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让英雄史诗绽放民族歌剧舞台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29 | 点击数:2250
 

献礼党的十九大,中央歌剧院《玛纳斯》 9月30日首演—— 

让英雄史诗绽放民族歌剧舞台

  神授口传,汇集成史。《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歌剧院大型民族原创歌剧《玛纳斯》作为文化部2017年重点剧目和文化部民族歌剧扶持工程重点剧目,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打磨,将于9月30日、 10月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献礼党的十九大。

  《玛纳斯》的史诗传唱千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不仅属于柯尔克孜族,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地区, 《玛纳斯》更是长盛不衰,目前已有俄文、乌兹别克文、哈萨克文、德文、英文、法文、土耳其文、日文等多种译文,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人类共有的精神追求。

  确保史、诗、戏的合理性

  “中央歌剧院作为国家艺术院团,肩负着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在唱响中国梦、弘扬文化自信的今天,要让世界认识中国,用世界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歌剧,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歌剧院党委书记袁平表示,“从创作规律来看,歌剧对于史诗题材的表达有着先天性的优势,而中央歌剧院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史诗歌剧演绎的经验,是这一题材当仁不让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以这样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题材来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打动世界观众,促进不同国家、不同观念、不同民族间的友谊,使之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和纽带” 。

  中央歌剧院对《玛纳斯》高度重视,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玛纳斯》作为全院全年重点项目。 《玛纳斯》从组建团队开始,就秉持着“没有大师就没有大作”的思想,确定了王晓岭担任编剧、许舒亚担任作曲、王延松担任导演的“三驾马车” 。三位艺术家一直并肩作战,共同参与创作全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民风民俗,充分认知玛纳斯这一民族英雄,主创曾多次深入南疆采访,剧本反复修改打磨,九易其稿,确保歌剧《玛纳斯》在史、诗和戏三方面的合理性。针对《玛纳斯》的音乐,同样是精益求精,认真召开了两次音乐专题论证会,广泛听取新疆当地专家及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音乐创作。

  《玛纳斯》的演出团队同样强大。在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杨洋的指挥下,特邀了歌剧界的著名歌唱家男中音袁晨野、男高音王传越、女中音刘珊加盟,同时汇集了中央歌剧院的精英力量於敬人、李爽、么红等,歌剧院实力强大的合唱团和交响乐团也全情投入,还得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剧中为观众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柯尔克孜族舞蹈。

  由死到生的文本叙事

  公元10世纪,柯尔克孜人被强敌环伺,英雄玛纳斯统一各部,率军远征,胜利之际被暗害。玛纳斯之妻卡妮凯抚养幼子赛麦台依成人,登汗位、娶妻、复仇,却被嫉妒的兄弟暗算,赛麦台依随妻阿依曲莱克幻化而去。玛纳斯显灵,八代子孙血脉赓续。 《玛纳斯》的歌剧结构从玛纳斯的胜利写起,融合了原史诗中第一部《玛纳斯》和第二部《赛麦台依》的主干情节,由父到子,由死到生,结合玛纳斯的“梦授”和“神授” ,现实与梦境交织,人性叙事和神性叙事穿插,展开了恢弘壮阔、引人入胜的史诗画卷。

  正如编剧王晓岭谈到的一样,“ 《玛纳斯》唱段写作依然在尊重史诗基础上创造发挥。词风既保持歌谣体说唱的鲜活生动,又融入现代诗意象的恢弘瑰丽。注重把握好宣叙与咏叹、唱词与诉说的关系,歌唱中完成叙事,对白时融入韵律。这些文学技术手段,都争取给歌剧音乐民族化和时代性结合搭好平台,为中国民族歌剧创新插上腾飞翅膀。 ”

  音乐上, 《玛纳斯》不但展现了歌剧交响乐的雄伟壮阔,还充分呈现了柯尔克孜族民族音乐的特色,将口弦琴、库姆兹等民族乐器融入其间,将剧中的战斗、节庆、死亡、婚礼等场景用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波澜壮阔。“经过对大量的音频资料的无数次聆听和分析对比,我挑选出《玛纳斯史诗说唱》和‘库萨勒克’‘得勒博峻’‘吐瓦依吉莱姆’‘艾珊博勒’等29首民间歌曲和器乐音乐的旋律素材,来创造人物角色的咏叹调和音乐特征。 ”作曲许舒亚在谈到音乐时介绍说。

  《玛纳斯》的舞台设计恢弘大气古朴,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气质和那个时代的苍劲。导演王延松深入谈到,“歌剧《玛纳斯》将创造一种刚劲、雄强、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崇高风格,这是一种借助玛纳斯神性叙事魅力,充溢着阳刚之美的中国民族歌剧的新样式。具有强烈精神震撼力,承接了中古之前的中国文化精神,成为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表征。 ”在王延松看来,英雄史诗《玛纳斯》看似一半真实一半虚构,其精神层面的完整性才是他紧抓不放的,“这成为歌剧《玛纳斯》取材过程中的取舍之道。取什么舍什么,我们只要掌握了玛纳斯的精神利器,就可以有足够可控的创演空间。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2017年9月29日 4版:艺术纵横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下一条: ·四川摩梭甲搓舞:非遗在每一个美好的夜晚跳动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工作回忆录·[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