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会议直播中】“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 国际学术研讨会(8月29日-9月1日)

【会议直播中】“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 国际学术研讨会(8月29日-9月1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所
邮箱:msx_liuhui@163.com

TOP

会议手册

“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 国际学术研讨会   
「記憶の場としての東アジア」国際シンポジュウム
East Asia: As Realms of Memory

会议手册
大会プログラム

会期:2014年8月29日-9月1日
会場:華東師範大学閔行校区
上海市閔行区東川路500号

主办单位(主催):
(中国)華東師範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
(日本)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协办单位(協賛):
中国民俗学会

中国•上海•華東師範大学
2014年8月29日-9月1日

=======================

会议议程
(日程・プログラム)

=======================

8月29日全天(終日)
参会者报到(参加者受付)  

8月30日   
上午 8:30
开幕式(午前8:30開幕式)

会場:華東師範大学閔行校区教師之家賓館报告厅
主持(司会):王晓葵(華東師範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長)

一、主办方致辞(8:30-9:20)主催者挨拶
1、華東師範大学代表致辞(田兆元:華東師範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華東師範大学代表挨拶(田兆元:華東師範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2、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代表致辞(松尾恒一)
   日本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代表挨拶(松尾恒一)
3、中国民俗学会代表致辞(陈勤建: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華東師範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代表挨拶(陈勤建: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華東師範大学终身教授)
 
与会代表合影(記念撮影)

二、主题发言(基調講演)

会場:教師之家賓館报告厅   
主持人(司会):王晓葵

9:20-9:50       
小熊诚(神奈川大学教授,日本现代民俗学会会长)       
中日之“间”的琉球•冲绳文化—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日本と中国の“間”にある琉球・沖縄の民俗文化-比較研究の可能性-

9:50-10:20       
高丙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研究的文化科学
中国民俗学の新時代:公民の日常生活を研究する文化科学へ

10:20-10:50
李向平(華東師範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
“香头”类型与当代中国民间信仰
「香頭」の類型と現代中国の民間信仰

10:50-11:50
综合讨论(翻译:郭海红 中村貴)

12:10-13:00
午餐(昼食)
            
13:30-17:40  分科会

A会場  
世界遗产时代的民俗学(一)
世界遺産時代の民俗学(一)

会場:教师之家宾馆多功能厅   
主持人(司会):小熊诚  刘晓春

13:30-13:50
孙敏
对抗的话语权力——本尼迪克特和柳田国男的日本文化论
対抗する言説――ベネディクトと柳田国男の日本文化論

13:50-14:10
岳永逸
教育、文化与福利:从庙产兴学到兴老
教育、文化及び福祉: “廟産興学”から“興老”へ

14:10-14:30
Everett Brown(美)       
日本的巧匠文化—从日本的文化艺术立国政策谈起
日本の匠文化―日本における文化芸術立国戦略に関連して―

14:30-15:00
討論(翻译:孙敏)

15:00-15:20
茶歇(ティーブレイク)

15:20-15:40
户晓辉
非遗时代中国民俗学的实践转向
中国民俗学の実践的学問への転換―無形文化財保護を事例として-

15:40-16:00
王杰文
遗产即政治——关于“文化遗产”的表演性与表演“文化遗产”
文化遺産の政治性について-「文化遺産」の表現性と「文化遺産」を表現すること-

16:00-16:20
金賢貞(韩)
负面遗产与黑色观光-以群山(Gunsan)市日本殖民地时期建筑物的保存与资源化为例
負の歴史遺産とダークツーリズム ― 韓国群山(Gunsan) 市の日本植民地期建築物の保存と資源化を事例に―

16:20-16:40
王立阳
传统的合法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话语分析
伝統の“合法性”構成-無形文化財保護における言説分析

16:40-17:40
総合討論(翻译:孙敏)

B会場  
东亚的民俗、人、物、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与变容(一)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民俗、人、物、知識及び文化の交流と変容(一)

会場:教師之家賓館多媒体(一)   
主持人(司会):松尾恒一 郑土有

13:30-13:50
陈华文
论中国祭祀是一种独特的信仰
中国祭祀は独特な信仰である

13:50-14:10
上島享
日本宗教文化的特质
日本の宗教文化の特質を考える

14:10-14:30
唐忠毛
佛教中国化的民间与民俗化向度
仏教の中国化における民間及び民俗化の傾向について

14:30-15:00
討論(翻译:吕雷宁 )

15:00-15: 20  
茶歇(ティーブレイク)

