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苏锐]非遗传承要警惕“政策依赖症”
  作者:苏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08 | 点击数:1377
 

   在各地采访非遗传承保护的过程中,经常有文化部门或项目传承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政策扶持”。这种声音乍听没有问题,但细究起来,如果某领域只能靠“政策扶持”才能存活发展,其生命力和内生动力未免太过薄弱。

  非遗是民众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民族的深厚文化积淀。无论从继承传统还是开创未来而言,对非遗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基于此,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强调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并陆续出台了多项举措,涉及资金、平台等多方面,非遗传承的态势正逐渐向好。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享受惯了政策扶持之后,一些非遗传承人或保护单位形成了思维定势,将项目传承的好坏与政策直接挂钩,甚至认为政策是决定项目能否继续存在的唯一因素。他们患了一种叫“政策依赖症”的病,不仔细研究项目生存的环境,不深入了解项目的价值优势,一味地认为只有政策好了才能传承好,政策不完善,非遗项目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强化对非遗传承保护的政策扶持,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但强化并不意味着包办。政府不可能承包所有非遗项目的传承,最终的工作还是要靠传承人和保护单位来做。因此,弄清楚项目自身的核心优势,研究透时代发展的新环境,为项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寻生存空间,才是传承人和保护单位最应该着重考虑的。

  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创业创新。在固守核心技艺的前提下,一些非遗手艺人要尽快摆脱“政策依赖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为项目谋得一席之地,以避免沦为纯粹的“守艺人”。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6-09-06 第3版:评论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刘倩]中国传统艺术也需要策展人吗?
下一条: ·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