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崔莲】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

【崔莲】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

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



原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成都)2001年02期,第53~62页
崔莲,女,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1

  内容提要:本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5个部分,对近20年来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简述。
  关 键 词:日本/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 G255(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1)02-0053-10

  学者们认为,日本民族学的发展,从1883年起经过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和战后调整时期,1964年以后进入了大规模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内结束“文化大革命”,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国际上签署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才开辟了中日和平友好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来,中日交往广泛展开。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学者陆续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访问、进行田野调查,写出了许多描写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论著、纪行、论文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研究人员也在日本出版或发表了不少相关书籍或论文。为了便于我国研究人员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中日学者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民族研究的开展,本文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为依据,简述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全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五个部分,其中,著者多数为日本人,也有部分中国人;文种以日文为主,也有部分中文;文献类型主要以出版物为主,也提到了一部分论文。
  一、总论
  1980年以前,在日本论述中国少数民族的专著寥寥无几。主要的有松村一弥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现状》(每日新闻社1973)一书,作者在当时信息非常封闭的情况下,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精心编排,对中国54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概述。如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全面概述的书,当时在日本这还是第一本,它被学者们喻为“民族志概论”。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日学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在日本陆续出版了不少专著和一般书籍。其中有竹村卓二主编的《汉族和邻近各族——民族同一性的各种状况》(论文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第14号 专集1991以下简称“民博报告别册”),发表了长期从事中国民族研究的学者们的论文12篇,内容涉及台湾、香港村社以及高山、壮、白、瑶等民族历史和现状研究。此书是1987年至1989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民博”)由竹村卓二主持的共同研究《汉族的地域性和同一性:以华南为中心的整理和分析》的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报告,是当时日本民族学界对中国民族研究的集中反映,它对中国南方民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加加美光行著的《人们不知道的祷告:中国民族问题》(新评论1992),此书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对西藏、新疆地区进行了某些议论。此外,还有《述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梅棹忠夫对谈集》(筑摩书房1987);可儿弘明、国分良成、铃木正东和关根正美编著的《从民族看中国》(朝日新闻社1998)等。近两年,日本还出了毛里和子著的《从周边看中国:民族问题与国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和松本ますみ著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多贺出版1999)等书,虽然书中观点与我们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也可从中了解日本某些学者的论点。
  语言 岩佐昌暲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与语言》(光生馆1983)一书,是在参考使用了我国大批民族语言论著资料基础上出版的、较详尽地介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此书的特点是“着重从汉语与少数民族诸语言的接触与交流出发,介绍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汉语对少数民族诸语言的影响”。还有中岛干起编的《有关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 第6号:调查报告 中国周边部的语言接触与社会文化变化——汉族文化与非汉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3),朝克选录、津曲敏郎补正的《中国通古斯诸语对照基础词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语言中心 1997),冈本雅享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语言政策》(社会评论社 1999)等书。
  文学 1983年4月,西胁隆夫创办了日文期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岛根大学史文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刊行委员会发行),并亲自担任主编。这是日本国第一家专门介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刊物。该刊第一集为《小说特集》;第二集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专号》(1985),这一集是我国胡振华教授帮助组稿,并为其撰写、翻译了不少文章及作品;第三集为《特集 东北·内蒙古》(1991)。回族文学就是最先由这份期刊介绍到日本的。还有君岛久子编的《亚洲民话》(讲谈社 1982)、君岛久子著的《中国的神话》(筑摩书房 1983)和《咬月亮的狗:中国的传说》(筑摩书房 1987),牧田英二著的《中国边境文学: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同学社 1989)等书。