日本文部省科研项目《关于民俗学反论(Folklore Paradox)的扬弃》专题研讨会
日本文科省科研「フォークロア(民俗/民俗学)パラドックスを止揚する」パネル発表

15:20-15:40
松尾恒一       
主旨説明

15: 40-16:00
中西裕二       
灾难解释之中的死与生──从日本新泻县佐渡岛附身之物 (憑き物/tsukimono)信仰的事例出发
災いの解釈における死と生―新潟県佐渡島の憑きもの信仰の事例から

16:00-16:20
白川琢磨       
多序列的“鬼”──从修正鬼会到神乐
多配列クラスとしての「鬼」―修正鬼会から神楽まで―

16:20-16:40
佐藤弘夫
先祖居于山乎--日本人与山的关系再考
先祖は山に棲むか?-日本人と山・再考

16:40-17:00
鈴木一馨
“民间阴阳道”存在吗?
「民間陰陽道」はあったのか?

17:00-17:40
総合討論 (翻译:吕雷宁)

C会場  
异域空间的文化研究-“外人”的生活与信仰(一)
異国空間の文化研究-“外人”の生活と信仰(一)

会場:
教師之家賓館多媒体(二)   
主持人(司会):王霄冰  Hank Glassman

13:30-13:50
毕雪飞
七夕传说的“记忆”——日本七夕祭文的传承形态
七夕伝説の記憶―日本七夕祭文の伝承形態

13:50-14:10
松尾恒一       
在日华人华侨公墓与后土、土地神信仰
日本華僑の共同墓地と后土・土地神

14:10-14:30
徐赣丽
海外华人对春节的记忆与文化认同 ——以印尼雅加达为例  
海外華人の春節の記憶と文化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インドネシア・ジャカルタを例に-

14:30-15:00
討論(翻译:毕雪飞)

15:00-15: 20   
茶歇(ティーブレイク)

15: 20-15:40
游红霞
边缘化与涵化:华人赴美生子群体的文化调适与认同
周辺化と同化:華人渡米出産者の文化の適応について

15:40-16:00
刘琪
多族群空间下的节日、仪式与社会记忆——以云南省德钦县为例
多民族空間の祭日、儀式及び社会記憶―雲南省徳欽県を事例として-

16:00-16:20
中村貴
地方话语中的人物传说—江南地区春申君传说研究
地方話語中の人物伝説-江南地区における春申君伝説の研究-

16:20-16:40
郑雅尹
日本竹枝词中的知识结构与异文化体验:从黄遵宪到清末留日知识人
日本竹枝詞における知識構造と異文化体験:黄遵宪をはじめとする清末来日知識人を対象として

16:40-17:40
総合討論 (翻译:毕雪飞 中村貴)

18:00-20:00
晚餐(夕食)

8月31日  

8:00-11:50 分科会
A会場  世界遗产时代的民俗学(二)
    世界遺産時代的民俗学(二)
地点:教師之家賓館多功能厅   主持人(司会):王杰文  中西裕二  

8:00-8:20
郭海红       
日本城市化与乡愁能动性考察——兼顾城市观与故乡观
日本の都市化と郷愁能動性についての一考察―都市観と故郷観を兼ねて

8:20-8:40
刘晓春
从“村落”、“城中村”到“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的变迁与日常生活——广州市猎德村的例子
“村落”、“城内村”から“都市コミュニティへ”:生活空間の変遷と日常生活-広州市猎德村を事例として

8:40-9:00       
张士闪
礼俗互动:华北村落的记忆建构与叙事表达
礼俗の相互作用―華北村落の記憶の構築及び叙事表現

9:00-9:30       
討論(翻译:郭海红)

9:30-9: 50   
茶歇(ティーブレイク)

9:50-10:10       
苏长鸿   王蕾
生态抗争中的权力话语与社会记忆——基于X县“反坝事件”的思考
生態抗争における権力言説と社会記憶-X県の“反坝事件”をめぐって

10:10-10:30

10:50-11:10
刘慧
神格化的人:台湾蒋公信仰特征探究
神格化された人物:台湾における蒋介石信仰の特徴について

11:10-11:50
総合討論(翻译:郭海红 )

B会場 
东亚的民俗、人、物、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与变容(二)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民俗、人、物、知識及び文化の交流と変容(二)

会場:教師之家賓館多媒体(一)
主持人(司会):Everett Brown  岳永逸

8:00-8:20       
Hank Glassman
来自大陆的刻石和日本的墓、石佛:从伊派、大藏谈起。
大陸からの石大工と日本の墓、石仏 :伊派、大蔵の場合"

