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充满诗意的时间坐标
  作者:记者 海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07 | 点击数:2310
 

  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近日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湖北有哪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习俗?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该如何传承?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具有几千年历史。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埃塞俄比亚推介二十四节气时称,中国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同时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

  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守华称,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五大类别。二十四节气应归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遗产领域。

  此前,我国入选人类非遗的还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中医针灸、中国剪纸、京剧、皮影戏等三十多项。

  蕴含的民俗文化值得挖掘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被全国各地所采用,并被多民族共享,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长期研究民俗文化的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导向柏松介绍,二十四节气具有准节日性质,由此衍生出丰富的习俗。在湖北一些地方,冬至要吃热乎乎的面疙瘩驱寒,夏至吃凉性的粽子,寒露吃红苕,惊蛰吃炒黄豆等。向柏松说,几乎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节令食品,既与相应物产成熟季节有关,相应的饮食调节对健康也有利,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医、现代养生也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进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

  但随着时代变迁,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社会中具有的重要实用价值在淡化,现在要传承,需更多关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向柏松举例说,立春节气曾有“鞭春”习俗,人们鞭打土牛或纸糊的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几年前,“鞭春之礼”曾重现北京古观象台,吸引游客参与这一民俗活动。

  诗意应积极传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众多网友对其诗意的描述所叹服。有网友说,“谷子开花时的雨,即为谷雨,麦浆即将充满麦粒,是为小满,还有白露,多好听啊!光听名字就觉得充满诗意和韵味。”更有网友赞其二十四节气是“最美的日历”。

  网友们还找出不少与节气相关的诗文,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孟浩然的“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白居易的“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杜甫的“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二十四节气承载了中华民族诗意的记忆,应该以各种形式传承下去”,向柏松呼吁,二十四节气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间坐标。此外,制作日历、台历时不妨应标注上二十四节气,并附带相关的知识或诗文,让更多年轻人熟悉这一文化瑰宝。

(本文原载荆楚网-湖北日报2016年12月6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从现代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