  艺术 后藤淑、广田律子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假面具》(木耳社 1991)一书,进行了日中假面具比较,内容以介绍和报告为中心,此书可以说是宣告了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假面具研究的开始。此外,日本京都美乃美陆续出版了我国民族出版社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与乐器》(1981)、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和我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刺绣篇(全7卷)》(1981)、我国中央民族学院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1982)等书。
  游记 周达生撰写的《中国民族志:从云南到戈壁》(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0)一书,是作者根据1979年“文革”结束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时的丰富的见闻写成的。由于作者利用相机在书中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的实际生活状况,因而被日本民族学界喻为“活的民族志”。此书与上述松村一弥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当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领域的入门书在日本受到很高的评价,而松村一弥和周达生也被喻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先行者。市川捷护和市桥雄二著的《走访中国55个少数民族》(白水社 1998),依据作者的见闻,以普通游记形式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在日本有关文献中,能谈到中国全部少数民族的还不多见。还有铃木正崇著的《中国南部少数民族志:海南岛·云南·贵州》(三和书房 1985)和周建平著的《中国边境上的女人们:周建平写真集》(风书房 1991)等书。
  期刊 日本的一些期刊还出了中国民族研究专集,如末成道男等编的《文化人类学8:特集 中国研究的视角》(1990),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的《中国21第3卷 特集:中国的民族问题》(1998),《亚洲游学 第9号 特集:少数民族之谜的历史》(1999),《月刊しにか第11卷 第2期 特集:中国少数民族百科》(2000)等等。
  二、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
  (一)西南地区
  近20年来,日本学者提出了三个云南起源说——栽培稻起源云南说、阔叶林带起源云南说和日本人起源云南说等,这使以云南省为主的中国西南地区成为日本研究的热点地区。佐佐木高明编著的《在云南照叶树林下: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调查团报告》(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4)一书,是1982年由民博成员为主组成的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调查团的调查报告。此书作为中国与日本民博学术交流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贯穿着以照叶树林为方法论而进行的对比较民族学问题的关心。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日本民博编辑出版的《中国西南诸民族文化的研究:日中共同研究报告集》(1990),是民博于1986年9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日中联合研讨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集会”的正式报告书,收有中日学者18篇论文。白鸟芳郎著的《华南文化史研究》(六兴出版 1985),是集作者近30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主要研究中国西南、云南等,他的学说早已为我国历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熟悉。白鸟芳郎教授古稀纪念论丛刊行会编的《亚洲诸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鸟芳郎教授古稀记念论丛》(六兴出版 1990),收有有关华南少数民族的论考,卷末附有“著作目录”。谷口房男和小林隆夫编有《明代西南民族资料——明实录抄——第一册》(东洋大学亚洲·非洲文化研究所 1983)和《第二册》(同前 1994)。君岛久子编的《东亚创世神话》(弘文堂 1989),是由编者组织的民博的共同研究“创世神话与民族集团的形成”(1982-1986)之研究成果。编者的目的,在于探讨东亚各地诸民族所传创世神话与保留它的民族集团之间关系。书中对神话研究中与资料上历来为空白点的中国西南部诸民族的创世神话进行了众多考察。伊藤清司著的《中国民话之旅:云贵高原的稻作传承》(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收集了有关农耕文化的各民族民间传说。古岛琴子著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サイマル出版会 1987)一书,是依据作者访问中国时的资料和见闻写成的游记,记述对象有傣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千田博之等编有《青海高原:从西宁到成都》(ナカニシャ出版 1990)。还有荻原秀三郎著的《图解 日本人的故乡:长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探访记》(小学馆 1990)等书。
  专论云南的书也不少。佐佐木高明著有《照叶树林文化的传授道路:从不丹、云南到日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2)。牧野巽著的《牧野巽著作集 第4卷:云南民族史研究》(御茶之水书房 1985),收有3篇论文。鸟越宪三郎编著《始于云南之路:探寻日本人的根》(1983)。NHK取材班著《云南·少数民族之天地》(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饭仓照平编《云南的民族文化》(研文出版 1983)。藤岛薰的《云南·岭南的少数民族:藤岛薰写真集》(北海道教育社 1993),是普通影集。西岛雅博著《云南边陲:中国少数民族纪行》(西田书店 1992)。吉野正敏著的《云南田野调查》(古今书院 1993),记述的是作者在1986~1989年三年间在云南进行实地调查时的所见所闻,重点记述这个地域的民俗、文化、农村、社会等事项。川野和子著的《中国迷人的云南:1万2千公里风景》(新评论 1997)一书,是普通游记,利用大量相片,介绍了云南各族风土人情。还有镰泽久野的《云南:中国西南的人们》(平河出版 1993)、福田一郎和山本英治的《米食的民族志:尼泊尔、云南和日本》(中央公论社 1993)。渡边武等编的《云南的生活与技术》(庆友社 1994)一书,是中日两国专家共同进行的实地调查报告,谈云南少数民族。渡部武著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产工具图录》(庆友社 1996)。
