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汉墓壁画展现汉代宗教信仰体系
  作者:记者 薛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30 | 点击数:6217
 


  日前,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小洋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首次明确了汉墓壁画缺少西王母图像的宗教意义,即强调国家宗教影响而排除民间宗教影响,并提出了汉墓壁画中天界与仙界同构、画像石另建仙界的观点,有助于在宗教发展层面认识汉墓壁画对墓葬艺术之价值。
 
  汉壁画墓强调国家宗教影响
 
  汪小洋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汉代墓葬绘画的研究方向有失偏颇,主要表现在研究重点集中于考古与绘画两个方面,而对墓葬作为宗教行为所包含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道一告诉记者,目前所知的六十多处汉代墓葬壁画遗存中,只有一处有明确的西王母图像,说明主流社会的思想观念有所转移,宗教性的信仰形态发生了变化。
 
  汉墓壁画缺少西王母,而汉画像石墓多西王母,这表明汉代墓葬绘画对西王母存在两种态度。汉之前,西王母只有一个,即神话西王母。进入汉代,随着社会阶层的划分,西王母开始分化:主流社会的西王母表现出仙化趋势,她掌握着长生药等长生之道而强烈吸引着中上贵族阶层;民间的西王母除仙化之外还表现出神化趋势,她不仅掌握着长生之道,还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这个至上神——西王母强烈地吸引着中下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汉以后,西王母信仰开始道教化,主流社会接受了加入道教神仙谱系的西王母,神化的西王母方脱离了民间。在汉代,反映中下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墓葬思想的画像石墓充分反映了至上神色彩的西王母,反映主流社会墓葬思想的壁画墓则冷漠了有神化色彩的西王母而热衷于仙化的西王母。“这个解释,符合壁画墓少西王母图像而画像石墓多西王母图像的事实。”汪小洋说。
 
  汪小洋告诉记者,其实西王母信仰在汉代与主流社会已有很大差距。首先,西王母信仰在汉代完成了两次大的转移。第一次是汉初,从自然宗教的信仰向人文宗教信仰的转移,西王母从一个地狱式的神话人物成为中原社会关注的神话人物,被主流社会接受。第二次转移是西汉中叶,从上流社会宗教信仰向民间宗教信仰的转移。从深层结构看,帝王的个人意志促进了西王母信仰长生内容的发展,但至上神的内容则完全是在民间获得的。它虽然得到了帝王个人的推动,但没有被主流社会接受,或只能部分接受。此外,壁画墓并非普遍分布,仅在洛阳和其他一些王侯封地有较大型墓葬,描写的都是大规模的车马场面,这说明汉壁画墓的中上贵族阶层属性,因此可以作出强调国家宗教影响、排除民间宗教的判断。
 
  汉墓壁画中天界与仙界同构而画像石另建仙界
 
  汉墓壁画提供了我国最早的成熟而丰富的图像体系。但是,汉墓壁画与汉画像石所反映的宗教信仰是一致的吗?
 
  汪小洋认为,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有的学者还认为它们只是艺术形式上的不同,而宗教信仰是相同的。这是有失偏颇的。“我认为,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决定不同的图像表现体系,汉墓壁画反映了国家宗教信仰,所以有以天界为主的图像体系,汉画像石反映了民间宗教信仰,所以有以仙界为主的图像体系。”张道一同样认为,强调国家宗教影响,排除民间宗教的影响,这也就从本质上改变了以往汉墓壁画是画像石的延伸的研究判断。
 
  汉壁画墓是服从于汉人“死即长生”的墓葬思想的,它有着自己的长生图像体系,这就是天界图像体系。汉画像石墓表现的长生世界,是一个由西王母统领的仙界。从宗教层面看,这个仙界是在传统宗教信仰之外另建了一个彼岸世界。而汉壁画墓不同,壁画图像表现的长生世界是一个由传统神灵共同构成的彼岸世界,它是先民对“天”认识的延续。国家宗教建立的秩序是“天”为最高神,因此作为中上贵族阶层建设的壁画墓,在壁画图像中不可能像画像石那样出现高高在上的西王母图像,汉墓壁画的图像体系是天界图像体系,女娲、日月、天象、祖先和历史人物等都是国家宗教的常见物象。汉画像石墓是依靠西王母而另造出一个长生世界,即仙界;汉壁画墓里依靠传统神灵而改造出一个长生世界,即天界。这是不是汉壁画墓与汉画像石墓在宗教信仰及图像表现上的一个区别?汪小洋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此外,汪小洋认为,在壁画墓里,国家宗教的神灵寄托了升仙的期待和想象。就文献而言,神灵与仙人有可以辨析的地方;但就图像而言,神灵就是彼岸的指向,可与仙同构,天界即仙界,是将天界移入仙界。但是,画像石是受民间宗教影响,以西王母为至上神而另造仙界。到目前学界还没有这样的研究思路和观点。
 
  汉墓壁画宗教研究具有开拓意义
 
  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研究,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张道一就此表示,这项选题的研究是一个宏观的大结构,具有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关于汉代绘画的认识,从宗教性的影响看,分为中下阶层的画像石和中上阶层的汉墓壁画,这是过去学术界缺少深入研究的。这样的研究更加细致,不但可以相互勘比,也可以互相联系。
 
  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朱存明认为,通过汉代壁画的图像来深入探讨汉代的宗教信仰的确是一个新的视角。从汉墓壁画中表现的与死亡有关的宗教问题入手,通过对汉代国家宗教信仰、方士宗教信仰、宗教礼仪的图像表现,把汉民族在形成时期的宗教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汉墓壁画放在一个关于人的生死信仰的大背景中来探讨,突破了美术考古、艺术考古的学科限制,使我们看到汉代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汪小洋还强调,墓葬美术是国家宗教研究的重要内容。因很少受到外来宗教的影响,墓葬美术保有比较纯粹的本土宗教色彩,而这正是汉墓壁画的成就所在、贡献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9日第289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北京市朝阳区首批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下一条: ·《中国节日志》:完整记录传统节日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