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立法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吕微]从汪国真到非遗立法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5-03 | 点击数:2116
 

      从网上读到爱东谈“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当然,这个话题并非始于爱东,联合国2003年通过“非遗公约”,我国人大2011年通过“非遗法”(更早,我国人大1990年颁布“著作权法”承诺另议“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之后,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爱东的鲜明态度,还是颇为引人注目。

      我这里不谈是否应该暂缓“急于实施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的隔断保护”,而是说“立法?还是不立法?”的问题成为本学学科的学术话题,已经让人有了百年沧桑之感。试想,当年(1922年)的周作人为《歌谣》周刊撰写“发刊词”的时候,如果在第一,把民间文学作品“辑录起来,以备专门的研究”;第二,“从这学术的资料之中,再由文艺批评的眼光加以选择,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之后,再加上“保障公众自由使用人类文化遗产”的第三个目的,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啊?所以我说,讨论“该不该立法”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让我们听到了历史前进的脚步声,即便这脚步有些迟到的沉重,但毕竟说明,我们已经认识到,从论争民俗、民间文学的价值(内在立法),到论证保护民俗、民间文学的必要性(外在立法),是历史对民俗学者(具体点说民间文学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先后提出的学术职责或学科责任。

      当然,对民俗学者来说责无旁贷的事情,对于并非民俗学者的普通百姓来说,却还是一个问题,近日“大众诗人”汪国真的突然离世所引起的热议就是证明。在我看来,关于汪国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以及他写的诗是否属于真正的诗的争议,就是我们民俗学者耳熟能详的那个传统命题在当下的重现——汪国真的诗其实只不过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至少是俗文学)。如果汪国真像金庸看待自己的小说为“武侠小说”一样,也自视为“大众诗人”,且把自己写的诗命名为“大众诗歌”,那么,汪国真的身上也许就会少了许多争议。当然,汪国真自己不会这样认为(据说汪国真曾打算竞争诺贝尔文学奖),而那些崇拜汪国真的人也不会这样认为,而是要努力赋予其高雅文学或纯文学的价值,因而无论诋毁还是维护,在一般人(自我反省我自己也难免不是如此)看来,民间文学、俗文学的价值还是在高雅文学、纯文学之下,于是,爱东说“民间文学鲜活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风尚”,“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载体”,就是我们民俗学者、民间文学研究者主观的价值判断,难有主观间客观性的普遍证明。从汪国真的例子引申开来,当年周作人认为,能够“从这学术的[歌谣]资料之中,再由文艺批评的眼光加以选择,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就未免是过于浪漫的理想了。反过来说,在给予民间文学、俗文学作品以价值判断的问题上,我们今人较之前人,并没有取得多少进步,证明民间文学、俗文学作品自身的价值(至少证明其不在高雅文学、纯文学之下),仍然是今天的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学研究者必做的功课。

      这就回到了上面提到的事情,既然根据一般人的看法,民间文学、俗文学的价值并不在高雅文学、纯文学之上(至少不是平起平坐),真正的“国民心声”还是要从高雅文学、纯文学中提炼出来,那么,还有必要化这么大的气力保护民间文学作品么?相反,任其自生自灭,不是更顺乎民意、合乎民情吗?而且,如果“事实上,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出现一例真正的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纠纷,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该法律需求”,是否就意味着,这正反映了一般的民情、民意:民间文学、俗文学作品并没有被认为有什么值得保护的价值(对此,当然可以有其他解释,见下文)。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民俗学者仍然呼吁“保障公众自由使用人类文化遗产”,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是为了“使社会公众自由接触和继续利用该(民间文学)作品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权利?是不是就意味着,保护民间文学作品其实只是我们民俗学者(或者不只是我们民俗学者)为实现保护民间文学作品之外的其他目的的手段——“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任何部门法皆应以调节、平衡既有社会矛盾为使命”——因而保护民间文学作品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动机),于是,对作为手段的“保护民间文学作品”的效果加以考虑,才有了现实的必要性。

      当然,这不是说,如果我们把保护民间文学作品本身作为目的(动机),就无需考虑其效果,而是说,把动机的效果作为立法的依据,和把不是作为手段的目的本身直接作为立法的依据,可以是不同的立法思路,即:前者是根据事实的证据,后者是根据观念的原则。但是根据原则,有时的确会出现爱东所说的“问题是我们设想出来的,而不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诉求”,即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原则而立法——爱东的说法是“为了立法而立法”——“其后果必然是无矛盾处发现矛盾,无纠纷处挑起纠纷”。但是,如果“事实上,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出现一例真正的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纠纷,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该法律需求”——或者是因为人们认为民间文学作品没什么价值因此不值得予以保护;或者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普遍地意识到民间文学作品应该予以保护;或者人们普遍地认为,民间文学作品并不需要著作权式的保护——“保护民间文学作品”本身作为一个实践原则,是否就应该被付诸立法?

      当然,即便仅仅根据原则,也应该考虑实施的效果问题,因此不应该仅仅在实施细则(办法)上下功夫,更应该首先在原则上、从观念上下功夫,举例来说,是应该在著作权法的框架下保护,还是应该在制订某种特殊法律的框架下加以保护,就是可以先期讨论的问题,因而原则问题迫切地考验着民俗学者和法律学者跨学科的学术智慧,而这(功利地说)也将成为中国民俗学者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因为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文化强国制定法律”以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作品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学者既能够根据“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同时也站在“文化强国”的立场上,制订或不制订相关法律(但即便是后者也要给出充分的理论说明,而这种理论说明本身就是学术贡献),即负责任地从普遍原则出发制造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在不断地用原则或理想制造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那将是中国民俗学者继航柯等欧美民俗学家集体推动“非遗保护公约”之后,对世界学术的新贡献,而这也正是爱东关注此问题的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15-4-27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