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陈建宪:祭祖形式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作者:记者 谭德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30 | 点击数:3770
 


  昨天,网友“懿懿然然”发微博称:前晚一行三人在小区烧纸,引燃旁边的电动车,幸亏灭火及时……“晚上小区有人在烧纸钱,火星到处飞,这要是烧起来可不得了啊,是不是应该提倡一下绿色祭祖呢?”网友“卉子_Claire”也在网上发出疑问。

  昨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俗称“鬼节”),此前几天,很多市民都会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已故的祖辈和亲人。但这种方式也开始饱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传统习俗,应该坚守;有人则认为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易引起火灾,所以应该禁止或取缔。

  烧纸钱多为一种心理寄托

  前晚,记者先后来到汉口长春街,沿江大道滨江苑、江大路蔡家田社区、花桥二村社区、惠济路赵家条等地,均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在人行道上烧纸钱。

  晚9点半,在长春街汉口滨江公关小区门口,贺女士夫妇带着18岁的女儿,在人行道边烧纸钱。贺女士说,纸钱分别烧给自己的祖先,老公的祖先和过路的神仙。正在燃烧纸钱时,突然刮来一阵风,将地上的纸钱吹散,贺女士和家人赶紧将飘散的纸钱捡回来。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祭祖?“这都是尽一下心意,表达一下对长辈的怀念。”贺女士说,每年到这个时候,家里不管有多忙,都会坚持这样做,不仅是做给下辈看,还是做给我们内心看,也算是一种尽孝心。”贺女士的丈夫说:之所以带着闺女一起来,就是为了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

  “这是一种心理寄托,是对走了的人一种怀念。”市民王先生说,烧钱祭祖是个传统习俗,其实说起来就是个迷信,但大家都在这样子烧,他们也就随大流。

  烧纸钱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当然,对于烧纸钱祭祖这种方式,也不乏反对的声音。家住硚口区营房南村的关婆婆就反映:七月半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会有不少居民到小区广场周边烧纸钱,早晨起来锻炼时,地上到处都是纸钱燃烧过的碎屑,一阵风刮过,碎屑四处乱飞,很不雅观。

  “这是一种陋习。”关婆婆认为,烧纸钱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易引发火灾。对祖先和亡灵的祭奠,可以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得用烧纸钱的方式,“在心里怀念他们就行了,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尽尽孝心。”

  “人是现代的,思想还是古老的。”关婆婆说,烧纸钱祭祖的方式,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与城市发展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关婆婆称,她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活了大半辈子,从来不放鞭,不烧纸钱。关婆婆建议,有关部门应像禁鞭一样,在中心城区禁止或取缔燃烧纸钱。

  祭祖形式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有市民建议,现在,对于烧纸钱一刀切取缔不太现实,还是应该人性化管理,相关部门或者社区可否考虑在小区指定地点,或者安放香炉等设施,在限制时间内引导居民燃烧纸钱并及时清理。也有市民认为,烧纸钱本身没有错,但应该在烧完之后,主动将垃圾清理干净,做到不污染环境。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陈建宪认为,选择在特定时期,以特别的方式对逝去的故人缅怀和祭奠,既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一种道德需求。烧纸钱祭祖是自古有之的传统形式,但社会在发展,功能需求是永远存在的,但符号形式要与时俱进,实现功能需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矛盾时,应采取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的当代符号形式。具体到祭祖上,可开发一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比如针对年轻人,可在网上设置祭扫平台,针对中老年人,可在考虑消防安全和城市卫生管理的前提下,采取集中燃烧纸钱的方式等,进行文明祭扫。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08月22日 10:13:24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乌丙安“女儿节”变“婆婆节” 乞巧文化获“修复”
下一条: ·刘锡诚:非遗保护应向农村传承人倾斜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雨婷]锦绣鞠艺
·[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梁玉婉]消失与重构:儿童的仪式再生功能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范长风]医患之间的共情与病痛叙事
·[石峰]祭品的“经权”逻辑 :一个仪式解释的本土观点及其扩展讨论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