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一分会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3)

第一分会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3)

召集人:江帆

朱以青、杨波: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一一以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刘冬梅: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

刘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一一以青海藏毯为例

谢承珊:荣昌夏布制作技艺的活态保护

方云: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一一以《云泽芳韵土布展》为例

钱永平: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
                    一一以“灵尚刺绣”为例
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官茹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与意义
      一一“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解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以齐鲁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朱以青 杨波(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
齐鲁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庞杂,涉及面广,目前存续状况差别很大。因此,不能采取一种模式进行保护和传承。必须针对齐鲁手工艺非遗的不同存续状况分类进行保护。对于贴近群众生活、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就采取生产性保护方式;对于受众较少,富有创造性和艺术含量的工艺美术类的非遗则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助;另外像杨家埠木板年画、潍坊风筝等可以通过旅游开发等方式传承发展。只有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才能达到使地方传统文化长期延续的目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
刘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本文尝试将作为西藏唐卡内在法度 作为西藏唐卡内在法度的造像量度置于特定社会文化场景中进行考察,从技艺体化视角探讨造像量度在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从其图像及书写系统考察唐卡技艺“体化”或“身体化”过程,即关注特殊领域的文化传递行为,一种依托于身体的知识社会学。笔者根据田野材料,具体讨论了唐卡传习过程中造像量度如何被内化的过程,分析造像量度图范画与经文在其间的意义以及学徒与教授者的职责与关系等问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
——以青海藏毯为例
刘思敏(华东师范大学)
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式的保护和动态式的保护。在静态式的保护模式中,数字化保护、博物馆式保护等都面临无法将遗产活态地传承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这些保护方式因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保护经费庞大,再者遗产本身不具有自我造血的生命力,传承效果往往强差人意。本文想从生产性保护这种动态保护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则进行理论方面的探讨,给未来生产性保护理论的深化提供可能,二则进行现实意义的讨论,为解决非遗保护中的普遍问题提供参考路径。
本文通过以青海藏毯作为案例,分析青海藏毯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就地式、整体式、激进式这三种生产性保护模式,妥善处理生产性保护中保护遗产和发展经济、传承手工制作和进行科技创新等矛盾。青海省根据本省经济发展较落后但传统民俗文化丰富的特点,巧妙地利用省内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通过生产性保护给非遗营造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青海藏毯生产性保护中就地保护,整体保护和产业化的大胆尝试这三种模式为解决我国非遗保护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处理保护非遗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地方范本。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荣昌夏布制作技艺的活态保护
谢承珊(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荣昌夏布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采用生态环保的苎麻为制作原料,依靠世代相传的技艺进行编织,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近年来,受官本位与金本位思想的影响,荣昌夏布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社会大众无法真正认识到夏布价值以及夏布生产无法真正融入文化产业链中等问题。对荣昌夏布进行活态保护的关键就是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让社会大众清晰明了地理解夏布的价值,切实保障织工的利益,将夏布制作融入到文化产业链中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编织夏布重新成为手艺人养家糊口的方式,这样才足以让夏布再一次活在现代生活中,基于以上观点才有了本文的思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跨学科研究视域下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
——以《云泽芳韵土布展》为例
方云(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代博物馆传播与功能的又一体现。如何做好非遗类展陈,如何通过静态的“物品”来呈现活态的“信息”,让观者更好地解读非遗事项的同时,更获得他者的生命经验,从而体悟“生命之真”,这是博物馆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致力的方向。本论文试结合《云泽芳韵土布展----女性与纺织:传统中国普通家庭主妇的生命故事》的展陈,通过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三种跨学科研究路径,分析了两位分别来自鲁西南与上海地区的女性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人如何通过其作品来讲述个人生命故事的案例。这种将“物”与“人”、“时”与“空”的关联方式,不仅让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了解了非遗技艺,提升了非遗保护意识,也通过对他人生命故事的解读,完成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与观照。试以此案例为更多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提供参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
——以“灵尚刺绣”为例
钱永平 李波(晋中学院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在市场社会背景下,把非遗传承与现代文化产业对接,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必然途径,这样传承者才能以非遗为生。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灵尚刺绣以传承于灵石县、交口县一带的手工刺绣技艺为核心,着力在产品设计、绣娘培训、品牌弘扬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让刺绣生产与销售各司其职,成功开拓出以北京为主的消费市场,不仅再造了地方手工刺绣新的传承生态,也为当地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家庭女性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借鉴灵尚刺绣取得的经验,晋中应从文化产业外在配套环境和人才引入等方面推动非遗的传承,把包容性社会经济发展与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晋中特色的非遗整体性保护思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彭栓红(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统一我国北方建立北魏。北魏在南北朝时期南下西进对中国影响巨大,其雄阔的视野、开放包容的心态,使得云冈石窟造像不仅仅是宗教文化的表达,而且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承载。细品云冈石窟造像,我们会发现其鲜明的鲜卑民族特色,多民族文化交融,胡汉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印记。从这一角度来看,云冈石窟是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北魏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与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解读
官茹瑶(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国际海洋合作关系的重要决策。“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与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海上通商之路。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正按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以及沿线各城市的积极响应。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有待在“一带一路”战略解读。本文综合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史迹,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加速申遗进程。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会场一角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