祃”,就是与商业有关的春节习俗,而在“开祃”中的以“无情鸡”婉辞员工,又体现了一种讲究和气和平等的平民意识。

  第三,广东的春节习俗体现了岭南地区民间信仰的兴盛。从年前的祭灶,到除夕拜祭祖先、天地诸神,初一“迎财神”、“迎喜神”、“的鹤神”(阳江),还有初二开年、初四“神落天”(潮汕)、初五财神诞、初七人日、初九玉皇诞、十五元宵等等,都少不了一番祭祀。

  广东春节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半岛和瑶、壮、畲等广东五大文化区域的春节习俗体现了浓厚的岭南地域文化色彩,但是从整体上看,广东春节习俗无论在节日起源、节日时间或节日文化心理上,都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一脉相承。

  从节日起源上看。广东的春节习俗是随着中原汉人的南迁而随之入粤的。所以,广东许多春节习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是相似或相关的。例如广府年三十晚的“卖懒”,便是源于吴越的“卖痴呆”;客家地区的“送穷”是南北朝至唐代便开始盛行的古俗,《岁时广记》与《荆楚岁时记》等志中均有记载,此俗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流传;佛山的行通济、潮汕地区的行桥度厄、吴川梅菉的逛花桥,便是从唐宋妇女元宵“走桥”、“走百病”发展而来。此外,还有燃爆竹、贴春联门神、团圆饭、压岁钱、守岁、拜年、元宵灯会等等,都是源自中原或吴楚地区的汉族春节习俗。

  再从节日时间上看。春节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如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祭灶日,是日扫除、全面开展春节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为除夕,是日团圆守岁、辞旧;正月初一为元旦,是日迎新、拜贺;正月十五为元宵,是日赏灯、吃汤圆等,从这几个重要的时间划分及主要习俗内容上看,广东各个文化区域与全国各地基本一致。此外,还有初二吃“开年饭”、初三“赤口日”、初五“财神诞”、初七“人日”吃七样菜、初九“玉皇诞”等节日时间,也是与其他地区相互吻合的。

  从节日习俗中的文化心理机制来看。广东的春节习俗无论是个性的还是共性的部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心理其实都是相通的。例如春节最为普遍的换新春联、门神,放“开门炮”等,含有辞旧迎新之意。又如,阳江的“送番船”、潮汕地区的“送香船”、客家地区的“送穷鬼”、雷州半岛的驱傩、瑶族的“送懒”等,事实上表达的都是除秽、送瘟神的意义,其中“送番船”、“送香船”、驱傩等逐渐与打醮等道教文化发生联系。此外,对除夕团圆的重视,春节祭祖,给小孩压岁钱希望其健康长大,拜年要从长辈开始,女儿要回娘家探年,元宵生子者要到祠堂挂灯、请灯酒或做丁桌,等等,此类习俗都体现了与孝悌、伦常等相关的强烈的家庭观念和宗族意识,而这些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无论从节日起源、节日时间还是节日文化心理上来看,广东春节习俗都不是孤立的,它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脉相承,息息相通,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2013-10-18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杨旭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应走进乡村
下一条: ·张勃:春节习俗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