  (二)中南地区
  这一时期,日本有关中国华南民族研究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编的《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 第1集 第10集 合订复制本》(风响社 1995)一书,收有该会1965-1980年间出版的十集会刊。内容主要以中国南部、东南部地域非汉民族研究为主。其中,第一集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志集”(1965),第八集为“纳西族专集”(1978),第九·十合集为专集《华南、东南亚大陆山地民及平地民历史民族学的研究》(1980)。当时,在没有具备相应的研究环境、有关华南诸民族研究还处于摇篮时期,该学会起了先驱者的作用,该会刊成了研究的起点,成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文献之一。冈田宏二著的《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汲古书院 1993)一书,征引大量资料,对中国南方历史上的古代民族及其经济形态、瑶族族源、宋代广西地区与从五代楚国到宋代的湖南地区的有关民族问题作出综合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的分析,反映了当时日本学者对华南民族史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这本专著是他20年来从事研究成果之汇总。竹村卓二编的《礼仪·民族·境界:华南诸民族“汉化”的诸相》(风响社 1994)一书,是民博共同研究“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的诸种表现:以礼仪为中心进行的整理与分析”之成果。还有浅川滋男的《住居的民族建筑学——江南汉族与华南少数民族住居论》(建筑资料研究社 1994)。牧野巽著有《牧野巽著作集 第5卷:中国移住传说——特别是以祖先同乡传说为中心·广东原住民族考》(御茶之水书房 1985)。新谷忠彦、杨昭共著的《海南岛门语——分类词汇集》(亚洲·非洲语言文化研究所1990),该词汇集所记录的是在中国海南岛被称为“苗”族的人们所操之语言。虽然在当地他们被称做“苗”族,但他们的语言并非苗语语支,而明显的是属于瑶语语支的语言。该书中的门语资料,来自1987年12月至1988年1月中日联合进行的“海南岛人类学·语言学调查”。菊池秀明编著的《广西移民社会与太平天国:本文篇·史料篇》(风响社1998),作者依据在当地进行调查时发现和收集到的史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成为当时运动发源地的广西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史料篇》收有作者收集到的族谱、碑文等43篇史料,其中只有一部分曾进行过介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三)新疆
  西域历来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地区,也出了不少有关新疆研究的专著。护雅夫继1967年出版《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 Ⅰ》(山川出版社)以来,接着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二集(同前 1992)和第三集(同前 1997)。第3卷分为正书和别册。正书以谈古代北亚游牧国家史概观开始,收有有关古代北亚诸民族和维吾尔文书的诸论文。尽管论文所发表年代有些久远,但它仍对学术界有裨益。特别是维吾尔文书与汉文文书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维吾尔文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其广阔的视野与丰硕成果在国际上仍有重要影响。别册由《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 Ⅰ~Ⅲ》总索引和《护雅夫著作目录》组成。这三卷论文集,包罗了护雅夫先生在其广阔的研究领域中用日文写成的、有关古代北亚和突厥民族史的主要成果。佐口透著的《新疆民族史研究》(吉川弘文馆 1986),是在其重要论著《18-19 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一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此书除对前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外,还对前书未曾触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史进行研究的观点。本书史料丰富,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有一定深度,而且所持观点比较客观,值得一读。佐口透著的《新疆穆斯林研究》(吉川弘文馆 1995),书中作者广泛利用清代各朝实录、方略、地方志等汉文典籍,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探险家的考察资料,及参考了中、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考察了1700~1930年间新疆维吾尔族的宗教生活各个领域,着重研究了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新疆维吾尔伊斯兰制度。片冈一忠著的《清朝新疆统治研究》(雄山阁 1991),作者以清朝在新疆的统治的建立至王朝灭亡过程中政策的变化为中心,论述了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
  (四)台湾
  有关台湾研究的文献也不少。马渊东一著的《马渊东一著作集1-3卷·补编》(社会思想社 1974,1988),是集马渊东一主要著作之大成,其中有很多有关台湾研究论文。宫本延人著有《台湾原住民族:回忆·我的民族学调查》(六兴出版 1985)。大川正彦、马渊悟、米泽容一编的《台湾的民族与文化》(六兴出版 1987),是战前在台湾从事实地调查并获得卓越成果的三位研究者——已故宫本延人、濑川孝吉、已故马渊东一于1986年3月21日、23日所作的三人谈。书中包括三位先生活跃时代的台湾研究之回顾,也包含了关于战后研究进展状况的解说和对将来的展望。国分值一著《台湾考古民族志》(庆友社 1992)。陈元阳著《台湾原住民与国家公园》(九州大学出版会 1997)。松泽 员子编的《台湾先住民文化:传统与再生》(民博 1994),是1994年大阪民博进行的同一题目特别展的图录。张良泽和上野惠司编的《写真集:台湾原住民的风俗》(白帝社 1985),收录日本统治时代拍照的台湾原住民的相片,附以简介。天理大学·天理教道友社编的《伴随火焰的心: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所藏台湾原住民服饰》(天理教道友社 1993),是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所藏台湾原住民服饰图录。张耀锜的《台湾平埔族序论(1)/(2)》(《南方文化》7,8 1979,1980),此论文为关于台湾平埔族的文献研究。国分值一著的《祭壶村—台湾民族志》(法政大学出版局 1981)一书,是1944年由台湾东都书籍出版的《祭壶村》的再编复制本,是关于平埔族的少数实地调查资料之一。铃木满男著的《“汉蕃”复合家族的形成与展开:近代初期对台湾边疆的政治人类学研究》(1987)一书,是对台湾南部埔里地方平埔族的政治人类学研究为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山路胜彦《泰雅族的兄弟关系与生育迷信》(《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纪要》50 1985)一文,是有关台湾北部泰族系列调查报告之一。末成道男著的《台湾阿美族的社会组织与变化:从上门女婿到娶媳妇》(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3)一书,是根据从1968年至1969年对居住在台湾东部台东县沿岸的阿美族一村落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对阿美族社会组织进行的记述和分析。还有原英子《台湾阿美族的宗教世界》(九州大学出版部 2000)一书。清水纯《噶玛兰族:变化着的台湾平地之人》(アカ@#$ミア出版会 1992)一书,是住在台湾东部海岸的噶玛兰族的民族志。