8:20-8:40       
松田睦彦
从中国传来的采石—从中世到现代的变迁
中国伝来の採石―中世から現代への展開

8:40-9:00       
吴旭
植物采集与朝山文化:以武当山为例
植物採集と朝山文化:武当山を事例として

9:00-9:30       
討論(翻译:孙敏)

9:30-9:50
茶歇(ティーブレイク) 

9:50-10:10       
小池淳一
关于日用书,历书与民俗事象形成的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日用書・暦書と民俗事象の形成に関する比較研究の可能性

10:10-10:30
田兆元
明清妈祖图像文献的东海海岛意象
明清期の媽祖図像文献における東シナ海島のイメージについて

10:30-10:50
郑土有
农民画与中国社会记忆
農民絵と中国社会記憶

10:50-11:10
仲富兰
城市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建构──关于非遗传承与社会环境优化的思考
都市集団記憶と文化的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構築―非物質文化遺産の伝承及び社会的環境の改善について-

11:10-11:50
総合討論(翻译:中村貴)

C会場  
东亚的民俗、人、物、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与变容(三)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民俗、人、物、知識及び文化の交流と変容(三)

会場:教師之家賓館多媒体(二)
主持人(司会):陈华文  白川琢磨

8:00-8:20       
周星
“祖灵”与“英灵”:周期性唤起“记忆”的清明墓祭
「祖霊」と「英霊」:周期的に「記憶」を喚起する清明節の墓参り

8:20-8:40       
王晓葵
从记忆中发现生活
記憶の中から生活を発見する

8:40-9:00       
王霄冰
作为“记忆之场”的族谱及其在东亚的传播
“記憶の場”としての族譜及びその東アジアにおける伝播

9:00-9:30       
討論(翻译:胡艳红)

9:30-9:50
茶歇 ティーブレイク

9:50-10:10
胡艳红
太湖渔民集体烧香习俗的变化与延续
太湖における漁民の「焼香」習俗の持続と変貌

10:10-10:30
彭牧
记忆与想象:神堂上的家与世界
記憶と想像,神堂における家と世界:

10:30-10:50
高海珑
河南东部、北部火神神话的重构机制
中国河南省東部・北部の火神神話の再創造メカニズムについて

10:50-11:10
程鵬
传说、记忆与民间信仰的复兴——以鲁中安仙村安期生信仰为例
伝説・記憶と民間信仰の復興―山東中部安仙村の安期生信仰を事例として

11:10-11:50
総合討論(翻译:胡艳红)

12:00-12:30
閉幕式:
会場:教師之家賓館多功能厅
主持:王暁葵、松尾恒一

12:30-13:30 午餐(昼食)
13:40 部分参会代表前往乌镇景区参观考察。
13:40 一部の代表は乌镇見学へ

9月1日
上午参观考察结束,参会代表离沪。  
午前全日程終了、解散     

事務連絡:
游红霞  程鹏

TOP

大会正式开幕

王晓葵老师简要介绍本次会议的主旨,并且介绍了华东师大民俗学所的发展情况。
王老师对“记忆之场”这一概念的民俗学意义进行阐述,并且延伸介绍了各会场主题的基本内涵。

TOP

张文明副院长致辞

代表学院向与会代表致辞
首先欢迎各位专家的与会,感谢大家贡献智慧,对学科的研究有所裨益。
我们学院是比较年轻的学院,09年才成立。社会学和人口学合并,同时整合了学校的人类学和民俗学,现在学院下面有两个系、三个所,都在招收研究生。

我们学院成立这几年,一直想整合老师们的相关研究,想成就华师大社会学的研究特色,包括民俗学所做的海洋、城市研究为主的倾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得到包括高丙中老师,以及北师大、中大等重点学校老师们的关心。

今天是个国际会议,因此介绍一下我们学院的情况,但是我们学院海外归国经历的老师所占的比重,在整个学校里面都是靠前的,因此可以说是比较国际化的。

关于这一会议主题,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东亚的儒家思想领域,这种交流与研究是割不断的。【张文明老师以自己参加日本满铁调查之再调查的“随礼”为例,进行了简要说明。】

很期待阅读论文集,倾听诸位老师们的高见。

TOP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教授发表讲话。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代表 松尾恒一研究员发表致辞

首先,简单介绍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展馆情况。
6个展览室、时代顺序(古代、中世、近世、民俗、近代、现代)+民俗的方式呈现。民俗馆处于前近代与近代两馆之间。

