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关注多民族文化的中国剪纸传统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9-29 | 点击数:4049
 

  ◎2003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蔚县召开了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会议发表了《蔚县宣言》,宣布启动《中国民间剪纸集成》的编纂工作。

  ◎2006年首先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 。随后又陆续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 。目前即将出版的有内蒙古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 。

  ◎2011年以来,各省己经启动正在编纂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的卷本还包括:佛山卷、潮汕卷、包头卷、乐清卷、陕北卷、湖湘卷、山西卷、山东卷、新疆卷、贵州卷、东北三省卷等。

  ◎2013年6月,在吉林长春《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东北三省卷》启动与编纂工作培训会议上,中国民协剪纸集成工作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加强抢救记录少数民族剪纸工作的进度,推动边疆省份多民族剪纸传统发掘抢救工作的开展。以此应对当下中国古村落快速瓦解和消失的特殊时期。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古老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变革时期,许多古老的多民族活态文化传统,会随着村社文化的衰落而流变或消失。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给不断衰落和农业破产的乡村带来巨大冲击,年轻一代的农民已经离开了乡村,文化已在乡村年轻一代人身上发生断裂。如何把那些遗存在多民族村社文化传统中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记录下来,这在国家非遗保护事业启动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一个紧迫而又任重道远的现实问题。中国乡村基层社区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的社会投入与实际工作开展,还有待给予真正的关注和扶持。

  从文明的高度来认知理解中国多民族剪纸传统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民间剪纸集成》编纂工作的一个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世界非遗评选工作,也在倡导以人类文化视野去审视和评价不同民族及国家地区非遗包含的文化物种价值。中国剪纸2009年已入选教科文世界非遗名录,作为活态文化的中国剪纸传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形成的纸文明形态的活态传承。中国古代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以汉字为主体的书写传统,推动了文人书画的普及发展。造纸术的普及也促进了民间信仰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活态文化的传承发展。民间的剪纸、年画、祭祀用纸、纸扎、灯彩、风筝、纸伞等,都是古代纸文明形态的延续。中国剪纸传统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具有多民族的文化普遍性,反映了纸在人类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习俗传统,剪纸承载的民族纹饰谱系极大满足了民族信仰生活的需求。

  剪纸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发明的造纸术影响了世界,在世界工业化时代实现之前的农业时代,许多国家也有生活习俗中使用剪纸的传统。目前还不清楚中国剪纸和世界不同国家剪纸具体的历史关联,但中国剪纸在亚洲地区影响是明显的。在日本还保留着中国唐代时期的剪纸遗物,从江户时代至今日本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视剪纸传统的国家。在东南亚地区的小乘佛教文化区域,寺庙中的幡式剪纸及刻纸方式的金水漏印使用的比较普遍。今天在美洲的墨西哥、亚洲的日本、缅甸、泰国,以及欧洲的波兰、瑞士、丹麦、挪威等国家还有剪纸传统的遗存。从世界剪纸的文化背景来看中国剪纸,中国多民族村社生活形态中剪纸传统的活态存在,成为世界剪纸现状中有文明认知意义的经典范例,也是认知中国本土文化多样性和本源性的代表性个案。

  根据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中心多年田野调查与研究了解的信息,目前在中国境内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有和剪纸相关的习俗传统,其中包括哈尼族、德昂族、拉祜族、傈僳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毛南族、瑶族、壮族、黎族、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回族、土族、土家族、羌族、裕固族、达斡尔族。这些民族基本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其涉及的文化信仰区域包括,东北地区的萨满文化信仰区域;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信仰区域;新疆的伊斯兰文化信仰区域;西南地区多民族巫俗文化信仰区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小乘佛教文化信仰区域。在这些文化信仰区域中,剪纸依附于不同民族村社文化信仰传统,依附于不同民族村社习俗生活传统。剪纸在不同民族的服饰及信仰与祭祀仪式中使用最为普遍。

  “剪纸”作为汉语词语的使用,其只是一个书面词语的表述。不同民族语言对剪纸行为的表述都是不一样的。不同民族对剪纸的表述更强调行为目的,称之为“剪花” 、“剪动物” 、“剪形”等。许多分布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山地稻作文化和游牧渔猎文化为背景,这些民族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始,造纸术不普及,常以非纸材的植物或动物类皮质为媒介进行剪、刻纹饰。因此,中国少数民族剪纸研究也为世界剪纸艺术的认知,提供了鲜活的文化信息。事实即如此,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方式,是世界普遍性的文化习俗行为,剪形是剪纸的本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在平面材料上的剪形与刻形,成为世界很多民族最具日常性与手工性的生活传统。平面性、手工性、生活需求的日常性,以及纹饰谱系蕰涵的隐喻性,这些已成为世界许多民族剪纸共有的文化特征。

        不同民族的村社传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命脉,少数民族剪纸传统即是依附于村社文化传统存在的。因此,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的少数民族卷本的编纂调查工作,首先应回到民族文化传承最基层的村社文化中来。活态文化的村社研究方法,强调回到文化发生地的整体文化生态中进行研究,反对孤立研究纹饰的方法。回到村社的世界,去发现纹饰背后文化的真实存在,发现传承人鲜活具体的文化记忆,发现剪纸和村社生活的文化关联。

  多民族的村庄是一部沉默寡言的活态文明之书,是一部充满了艰辛苦难、蕰含着人伦幸福的生命之书。走进古老的少数民族村寨,去发现剪纸作为一个文化物种的多样性价值和艺术特色。让村庄里的活态文化成为文明的阐释者,把村庄里剪纸的故事讲给世界。

  (乔晓光:中国民协副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3-09-26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冯骥才谈古民居:我非常反对“开发”的观念
下一条: ·黄河上游的文昌信仰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