  1994年4月,由台湾的顺义台湾原住民博物馆,获得东京大学的研究基金,以推进日本的台湾原住民研究、发表研究成果为目的,成立了日本顺义台湾原住民研究会。研究会总代表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末成道男教授。该研究会将日本的顺益台湾原住民研究会汇集、整理所得之有关台湾原住民的研究论文和各种资料,以单行本的形式公开发行。至今,该会已编有会刊《台湾原住民研究》第1号至第4号(年刊 风响社 1996~1999)和《台湾原住民研究指南》(同前 1998)。该研究会还出版了一批资料丛书,其中有:《伊能嘉矩所藏台湾原住民写真集》(同前 1999),整理了与鸟居龙藏同时代进行了实地调查的伊能的资料,并附有说明;《台湾原住民研究概览》(同前 1999);伊能嘉矩著、森口恒一编《伊能嘉矩 蕃语调查手册》(同前 1998);リ@#$ク著、马渊悟编《リ@#$ク日记》(1995)一书,是台湾原住民阿美族リ@#$ク(中国名黄贵潮)从1951年1972年间的日记;清水纯著的《噶玛兰族神话传说集》(风响社 1998),书中神话和传说部分除了收录噶玛兰族的原文之外,另附加了日文、英文及中文的翻译,并且对噶玛兰族神话、传说的概要,以及神话和仪式之间的关系加以解说,书中所收录的每个故事,都是作者从1984年至1986年在当地直接以原语录音采集来的;小林保祥著、松泽员子编的《排湾传说集》(同前 1998),书中所收录的排湾族民间传说,是由已故的小林保祥氏大约于大正十年(1921)年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间在中部排湾族的村落里采集而成的。
  (五)内蒙古
  梅棹忠夫著的《梅棹忠夫著作集2:蒙古研究》(中央公论社 1990),收有作者于1944~1946年间在西北张家口时对草原进行的田野调查的学术成果,对了解当时社会情况和研究状况有较高的价值。小长谷有纪著的《蒙古之春》(河出书房新社 1991),是作者于1988年3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郊区的牧区所进行的实地调查的报告;该作者的《蒙古万华镜》(角川书店 1992),是关于蒙古游牧民族生活文化的概论。还有亚细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编的《变革中的教育及其诸问题:以蒙古·前苏联·中国(内蒙古)为中心》(亚细亚大学亚洲研究所 1995)、永濑东彦著的《中国·内蒙古旅行日记》(近代文艺社 1995)和正田信著的《内蒙古草原日记》(连合出版 1999)等等。
  (六)东北部
  烟中幸子和原山煌编的《东北亚历史与社会》(名古屋大学出版社1990)一书,是笔者等10人有关满、赫哲、朝鲜、蒙古、达斡尔等东北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重要的论文集。
  三、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
  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根据所涉及民族的文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有相关图书和没有相关图书而只有相关论文资料的两大类。
  (一)图书
  日本的藏学、蒙古学、满学及苗族、维吾尔族、彝族、鄂温克族、回族等研究,曾经都有重要成果,而今又取得新收获。
  藏族 在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中,藏学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一直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发展也很快。据统计,1877-1977年一百年间有关藏学的日文文献目录有3853条,而1978-1995年仅15年间就有1425条,其中有不少力作。如著名藏学家山口瑞凤著的《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岩波书店 1983)一书,是综合作者此前研究成果而出版的,此书的出版,当时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该作者著的《西藏(上下)》(东京大学出版社 1987-1988),又是一部全面介绍西藏历史与文化的力作;该作者监修的有《西藏的佛教与社会》(春秋社 1986)一书。著名藏学家佐藤长著的《中世西藏史研究》(同朋舍 1986)一书,收集了作者近年公开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论文13篇、附录4篇,它是一部反映日本学者当时对我国中世纪西藏史研究水平的长篇力著。藤木高颂编著《天葬之国 高原之民》(立风书房 1986)。立川武藏和正木晃编有《西藏佛教图象研究》(民博报告别册 18号[1997]专辑)。长野泰彦和立川武藏编著《西藏的语言与文化》(冬树社 1987)。北村甫和长野泰彦合编的《现代藏语分类辞典》(汲古书院 1990),收有藏语基本词语5645条,是日本首次出版的现代语辞典。全书把词语分为人体·衣·食·住等28个大类,457个小类。索引分为藏语(音韵法)、藏语(缀字)、日语、英语检索等四种。此书是在20多年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编成的,它以选择切合西藏文化的词语及正确解释词组内各词语的不同词义为特色。还有长野泰彦编的《西藏的语言》(冬树社 1986),山口瑞凤著的《藏语文语文法》(春秋社 1998),《古典藏语用例辞典》(菁柿堂 1998),矢崎正见著的《初学者自学用藏语语法》(出帆新社 1999),禅鸿等《藏医学:藏文·中文·日文对照藏医学专门书》(青藏少年教育基金会出版 1999),君岛久子著的《格萨尔大王故事》(筑摩书房 1987)等书。
  蒙古族 日本的蒙古学研究也很活跃,成果众多。仅看国际著名的蒙古学家小泽重男教授的重点著书就有:《元朝秘史全释(上中下)》(风间书房1984~1986)、《元朝秘史全释续考(上中下)》(同前1987~1989);《元朝秘史蒙古语文法讲义——附元朝秘史蒙古语辞典》(同前 1993)一书,主要论述了秘史蒙古语的“动词论”,书末附有《元朝秘史蒙古语辞典》、《元朝秘史全释语句·事项总索引》;《现代蒙语辞典》(大学书林 1994);《蒙古语文法讲义》(大学书林1997)一书,作者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蒙古语文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此书成为人们利用字典能够自学这个语言的参考书,在日本出版的有关《蒙古语文法》类书中,除了战前已故小岛武男先生的《蒙古语文典》(力求堂 1941年)之外,这是第一本。
  满族 爱新觉罗显琦和日本的江守五夫共编的《满族的家族与社会》(第一书房 1996)一书,是由中日共同组织的“满族文化研究会”所进行的有关满族家族习惯的研究调查报告。平野健一郎等著有《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少数民族:以满族为例》(《亚洲国民统一:历史·文化·国际关系》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8)一文。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著的《满洲语语音研究》(玄文社 1992)一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满语语音的著作。中岛干起编《有关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 第5号:对满洲语的语言学、文献学研究讨论会》(东京外国语大学亚洲·非洲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3)。福田昆之编著《满洲语文语辞典》(日本丸井图书出版公司 1987)。中岛干起编《清代中国语满洲语辞典》(不二出版 1999)。河内良弘著《满洲语文语文典》(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1996)。池上二良著的《满洲语研究》(汲古书院 1999),此书是对著者历年来所发表的有关满语研究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基础上编的书,共收23篇。户部实之著《满洲语入门》(泰流社 1989)。早田辉洋著的《满文金瓶梅译注》(第一书房 1998)一书,是《满文金瓶梅》全一百回中对从序至第十回进行译注出版的。此外,日本满族史研究会发行《满族史研究通讯》。