原展示的内容与问题所在
A、都市;B、乡下、稻作民;C、山、狩猎民、木地师;D、海、捕鱼·渔业信仰;F、异界/民间信仰

现在的展示理念和设想
A、三大基本主题:生活史、环境史、国际交流
B、两种观点:多样性(少数派观点),现代性的观点

2008年更新近世展厅(第三展厅)。2010,更新现代展厅。2013年3月,民俗新展厅创建及运行。

展示日本列岛的民俗文化
思考现代民俗的形态,关注人们对大自然的畏惧及其祈祷的形式、回顾生活的结构等等,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依偎在亚洲大陆东部的日本列岛各地域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三个展示区域:投向“民俗”的目光,畏惧与祈祷,生活和技巧

历博的活动
1、研究:神奈川大学、日本长民文化研究所、首都大学东京、日本文部省科研项目、日本女子大学(关于民俗学反论的扬弃)(课题主持人:中西裕二教授)
2、资料收集:现代、历史·考古·民俗关系资料、总数约20万件

课题主持人:松尾恒一    中国·韩国·美国の研究者与の合作研究の成果
1、仪礼与信仰の东Asia——交流与变容
2、宗教知识のnet work与声·音·身体·物语——境界之超越
荒见泰史、徐铭的相关研究

“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
1、世界遗产时代的民俗学
遗产保护时代民俗学首先的具体问题,也包括对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本身发表意见
2、东亚的民俗、人、物、知识与文化的 交流与变容
3、异国空间的文化研究——“外国人”的生活与信仰

TOP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勤建教授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发表致辞

首先,我受学会委托,向与会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会议的顺利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日之间,地缘相邻,文化相似。两国之文化特殊,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就是这方面的最佳代表。中国与东亚各国民俗学的研究互动早就开始,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学人周氏兄弟留学日本,对日本的乡土研究(民俗学的前身)表示深厚的兴趣。周作人先生留学回国后,将民俗学作为重要学科向国人推荐,并且开创现代中国民俗学运动。在这些学者的指引下,后来的钟敬文、顾颉刚老先生们对东亚民俗学的研究与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之后,中国和日本、韩国各国的民俗学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除了老一代的学者、友人与学者有了交流以外,刘魁立先生还与韩国合作研究故事类型。陶立璠先生对亚细亚民俗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中青年学者也紧紧跟随其后,周星先生就是当年民俗学的主将,就曾为中日民俗学的交流做出不懈的努力。高丙中先生在主持民俗学秘书长工作时也推动民俗学交流活动。

当然,这种交流也有很多日本与韩国教授学者们的努力。环东海的民俗农耕调查,是由日本民俗学者、当时的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主持人福田亚细男教授主持,张紫晨老师也做了大量的配合工作,共同主持这项课题。相关的研究考察成果出版了几次,小熊诚老师就是当时的青年主将。

正是因为这些交流与努力,才促使东亚民俗学有一席之地。中国民俗学应该在民俗学史上具有它的应有位置。首先是对民俗学研究对象的突破。英国古典民俗学强调对文化传承的研究,柳田国男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研究,把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日常情感、日常模式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日本的任东权提出民俗是一种“我们感”。中国民俗学开创之后可能走了一些不同的道路。直江广治则认为中国民俗学有其特色和智慧。这些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话语和学术谱系。对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研究民俗,把民俗作为一个学科,首先这是对民俗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是一种经世之学。日本民俗学从一开始就关注了民俗与民生的关系。日本民俗学研究者柳田国男和关敬吾,民俗学的研究就是认识祖国、热爱祖国。这为民俗学的今后发展提供了有裨益的经验。

中国在交流之中产生了很多成果,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还需继续努力。“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就是这个努力的一部分。我作为民俗学委派的代表,再次表示衷心的祝贺。并且,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TOP

日本神奈川大学常民文化研究所 小熊诚 教授 大会演讲

首先代表日本现代民俗学会会长岩本通弥先生问候大家。

民俗学是近代化中诞生的新学问。
在日本,以柳田为代表,民俗学作为在野的学问,与大学区隔开来的民俗学诞生。
提出近代以前中国文化、近代以后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研究方法:一国民俗学,淡化国际间的比较研究。

去年来自中国民俗学会的陈勤建、叶涛、施爱东等老师在日本,进行了学术研讨会。
中日民俗学会有共同研究的可能性。

我在四十年前到村落调查传统民俗生活,在今日如果不能再进行传统民俗的调查,民俗学何以成立?
所以岩本通弥先生开始提出民俗学不一定就是以民俗为对象的。
从对日本文化本真性的探寻到全球化日常性、多样性、复杂性的学问。
相信在此之后,高丙中教授有更好的探讨。

