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柏贵喜]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
  作者:柏贵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26 | 点击数:12808
 


【摘 要】乡土知识是乡土社区基于生产生活和智力活动总结和创造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它因其独特的“话语实践”而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知识在乡土社区和现代社会均具有多种显在或潜在的利用价值,本文对如何利用乡土知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土知识;利用价值;传承性保护;产权保护

【作者简介】柏贵喜(1963~),男,回族,安徽省寿县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都市人类学。


  费老提出的“乡土”、“乡土中国”等概念已成为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术话语的核心。然而,“乡土中国”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概念,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生计模式和族群等均极其复杂,“乡土中国”实际是一系列最具真实感的“乡土社区”的集合。因而,对“乡土中国”的认知应当被理解为对“乡土社区”的认知。过去,学术界对中国乡土社会(特别是乡土社会结构)和乡土文化(特别是乡土民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乡土知识体系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这种状况远远落后于现代公司和民间社会对乡土知识的实际应用。本文借人类学高级论坛之机,尝试对中国乡土知识体系、可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意在引起学术界对“乡土知识”的重视。

  一、乡土知识的内涵与特点

  乡土知识(Vernacular knowledge),也可称为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民间知识、民族知识等,其可以在两种意义上被理解。一种是乡土社区基于生产生活和智力活动总结和创造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乡土知识涉及乡土社会存续的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一切方面,主要包括传统农业知识、技术知识、生态学知识、医学(包括药学与治疗)知识、生物多样性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包括音乐、舞蹈、歌曲、手工艺品、设计、传说和艺术品等形式)、地理名称与标记(以语言元素为中心)以及诸如信仰、亲属与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等神圣与世俗生活知识等。另一种是非乡土社区(特殊情况包括部分乡土社区成员)基于研究与传播等需要而总结的“有关”乡土社区的知识。两种意义的乡土知识在知识主体上有根本的区别,第一种意义的乡土知识的总结者和持有者是乡土社区成员本身,这种知识与他们自身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称之为“原生性乡土知识”;第二种意义的乡土知识的主体是乡土社区的“他者”,知识总结者和“持有者”并不必然仰赖乡土知识为其生存资源。由于这种知识主要是乡土社区的“他者”对“原生性乡土知识”进行再次加工和总结而形成的,而不是实践本身,故可称其为“次生性乡土知识”。正因为“原生性乡土知识”与“次生性乡土知识”是知识产生和发展的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而从知识内涵上看,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更多的时候是合二而一的。

  乡土知识因其一系列特质而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区别,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难以被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有:

  乡土性。城市兴起之前,“乡土”无疑是一个整体的、绝对的概念。在城市兴起之后,特别是世界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乡二元分割越来越明显,乡土便成为一个有别于都市的相对概念。对于我国而言,乡土实是农村、乡村的代名词,它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特质。费孝通曾在“乡土本色”一文中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1]26乡土知识就是在这样的乡土社会中存续的知识,它与土地相联,主要是“土头土脑”的乡下人创造和传承的“土里土气”的知识。

  地方性。乡土知识又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乡土知识不去阐释普适性的规律,也不必然具有全球、世界的意义,它以对地方性的自然与社会认知为指归。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 Geertz)基于全球性知识和知识的全球化,提出“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的概念,并强调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

  他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以后现代批判为武器重新审视全球知识的价值和慎重阐释地方性知识的意义的。这种知识的地方性恰如其在《地方性知识——从比较的观点看事实与法律》一文中描述的:人类学与法学“二者都致力于在地方性实际状况中看到概括性的原则。”[2]223尽管吉尔兹的这句话是就“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而言,但其表述的“地方性实际状况中看到概括性的原则”也可看作是乡土知识的一个原则。当然乡土知识固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但“地方性知识”并不都是乡土知识,因为吉尔兹所说的“地方性知识”具有一种泛符号化、泛文化的倾向。

  在知识全球化的语境中,乡土知识的地方性,也可理解为话语单位和话语形成的特殊性、族群性、多样性、传统性,因而它可与“民族知识”、“传统知识”等等之类的概念相嵌合,以致可以互换。“乡土知识”的地方性也是一种空间陈述,所谓乡土、乡土社区(费孝通称之为“村落”[1]9实指一个人出生或生长,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对之具有特殊情感和认同意识的土地和地方。这块土地或地方以其独特的乡音(乡土语言)、历史、地理、自然、艺术等建构一个人的永远的记忆,不因其离土离乡而失忆。

  合理性。福柯(Michel Foucault)曾将知识界定为“某种话语实践按其规则构成的并为某门科学的建立不可缺少的成分整体”,或曰“在详述的话语实践中可以谈论的东西”[3]203。在福柯看来,知识与科学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可以获得科学的地位,另一是不能获得科学的地位。换句话说,有些知识处于话语实践与科学构成的轴线(即话语—知识—科学)之中,而有些知识则独立于科学。但所有的知识都具有确定的话语实践,“不具有确定的话语实践的知识是不存在的”[3]203。乡土知识虽然不同于现代科学知识,也不必然引导出现代科学,但其与其他知识一样具有确定的话语实践。它可以是言说的东西,可以是仪式与行动,也可以是书写的本文;它是乡土社会存续的策略、内在逻辑和实践理性。乡土知识以其独特的话语系统合理地解释着宇宙与自然,表达着历史与社会,它以生产与生活的实践构建和维系着社区或族群的均衡关系。正是因为乡土知识具有合理性,它才会一代代得以实践与传承,它所包涵的民间智慧之于社区的价值与贡献不亚于现代科学知识之于世界的价值与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人类学乾坤 2014-12-17 9:54:1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顾春军]江南社会生活对“话本小说”创作的影响
下一条: ·[明跃玲]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
   相关链接
·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邀请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