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破解传统图像的文化密码
——倪亦斌访谈录
  作者:记者 刘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6-15 | 点击数:6597
 

倪亦斌

  为了寻访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美术资料,我走访了三大洲

  晚报会客厅:倪先生好!今年3月,你在苏州图书馆做过一场公益讲座,主题是“中国人祝寿图解密”,很有意思。在一般的的常识中,这类的主题,应该是由地方上一些从事民俗学的专家讲讲,而你却是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的洋博士,你怎么想到要讲这个主题的?

  倪亦斌:我从小就对文史哲感兴趣。年轻时的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我因为是独子,政策照顾没有去插队落户,中学老师知道我爱学习,就把我分配到教育局,教育局把我分配到当时的上海市第四师范学校,学校再把我分配到食堂。学校有个很不错的图书馆,我凭着教工的身份可以自由地到图书馆的书库中看书。为了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我主动要求担任一大早去菜场买菜的工作。清晨4点多去菜场,回食堂后烧好六七百位师生午饭的菜,下午一点多钟就可以下班了。这样,整个下午就都是我畅游知识世界的时间了。清晨的菜场熙熙攘攘,各色人等都有,常常让我想起高尔基小说《我的大学》 中的描写。我在肉摊上买了几大爿猪肉后,要等着菜场安排送货拖车,在鱼摊上买了几十斤鱼之后也要排队等刮鱼鳞。我就带着书到菜场,利用等候的时间读书。天寒地冻的时候,我会挤进菜场开发票的小屋,凑着炉子取暖,有一次直到脚上的袜子被烤出焦味来才从书中的世界中唤醒。因此,虽然我后来的专业是英语,但我对中国的文学和历史不陌生。这次承蒙南通朋友严晓星先生引荐,有机会在苏州图书馆做一次讲座,我想健康长寿是个群众喜爱的话题,就选择了我有独到研究心得、积累资料多年的一个题目,就是“中国祝寿文化的图像解密”。

  晚报会客厅:听众对你讲座的反应相当不错,材料详实,尤其是图片好,你都是怎么取得的?

  倪亦斌:为了寻访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美术资料,我走访了三大洲(亚洲、欧洲、大洋洲)众多的大学图书馆和公私收藏,翻遍了中、英、日、法、德文书籍,收集到了数万张图片。欧美许多著名中国古董收藏家、古董商、拍卖行、博物馆负责人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把我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他们,他们也大力支持我的资料搜集工作。例如,英国收藏家巴特勒爵士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明末“转变期”瓷器收藏,被英国出版的《当代大收藏家》一书所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让我在留学期间有缘结识的英国前首相希思爵士介绍去他家做客。希思首相的秘书为我们联系好见面的时间后,我们一同驱车前往。我同巴特勒爵士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交谈得非常投机。希思首相是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主要推动者,巴特勒爵士又担任英国驻欧盟的首席代表多年,但是那次见面的时候,英国的欧洲事务问题对他们来说变得不重要了,中国瓷器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后来,巴特勒爵士的藏品于2005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他瓷器上所绘人物故事都是我给释读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里,我成为他最好的朋友之一。巴特勒爵士去年年底去世了,今年5月8日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举行了追思会。巴特勒家族特地邀请了我这位中国人来为他们的慈父致颂词。其他被邀请致颂词都是英国人,其中一位是他从小最要好的朋友、一位是欧元创始人之一、一位是银行家、最后一位是苏富比拍卖行前董事长。

  在纽约这样的文化大都市,文艺青年一周会去听几个讲座

  晚报会客厅:你在国外生活过很长时间,在发达国家的市民生活中,是否也用我们近年大力推行的这种公益讲座?

  倪亦斌:在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在市民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提高市民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讲座可以由各种兴趣协会自己组织,可以由博物馆、图书馆、大学、拍卖行等机构组织,也可以由住房比较宽裕的家庭自己组织。我很有幸被美国、新加坡和国内的许多文化教育机构邀请,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听众演讲过几十个不同的题目,内容涉及艺术史、图像学、民俗、语言学等等。今年3月,我受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邀请,在苏富比总部作了《“成教化、助人伦”——康熙瓷纹饰新论》的演讲,听众主要是“东方陶瓷协会”和“全美陶瓷协会”的会员,也有普通市民。在纽约这样的文化大都市,文艺青年一周会去听几个讲座。

  晚报会客厅:翻读了你的一本《看图说瓷》大著,味道很好。这本书是中华书局出的,估计卖得也很不错,很短的时间里就重印了,说说这本书吧?

  倪亦斌:谢谢你告诉我你觉得这本书“味道很好”。2004年初,我开始为上海的《艺术世界》写一个专栏,目的是为了同更多的读者分享我在世界各地搜集的图像资料和自己的研究心得。2007年,受扬之水女史提携,把书推荐给北京中华书局,承蒙出版社领导徐俊先生拍板,得以将大部分在《艺术世界》专栏中刊登过的文章结集出版。实际上我最初取的书名是《看瓷说画》。后来在同出版社联系的过程中一来二去地变成了现在的《看图说瓷》。从书中的内容来看,《看瓷说画》这个名称更加确切。《看图说瓷》出版之后,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宣传,不过还是很快引起了内行的极大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者的青睐,这可以从当当网上一百多条好评中看出来。因此,没有过几个月就重印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姑苏晚报 2014-06-15 B01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用电影讲述民族故事
下一条: ·法国学者:200年法国汉学延续重文献学的传统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孙瑾]试论吐鲁番麻布诃梨帝母画像的构图来源·[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
·[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孙冬宁]画中有戏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王均霞]普通人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与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孙芳]画中“戏”·[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孟令法] “不在场的在场”:图像叙事及其对空间神圣性的确定·[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王均霞]神话叙事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品及其制作:文献梳理与研究构想·[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