今天的研讨会题目,为民俗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柳田的一国民俗学对国外的研究采取戒严的态度,对日本各个地区进行研究,在后柳田时代,八十年代以比较研究为主,对东亚范围内民间传说、故事和信仰进行对比,在此后研究中,没有更大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以冲绳为对象,冲绳文化被认为是有特性的,受中国、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去探寻它到底受到日本文化什么样的影响。


赛龙舟·石狮·石敢当(但是字写错了,日语的音比较重要,“石岩当”)
冲绳岛的历史·文化特征
文化传播的背景:琉球与中国的交流
1、身份制度:士族和百姓—制作家谱—门中
2、检地:税收制度的确立—大米本位经济—风水

近世琉球社会中国文化的传播
萨摩的异化政策与琉球的中国化(日本的锁国政策,冲绳是独立国家,因此成为与中国交流的地下通道)
日本中的琉球与中国中的琉球
从琉球到冲绳:琉球处分(1879年)

二、冲绳研究的起点
伊波普猷(冲绳之父)的“冲绳学”
柳田国男以日琉同祖论为依据,将冲绳定位为比较的对象
伊波普猷与柳田国男都非常清楚琉球与中国有过册封和朝贡的关系,两地间曾经有密切的历史关系

柳田国男的“方言周圈论”与之相关
柳田国男视角的变化、关于冲绳的认识
柳田知道琉球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但是视若无睹,强调现代国家日本中的冲绳文化。
可以从柳田的见解中读取到距离琉球处分尚近(不到40年)的当时,他希望就一般日本人不熟悉的冲绳,通过文化向日本国民宣传冲绳是日本的一部分的意图。

战后,柳田承认冲绳文化与日本文化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与台湾等与之相近的地区文化进行比较。

三、社会人类学的 冲绳研究
门中化的研究
主要是基于实地调查进行考察,是一种很少依赖文献资料的研究。
缺乏历史的视角,与日本和中国进行比较的视角

四、冲绳出身研究者的冲绳比较
比嘉政夫:加上近世士族的家谱进行分析;从冲绳看亚洲的视角
平敷令治:从事外来宗教的研究,就冲绳文化的传播、接纳和变化进行研究
牌位祭祀、佛教从日本本土传到冲绳
福建与冲绳的龟甲墓的比较研究

五、“之间”的民俗
将处于中日文化之间,一直保持独特文化特性的琉球/冲绳文化进行研究,不仅将冲绳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比较,还要考虑琉球文化也是在收到中日文化影响同时,其主体不断进行摸索、判断、选择的结果,必须以这一过程为考察的前提,这是一种更加客观的分析。二是为了了解冲绳文化的主体性,必须对近世以前到现在为止来自日本和中国影响的情况从历史的视角进行比较。

六、从比较研究的客体到主体
应该从日、中的民俗以及多元的比较性的视角出发,看出民俗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的活力。

TOP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高丙中教授的大会发言

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经验研究的文化科学

中国当代的两件文化大事:民俗学(人)参与其中
民俗复兴、自发的中国文化景观巨变
龙牌会的例子:一种文化,从记忆中回到真实而实在的社会空间

民俗成为非遗,自觉的中国文化定位巨变
文化来自社会的原则重获生命(互相妥协,社会观念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革命的终结》,载《开放时代》;非遗是从下捞出来的,不是过去从上往下送的文化,这是社会自身的价值观;周星老师谈唐山、汶川与玉树三次地震中官员对死者灵魂的安置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民俗学扮演了关键角色:见证民俗复兴、参与民俗复兴;难得的是,积极推动民俗成为合法的公共文化
中国民俗学被承诺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新的驿程”。

时代、民俗与民俗学的共生:评估的方法论和核心理念
评估方法的抉择:被动的反映论语积极的共生论
1)反映论:时代变、民俗变、民俗学变
2)共生论:时代、民俗与民俗学互为动因,相伴前行