  苗族 继20世纪初鸟居龙藏出版《苗族调查报告》以来,这一时期是日本苗族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著书有,铃木正崇和金丸良子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贵州省苗族民俗志》(古今书院 1985)一书,主要分析贵州省东南部的苗族。当时有关它的集中的记述、报告,尚属阙如。因此,当时此书作为最新出版的单行本和利用的第一手材料,被认为起了先驱作用,填补了空白。田畑久夫和金丸良子著有《中国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苗族·侗族》(白帝社 1989)一书。荻原秀三郎著《稻传民族:苗族与江南的民族文化》(雄山阁 1987)。鸟丸贞惠摄影并撰文的《蜡染的魅力:中国贵州苗族染织探访13年》(西日本新闻社1999)一书,是普通影集。此外,相关论文有:田畑久夫的《鸟居龙藏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以苗族调查为中心》(日本文化史研究 14)一文;武内房司的《关于太平天国时期以黔东南为中心的苗族起义》(史潮 1982年新 12号)一文,此文当时被日本著名史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晋治先生撰文评论为“包含了迄今中国的研究和论述中不曾有的许多独特见解”,在日本“堪称关于贵州东南部苗族起义最早的真正的研究”,该文的主要特点是“特别着眼于‘议榔’这一苗族中固有的、传统的、自治的村寨联合组织,探索这一组织与清朝对苗族统治以及苗族反清斗争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武内房司还著有《清代苗族遗传习俗:关于贵州东南部苗族社会的姑娘田习俗》(《柳田节子先生古稀纪念 中国的传统社会与家族》 1993)和《清代苗族遗传习俗》(清代传统社会及其家庭 汲古书院 1993)等论文;此外,还有曾士才的《中国西南的基督教:苗族与彝族的集体改宗》(列岛的文化史 6 1989),铃木正崇的《有关龙船节的考察:贵州苗族的事例研究》(1988),谷口裕久的《民族集团的动态与民族性:以贵州省东南部的苗族为例》(社会学杂志 7 1990)等论文。
  维吾尔族 庄垣内正弘著的《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之研究Ⅰ,Ⅱ,Ⅲ》(松香堂 1991,1993,1994),此书是目前所知最长的回鹘文文献,也是世界公认最难研究的本子。作者是国际公认的回鹘文佛典研究的一流专家,这是他的代表作。山田信夫著,小田寿典、梅村垣、Peter Zieme、森安孝夫合编的《维吾尔文契约文书集成(全3卷)》(又名:回鹘文契约文书集成)(大阪大学出版会 1993),第一卷中共收山田信夫发表过的论文18篇。第二卷作为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说明部分(序文、缩略语、凡例),正文部分,是对121件回鹘文契约文书逐个重新转写、日译、德译、译注,附录部分,包括六种表格、参考文献、词汇索引和译语索引等。这是迄今具有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第三卷是几乎所有该书刊布过的回鹘文契约文书(共120件)的图版照片。竹内和夫编著的《现代维吾尔语 1500常用词》(大学书林 1985)一书,是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本学习现代维语的常用词汇参考资料书;该作者著的《现代维吾尔语四星期》(大学书林 1991)一书,是作为维语教材之用。还有小松格编的《现代维吾尔语辞典:维吾尔语—日语》(泰流社 1991)和饭沼英三著的《维吾尔语辞典》(穗高书店 1992)等语言类书。杉山德太郎著的《维吾尔绒毯花纹考》(源流社 1991)一书,是有关维吾尔地毯的第一本日文书,书中收集新疆地毯图案,介绍了维吾尔语图案名及其图案的意义。
  彝族 有关的著作有佐野贤治编的《西南中国纳西族·彝族的民俗文化》(勉诚出版 1999)。论文有:小门典夫的《凉山彝族的口诵诗里反映着的汉族的形象》(民博报告 1994-19卷4号)一文,主要通过口诵诗叙述了反映中国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对汉族形象认识的表现,并依此考察了过去彝族是怎样认识与汉族之间的民族关系的;八卷佳子的《论凉山彝族社会性质》(论集近代中国研究 1981);栗原悟的《从明代彝族系土司看种族联合之纽带:对彝族民族史研究的考察》(东南亚:历史与文化11 1982);西田龙雄的《中国西南部的彝族文字 上、中、下》(月刊言语 1980-4,5,7)和《倮儸语研究——彝语的结构与系统》(华夷译语研究丛书Ⅳ 1980);马学良的《国际彝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比较民俗研究 15 1997)等。
  鄂温克族 杜拉尔·敖斯尔·朝克编的《鄂温克语基础词汇集》(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1),是有关汉—英—鄂温克语分类对照词汇的书。收词、词组约4400个,鄂温克语的词是用国际音标拼写的。所收的词是根据一种统一使用的分类词汇纲目编排的,分自然、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等十几类,小部分词是按语法内容编排的。由于词是分类搜集的,因此收词匀称,照顾了各个方面。书末附有按音序编排的汉语词和英语词的索引,读者可以通过汉语、英语找到所需要的鄂温克语的词,在使用上比较方便。朝克选录、津田敏郎编有《鄂温克语三方言对照基础词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语言中心 1995)。佐佐木史郎的《参加熊节的人们:从狩猎礼仪看鄂温克族的社会结构原理》(民博报告 1985-10卷2号)一文,对参加熊节、并在其中执行各种任务的人们进行分类、整理,论述了鄂温克族部落或狩猎游牧集团的构成及亲属内的母系一方的作用;他写的《“少数民族”的多重性》(民博通信1995-70号)一文,专门论述了中国的鄂温克族的基本状况和文化的多重性。
  回族 有《月刊しにか1992年7月号 特集:中国的伊斯兰教》一书。论文有片冈一忠的《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研究小史》(《大阪教育大学纪要 第Ⅱ部门》29-1 1980)一文,在注意欧美、中国等研究的情况下,对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进程进行总结;还有中田吉信的《中国的伊斯兰史研究状况》(东方学 76 1988),寺田隆信的《明代泉州回族考》(东洋史研究42卷4期1984),寺岛圭明的《近代回族的问题:以宁夏为中心》(亚洲各民族的社会与文化 1984)和《近代宁夏的回族社会》(中国近代史 1985)等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所涉及的民族越来越多,填补了不少空白。其中,成果最突出的有朝鲜族和纳西族研究,此外,还有瑶族、侗族、哈尼族、佤族、傣族、布依族、乌孜别克族等研究,均有了专著或相关书籍。
