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韩雷]暧昧的传统节日保护
  作者:韩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5 | 点击数:4276
 

      摘    要:传统节日保护已成为当下中国民俗学界的热门话题。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却很少正视其中的信仰问题,对民间信仰欲言又止。传统节日保护蜕化成怀旧的冲动;传统节日中的身体性被遮蔽,以致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护走向暧昧的境界。唯有正视传统节日中的民间信仰和身体维度,宽容理解民众的信仰,彻底激活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身体感,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才是真保护。基于民间信仰的视域我们重新审视了温州的拦街福。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间信仰;暧昧;身体感

      作者简介:韩雷(1970-),男,安徽颍上人,文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文艺民俗、区域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拦街福始于清代同治年间。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在1956 年举办过一次拦街福,后因被批判定性为迷信活动而辍止。2002 年4 月,拦街福被恢复。拦街福是温州民众春季拦街祈福的传统习俗。诚如刘魁立先生所说,“大家在一段时间里,一条街一条街地举行祭祀性活动,既是各家各户的祈愿,也是对外的展示和祝福。我以为这是我们本地的乡亲在二月初一(新年过后的第一个朔日),面对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测所作出的主动反应。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在自然界或者社会生活中,或许会有天灾人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免要向大自然打招呼,向大自然表示我们的一种祈愿。当然,这同时也会把自己的精神力量激励出来、动员起来。”[1]作为传统春节后续性的节日,拦街福给温州民众搭建了一个娱乐兼商贸活动的平台。当下温州市政府和民间都在积极恢复乃至保护拦街福,其祈神禳灾的民间信仰内容属于被保护之列吗?“节日文化所以能够一代代地传承和延续下来,除了世俗性的内容(如随季节转换和农事更替而出现的休息休整、娱乐、穿新衣、吃美食等)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它具有某些神秘性和神圣性(如对天地、神灵的崇敬;对先祖的追怀与祭拜,亦即对传统的认同)。”刘锡诚先生进而指出,“这一点,在最近以来对节日文化研究中,似乎被忽略了。”[1]

      媒介上的传统节日保卫战尚未熄火,就有专家学者在为中国传统春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未雨绸缪。不管是保卫战还是“申遗”预演,相关领域的学者都在潜意识里或无奈地回避民间信仰的问题。这种来自学术共同体的暧昧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具体言之,我们的传统节日保卫战要保卫什么?是传统节日的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诚然物质和精神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既没有完全摆脱物质的精神,也没有撇净精神的物质。传统节日的物质层面与过去相比可谓丰盈多了。传统节日的精神层面却因仪式的除魅而失去昔日魅力;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传统节日中的民间信仰与主流意识形态很难兼容并存,以致我们的传统节日保卫战陷入不尴不尬之境地。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滑向暧昧境界就在意料之中了。我们对温州拦街福的恢复与保护也难以摆脱类似的意识形态难题。

      一、暧昧的怀旧冲动

      作为营造“时空以外的时空(time out of time)”的传统节日,在当下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了使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某种变轨,有限地脱离惯常的单调、贫乏等,为下一阶段的生活“充电加油”。说到底,就是在物质和精神都贫乏时让民众丰富一下,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和精神欲求;在当下物质上的满足不再是问题时制造些娱乐或狂欢,做一些跟日常生活不同的事情,刺激早已被大众文化轮番轰炸的神经末梢。但是,这一切都在消费逻辑主宰的生活世界里发生了位移,传统节日即使不是被乾坤大挪移,也是为经济粉墨后登场,变成以GDP 为主导的市场晴雨表,跟民众的娱乐变轨只能眉来眼去。因此,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身体行为被置换为消费的符码,节日期间的旅游蜕变成变相的购物,民间艺术展演和游戏也因赤裸裸的功利性而被过滤成单一色调,没有了民间生命力的悸动和野性。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行为不只是被置换,还被改造成一种可以连续消费的符码。传统节日的身体性无疑建构着我们的节日体验和情感记忆,这是其他媒介永远无法替代的。传统节日被赋予过度消费的潜能,但消费并不能打包传统节日的所有功能。如果以经济效益作为节日保护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那么,这样的保护注定是暧昧的,跟真正的节日保护几乎没有关系。

      近年来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一些地方政府就自然想到了跟节日有关的“黄金周”。2008 年国家假日办改革方案刚刚颁布实施一年,不料这些地方政府很快就要推倒重来,取消或变更原本分配到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假期,继续推行过去“五一”放假一周的制度。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招来不少媒体的批评和讨论。传统节日曾经的辉煌不再,原本与之相关的小农经济已经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心;虽有幸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但相比较而言,传统节日在拉动内需上却赶不上“五一”劳动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宣示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怀旧是暧昧的,传统节日沦为经济的大功率发动机,虽能为GDP 攀升锦上添花,于赓续传统文化之精髓却未能雪中送炭。恢复黄金周的利益冲动无疑给一厢情愿的传统节日保护带来了诸多质疑。如果我们不能坦诚地正视传统节日本身以及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命运走势,我们的所做所为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跟农耕文明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在当下渐趋边缘化是可以理解的,传统节日的元素有的已经融入到其他新兴文化中去了;我们之所以强调传统节日之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就在于我们不想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和身体记忆——时时回首审视考量传统节日,会给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带来灵感和活力,也满足了人类的怀旧情结。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气收天地广——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下一条: ·[刘晓峰]重阳节在日本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