“民”在现代民族国家,在第一个层次必须被设定为普通人。过去,我们认为他们是具有特定文化的一群人。

之后对中国民俗学的学术转型进行转述和综合
1、过去也有调查,只是更多是一种采风。多数研究是朴素的文人学术:没有伦理的反思
2、中国民俗学的学术转型:社会参与带来自我的改变
钟敬文:从历史学到现在学(后来学者通过理论和经验研究落实)
研究方法:1、基本概念的变化【俗,是民俗生活,主体的过程;民,从特殊主义的角度看农民、守旧人群,到全民,再到普遍主义视角的公民;民俗:从陋俗到不同范围的日常生活与公共文化】;2、从文献爬梳、采风到田野作业;3、“从文本研究到语境研究”

民俗学的专门理论:对学科成立的论证与反思
民俗学的理论领域的出现: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吕微《内在于外在的民间文学》;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刘魁立对于整体性的论述,刘晓春对本真性的追问。

民俗学的理论转向: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的理论功能
生活世界,包括衍生的理论:
1、人的,活的,现实的,当下的
2、过程的,整体的
3、经验的,常识的
可通约的假设与理念


中国民俗学知识共同体的学术人格:求知之志的新表现
顾颉刚先生的渊博之学,到钟敬文的职业之学
新一代求知的新境界:
1)户晓辉:哲学的面向,从提及维科、赫尔德,到康德、胡塞尔,再从德文解读赫尔德。
2)田野作业的群英谱

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释义:既是已有的,也是将然的
钟敬文的《新的驿程》:完成现代学的转换,成就中国学派
“现在”: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
“学”:学术规范、学术伦理
“新时代”:既是已经发生的,也是真正做才能够完成的

日常生活的“理所当然”的必要性与有限性
日常生活的“理所当然”:用俗代表历史创造、社会积累、先赋(家乡习得,与语言一样),理所当然的范例与规矩。
表现在民俗,“理所当然”的有限性:在大社会里,民俗的社群合理性、合法性是相对的,是有限的

再说“民”:民俗成为基本的公民文化
the lore of the people:“人民的知识”解释与时俱进
“人民”,在中国从传统的民到现代的民

民俗与民俗学在中国的前景
民俗中已经产生大量公共文化,并且,其他民俗成为公共文化的大门已经敞开
政治、经济、知识分子活动要依赖、围绕民俗(真正的为民服务,不能使为没有民俗的民服务,或者不承认民的俗而能够为人民服务)
民俗学是中国完成现代国家建设的基础学科:没有民俗学的贡献,国家的国家建设难以走上正路——不可能建成一个否定“民”的现代国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ldzxy123 宝葫芦 +58 精品文章 2014-9-1 20:39

TOP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李向平教授发表大会演讲

“香头”类型与当代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信仰的三种类型: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主要问题
1、民间信仰的合法性问题:宗教定位、法律定位、文化定位、社会定位
2、研究方法问题:A、宗教制度设计,研究中比较推崇杨庆堃;B、解构宗教——“迷信”的难题,意识形态问题;C、宗教社会学的经典问题:巫术无教会;D、制度宗教与扩散宗教的二元对立;E、如何超越制度与扩散、宗教合法性问题及其局限?功能性分类,而非制度、身份的安排;F、目前最近本的研究方法是功能主义;民间信仰成为已知解释对象,依据固有制度的已知需要

研究方法:整体主义·个体主义·关系主义
神人之际及其交换关系的研究进路
民间信仰中的香头:神人关系的基础?
问题:香头是神人关系中介,还是神灵与社会的中介?香头是如何形成的?香头的类型,决定了民间信仰的类型?

香头类型及其特征:
巫医灵媒型香头:所占的比例最大
庙会、法会型香头:没有神异性
驻庙型香头:把他们纳入道教、佛教协会,运作是民间信仰的方法
朝圣型香头
职业经纪人型香头:与非遗有关系,担当起社区负责人的一部义务与责任,与地方行政人员关系密切。或是推选,或者是退休的老干部。

香头类型与民间信仰的发挥在那形式:
问题:各种香头能够为当代乡村的士绅集团,构成地方乡村的“自发性权威”,维系地方社会的“自发性秩序”吗?
信仰制度
社会学的研究基本问题,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的基本问题,即香头与信仰的民间方式
香头即是一种意义与行动形式?
一种权威形式、权力关系、资源类型、象征形式

当前中国民间信仰发展的特征
非遗化:文化遗产形式
文化化:回避宗教管理
行政化:礼仪、香火经济
宗教收编:以道教形式做庙会
“三老化”:老干部、老人会。老板
三种发展形式:民办、官办、官民合办

TOP

TOP

以上发表内容仅为志愿者速记内容,完整版内容请参照其他印刷文件及其发表人的相关论文内容。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强大的网络直播志愿者团队,你们真是辛苦了,了不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