  朝鲜族 日本学者对我国朝鲜族的研究,起步较晚。1989年出版的山本将文著的《中国的朝鲜族:摄影报告》(东方出版)一书,是普通影集,算是日本国内最早出版的有关朝鲜族的图书。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大变化。先是姜在彦出版了《满洲朝鲜人游击队:以20世纪30年代东满、南满为中心》(青木书店 1993)一书,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在东北地区进行的朝鲜人独立运动、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论述。接着高崎宗司出版了《中国朝鲜族:历史·生活·文化·民族教育》(明石书房 1996)一书,按地区比较全面介绍了我国朝鲜族的基本情况,并在书的最后一章中,对我国有关朝鲜族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详细的概述。1997年,鹤岛雪岭著的《中国朝鲜族研究》(关西大学出版部 1997)一书也问世。全书分6部,分别论述了中国朝鲜族概要及问题、17世纪初的江都会盟至19世纪40年代中期抗战结束期间移民中国的朝鲜人情况、战后至70年代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基本情况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日本有关中国朝鲜族研究文献。1999年,中国东北部朝鲜族民俗文化调查团编的《中国东北部朝鲜族民俗文化》(第一书房)一书也问世。以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十余名多学科的专业学者为团员,以日本创价大学文学部教授竹田旦为团长的“中国东北部朝鲜族民俗文化调查团”,在日本文部省的资助下,从1994年至1996年,对居住在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共同调查。调查涉及朝鲜族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其重点放在当今朝鲜族如何保持其民俗特色及如何因汉族习俗化而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变异这两个主要方面。此书就是这次调查之成果。此外,韩景旭发表有《朝鲜族的“节日”:以中国吉林省S村的事例为中心》(民族学研究59(2) 1994)、《中国“内地朝鲜族”的民族性:以年轻的第三代为例》(民族学研究60(3)1995)、《从中国朝鲜族看村庄生活:吉林省星火村的调查报告》(民博报告1996-21卷3号)等多篇论文。纳西族 佐野贤治编的《西南中国纳西族·彝族的民俗文化》(勉诚出版 1999)一书,是1994~1996年利用文部省科学研究基金进行的“汉族与周边诸民族民俗宗教比较研究:纳西族·彝族与日本民俗宗教的比较民俗学之考察”报告。执笔者包含中日两国的大和(日本)族、纳西族、彝族、蒙古族、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共32人。书末附有《纳西族文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彝族文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诹访哲郎著的《中国西南纳西族农耕民性与畜牧民性》(学习院大学 1988)一书,主题有二,一是纳西族文化与历史的概论;二是提出了纳西族不是已往所说的由北方畜牧民南下成为农耕民的,而是由土著农耕民与南下畜牧民结合成的民族之设想,并用纳西族经典等所记载的神话与纳西语的特征来进行证明。诹访哲郎编有《英语—日语—纳西语象形文字小辞典》(1986),作者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纳西族及象形文字的研究。此书为第一本《英语—日语—纳西语象形文字小辞典》,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纳西族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书中共编入纳西族象形文字约 1300多个,全书简洁清楚,以英语为主,使用方便。白庚胜著的《中国云南纳西族民俗之色彩研究》(日本诚勉出版社 1998)一书,全书分为十章:引论、彩色认知、命名与色彩、服饰与色彩、人生礼仪与色彩、文字与色彩、时间与色彩、空间与色彩、神怪形象与色彩、终论。作者指出,纳西族民俗中的色彩是纳西族文化精神的外化,它与声、形、姿、仪式、器等符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纳西族民俗的象征体系。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对色彩的研究加深对该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相关论文有:诹访哲郎的《云南的少数民族——照叶树林文化与纳西族》(地理 1985)、《云南省纳西族的象形文字·音标文字先后论争》(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调查报告 Vol.17 1983)、《东巴文字》(月刊しにかNo.6 1997)等;傅懋勣的《纳西族图画文字
  白蝙蝠取经记
  研究》(东京外国语大学A.A研 1981);村井信幸的《纳西族研究笔记:以J.F.Rock氏的研究成果为中心》(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19 1990);王超鹰的《东巴文字:现存的又一个象形文字》(マ一ル社 1996);村井信幸的《永江土司统治领域内的社会制度》(东洋研究 118号 1996)等等。
  瑶族 相关著作有:竹村卓二的《瑶族历史与文化:对华南·东南亚山地民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弘文堂 1981),收有有关中国南部瑶族和畲族等生态适应与民族支群的分歧、民族共生论、泰国北部瑶族社会组织与礼仪体系、“姓”与命名法、过山瑶族的起源神话等诸论文;田畑久夫和金丸良子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志:云贵高原的瑶族》(ゆまに书房 1995),收有170幅彩照,并附有10万多字的解说,内容涉及瑶族的社会信条、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祭祀礼仪、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和艺术等多方面,通过具体事例系统论述瑶族的民族特征,书末附有“瑶族研究引用文献”、“瑶族研究基本文献”,含中日文文献。相关论文有:竹村卓二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和〈连山绥猺厅志〉的史料价值:清代瑶族地方志介绍》(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第9、10合刊1980);他的《瑶族的〈家先单〉和它的运用》(民博报告别册14 1991)一文,根据作者在泰国收集的李进贵、邓某氏、邓福昌、黄某氏,广东省曲江县荒洞村盘添心,乳源县海岱乡邵某氏等的家先单,介绍了瑶族“家先单”主要内容、形式,“家先单”的运用及其礼仪的意义等情况,并与汉族中流行的家谱进行了比较;胡起望的《大瑶山盘瑶的社会组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 第94册 1984)、《近代小瑶山地区土地关系的历史研究》(圣德学园岐阜教育大学纪要 第34集 1997)和《中国最西南角上的瑶族》(同前 第35集 1998)等;松本光太郎的《关于中国西南瑶族的社会适应性》(民族学研究 50-1 1985);白鸟芳郎的《瑶族〈过山榜〉选编》(东南亚 14 1985)等。
  侗族 国外研究人员对侗族的调查研究是进入80年代之后开始的。日本的田畑久夫和金丸良子是其代表,他们合著有《中国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苗族·侗族》(白帝社 1989)一书。此书是根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写成的有关苗族和侗族的民族志,是以相片为基础的民族志。书末附有有关苗族、侗族的基本研究书、报告书的文献目录。还有水上章著的《侗族:水上章写真集》(光村株式会社 1995),介绍民族风情,属普通影集;黄才贵的《侗族住居空间构成的调查报告》(民博报告1993-18卷2号)一文,从民族建筑学的角度,对侗族传统的干阑住居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其他民族 日本丽泽大学教授欠端实著有《圣树和稻魂:哈尼文化和日本文化》(1996)。作者从1991年开始到云南各地进行哈尼族调查,1996年出此书,此书被认为是日本学术界研究云南哈尼族文化的第一本专著。鸟越宪三郎和若木弘子著的《弥生文化之源流:云南省佤族的调查与新发现》(大修馆 1998)一书,通过对佤族的介绍与分析,论证如何与日本弥生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作者认为此书是继中国出版的《佤族社会历史调查》(1983)所著之书,书中对习俗进行了更详细的探讨,并且首次对建筑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笈美代子著有《西双版纳傣族:写真集》(佐伯株式会社 1982)一书;还有长谷川清的《云南省傣系民族的佛教与精灵祭祀》(实践宗教的人类学 1993)、宋建华的《关于傣族的宗教教育: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实地调查报告》(九州大学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设施纪要 46 1995)等多篇论文。水上章著的《布依族:水上章写真集》(光村印刷株式会社 1996)一书,介绍民族风情,是普通影集;小松格著有《乌孜别克语辞典》(泰流社 1980)等。
  (二)论文、资料
  在日本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中,只有相关论文资料的民族也不少。
  壮族 相关论文资料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其中,曾在广西民族学院进修、并在壮族地区进行过访问调查的塚田诚之一个人就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系列论文《明代壮族之迁徙及其生态: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一)》(北大史学 第25期 1985),《关于明清时代壮族佃农化的一个考察: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二)》(东洋学报 第67卷第1、2期合刊 1985),《关于明清时代壮族统治体制: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之三》,《关于明清时代汉族移民与壮族之关系: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之四》(民博报告别册 14 1991),“之四”内容包括有迁移的大势和移民的存在形态,汉族移民与壮族的关系等;此外,他还著有《中国广西壮族·瑶族及汉族与政治、文化关系之比较考察:1368-1949年》(民博报告 1989-14卷2号)、《对壮族年中仪式活动的历史考察:以成立过程为中心》(民博报告 1992-17卷2号)、《中国·广西北部龙胜县壮族的莫一大王祭:年中仪式活动中表现的壮族文化的一侧面》(民族学研究57-1 1992)等文。
  畲族 邓晓华著有《福建境内的闽、客族群及畲族的语言文化关系比较之试论》(民博报告 1999-24卷1号)一文,文中笔者认为,“目前语言学者缺少对于族群互动的研究,以及对于语言接触的研究,只是简单地概括为族群间的文化借用而已,而鲜少有人有系统地将互动放入社会文化的框架中加以探讨。因此,本文从族群互动,语言接触及与地域文化特征的关系的角度,对闽、客、畲族群及方言文化的形成,及其与中原汉文化及周边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作一个尝试性的分析和讨论,以期建立一种方言文化特征与地域文化传统及族群互动有密切关系的族群关系与语言演变理论”;此外,还有君岛久子的《观看畲族“祖图”》(民博通讯 第17期 1982),长绳誓子的《有关畲族来源迁徙与一年中按照惯例举行仪式的记录比较》(1983),郑德坤《畲族及文化》(三上次男博士喜寿纪念论文集 考古篇 1985)等论文。
  白族 徐琳著有《白族〈黄氏女对经〉研究》(亚非语的计数研究27 1986)一文。横山广子著有《白族的本主信仰:从地域守护神礼仪看汉化和民族的独特性》(民博报告别册 14 1991)等多篇有关白族研究论文,作者曾长期在云南白族地区调查,此文是她研究白族的力作,内容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展望、白族和本主庙、礼仪活动、地域的守护神等。
  哈萨克族 加藤九祚的《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民博报告 1983-8卷3期)一文,根据文献介绍了曾经作为中亚主要游牧民的哈萨克族革命前的游牧生活概况,并论述了作为其定居点的毡房;还有护雅夫的《哈萨克人的游牧形态及其它》(内陆亚细亚研究 3 1986)等文。
  其他民族 尹绍亭的《基诺族的刀耕火种:兼与云南其它刀耕火种民族的比较》(民博报告 1992-17卷2号)一文,是依据作者1984年至1990年断断续续进行的7年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写出的论文;大林太良的《云南苦聪人与北部印度支那的采集打猎民》(民博报告 1996-21卷2号);松冈正子的《羌族的“羌历年”:以理县蒲溪郡大蒲溪村为例》(民族·礼仪·境界 1994),徐平的《羌族社会结构分析》(民博报告 1995-20卷1号),依据作者1987~1991年在羌族聚居区汶川县的羌村进行的系统追踪调查写出;冈田宏二的《唐末五代宋初湖南地域的民族问题:以彭氏系谱与土家族的关系为中心》(东洋研究 71 1984),东英寿的《中国少数民族“土家族”の文学》(鹿儿岛大学文科报告 第一分册 29 1993);巴达荣嘎的《达斡尔族的婚姻与葬制》(满族的家族与社会 1996);西田龙雄的《有关独龙语和怒语的地位》(东方学会创立四十周年东方学论集 1987-6);庄司博史的《中国青海省·土族的服饰文化之变化》(化妆文化 30 1994);丸山孝一的《少数民族教育民族志方法论(2):伊犁锡伯族民族教育的历史背景》(九州大学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设施纪要 43 1992)、楠木贤道的《新疆锡伯族》(历史人类 23 1999)等论文资料。
  四、译作
  近20年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献译成日文出版的也不少。
  总论 马寅主编、君岛久子监译《概说中国的少数民族》(三省堂1987)。覃光广等编著、伊藤清司监译《中国少数民族的信仰与宗教》(第一书房,1993)。严汝娴主编、百田弥荣子等译《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上、中、下卷》(第一书房 1986)。西村幸次郎译的《中国民族法概论》(成文堂 1997),是中文《中国民族法学》的节译本。金龙哲编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文献集》(大学教育出版 1998)。君岛久子译《中国少数民族传说》(岩波书店 1980)。山川力监修、川口孝夬译《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选》(未来社 1989)。邱奎福编译《中国少数民族传说》(求龙堂 1998),摘译自雪犁编《中国少数民族童话》,从原书57篇中摘译了31篇。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民族服饰编集委员会编、曾朋卿译《中国诸民族服饰图鉴》(柏书房 1991)。陶立璠著、上野稔弘译《中国民俗学概论》(勉诚社 1997)等。
  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译书 沈澈著、谭佐强译的《西南秘境万里行》(恒文社 1993)一书,是1983年走访中国云南省少数民族的中国摄影家的报告,原书于1987年在香港出版。曾昭抡著、八卷佳子译《中国大凉山彝族区横断记》(筑地书馆 1982)。宋恩常等编、大林太良主编的《云南少数民族》(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90),利用丰富的彩色相片对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的24个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全面介绍。尹绍亭等著、上江洲均监译·解题《云南农耕文化的起源 少数民族农耕具的研究》(第一书房 1999)。
  有关各民族研究译书 有关朝鲜族的译书最多。其中有《朝鲜族简史》编辑部编、高木桂藏译的《抗日朝鲜义勇军的真相》(新人物往来社 1990),《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执笔小组著、大村益夫等译的《中国的朝鲜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むくげの会 1987),中国朝鲜族青年学会编、馆野皙等译的《中国朝鲜族生活志》(社会评论社 1998),依田千百子和中西正树译的《金德顺故事集:中国朝鲜族民间故事集》(三弥井书店 1994),刘孝钟、中国朝鲜族研究会的《汉城之风大陆之风:改革·开放政策下的中国朝鲜族纪实小说》(新干社 1999)等书。其次,有关我国柯尔克孜族英雄叙事诗《玛纳斯》的翻译及介绍等资料也不少。日本的研究人员主要有西胁隆夫教授和冢本寻女士(原名乾寻)。译书有2000年2月出版的,根据居素甫·玛玛依演唱资料,由我国胡振华教授整理并汉译、由西胁隆夫教授日译的《〈玛纳斯〉第一部:柯尔克孜文·汉文·日文对译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刊行委员会)。西胁隆夫教授曾来我国跟胡振华教授学习柯尔克孜语,后来他翻译了胡振华教授的不少学术论文,其中有《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及其语言特色》(岛根大学法文学部纪要文学科篇6-1 1983)、《柯尔克孜族英雄叙事诗〈玛纳斯〉及其研究》(同前 7-1 1984)和《中国英雄叙事诗〈玛纳斯〉研究》(中国 8 1993)等。冢本寻女士,是第一个把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介绍给日本读者的学者。她曾于1980年三次来中央民族学院,也向胡振华教授学习《玛纳斯》。回国后,她撰写相关论文,翻译相关资料。其中有《关于柯尔克孜族英雄叙事诗〈玛纳斯〉》(月刊丝绸之路1981年第1号)、《英雄叙事诗〈玛纳斯〉梗概》(中国民话之会会报 第3卷第14号 1981)、《〈玛纳斯〉叙事诗: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介绍》(口承文艺研究 第5号 1982)等文;1982年她在《丝绸之路》(日文)杂志的两期上,发表了《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和第五部《凯耐尼本》片段的译文。此外,还有王宏刚、关小云著,黄强等译的《鄂伦春的萨满教》(第一书房 1999);溥仪著、王庆祥编、钱端本等译的《溥仪日记》(学生社 1994);乌拉熙春编著、德野伊吃勅译的《满族古神话》(北九州中国书店 1988);今西春秋译的《满和蒙和对译满洲实录8卷》(刀水书房 1992)等书。
  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长期存在的很多差异,使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的价值也呈现出复杂性。有些文献以其客观性、真实性、学术性和及时性引起了我国学者们的重视,甚至填补了某些研究领域中的空白;有些文献反映的内容不够客观、真实甚至公开提倡民族分裂等,与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相对抗。这就需要我们在收集信息时,应善于鉴别,去粗取精。笔者在撰写本文过程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少信息是靠中日两国出版的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得来的,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因此,文中难免有不少疏漏和不当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末成道男,中国文化人类学文献解题[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5.
  [2]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R].1980.
  [3]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R].1982.
  [4]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博通信,1980.
  [5]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东洋学文献中心编.东洋学文献类目:1981-1992[Z].
  [6]日本民族学会编.民族学研究[M].第1卷第64卷[缺第54、59、60卷].
  [7]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编.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第1集、第10集(合订复制本)[M].东京:风响社,1995.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文化研究中心编.日本中央亚细亚关系研究文献目录:1879年~1987年3月[Z].东京:编者,1988.
  [9](日本)ウイ—クリ—出版情报.1998~2000.7[Z].
  [10]日本东洋文库编.东洋文库新书目录:1989(38)~1999(46)[Z].
  [11]贞兼绫子编.西藏研究文献目录Ⅰ(日文·中文篇)1877~1977[Z].东京:亚细亚大学亚洲研究所,1982.
  [12]贞兼绫子编.西藏研究文献目录Ⅱ:1978~1995[Z].改订版.东京:高科书店,1997.
  [13]索文清编.西藏研究文献书目[Z].东京:风响社,1999.
  [14]药师义美编.喜马拉雅文献目录(新版)[Z].东京:白水杜,1994.
  [15]河内良弘,赵展编.天理图书馆藏满文书籍目录.@#$フリア第84号(1985年5月):156~184[Z].
  [16]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编.民族研究信息(原名:民族研究情报资料摘编)(1980~1999)[Z].
  [17]《民族研究动态》编辑部编.民族研究动态(1984~1992)[Z].
  [18]李树江.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回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与出版[J].宁夏社会科学,1998,(5).
  [19]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文献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0]戴庆厦.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21]金少萍.日本民族学家对中国大陆的调查与研究[J].学术探索,1999,(1).
  [22]胡振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在日本[J].民族文学,1986,(5).
  [23]休恩戚.在日中国人类学面面观[J].贵州民族研究,1998,(1).
  [24]崔莲编.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国民族研究文献目录:日文[J].北京:国家教委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199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