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郝时远】人类学视野中的西藏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5-2 06:48     标题: 【郝时远】人类学视野中的西藏文化

人类学视野中的西藏文化[ 来源:中国西藏网 | 发布日期:2011-05-01 郝时远
  中国的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的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藏族人民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西藏文化突出地体现了藏族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珍品。西藏文化之所以至今仍旧向世人展示着她深厚的文明底蕴和神秘的高原风格,就是因为她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这正是当代人类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看待传统文化的基本视点。
  一、历史上西方人眼中的西藏文化
  翻开人类社会的历史,人们往往为那些曾经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历史遗迹而震撼,也为难以全面解读这些远古的文化成就而遗憾。这些文明的中断或文化的失传,虽然有生态变化和自然灾祸方面的原因,但是人为的因素总是起主导作用的。距离我们最近的、规模最大的、对人类文化破坏力最强的历史悲剧,是从15 世纪开始的西方“地理大发现”到19 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完成对全球的瓜分而产生的。在延续数百年的殖民主义扩张和统治中,诸多古老的文明被破坏,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被毁灭,如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世界、非洲大陆的传统部落、澳洲大陆的土著生活所经历的灾难等。如果单纯从人类社会交往的历史来看,殖民主义时代可以说是开启了一种单向全球纪元,然而“进入全球纪元后,这些古代社会一旦被勘察者和探测人员发现,它们很快便会遭到灭顶之灾”,“它们几千年中积累的大部分知识也随之流失,没有被其毁灭者所掌握。历史对失败的文明从无怜悯可言,对尚无文字记载时期的所有事物更是残酷无情”,以致出现了“最优秀的土著文化在最劣等的西方文化冲击下陷于消亡”的种种悲剧。这就是20 世纪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公理”,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当然,20 世纪以来,法西斯主义也曾试图继续遵循这一“公理”来统治世界。无论如何,我们不难从历史中参悟出一个道理,文化的发展需要和平的社会条件与平等的社会观念。
  从17 世纪开始,很多西方的传教士、探险者和殖民主义势力纷纷深入亚洲腹地进行游说、猎奇和侵略。当时,到中国西藏传教、探险和武装侵略的西方势力可谓形形色色。不过,他们中大部分人并非为了西藏人民的利益或出于对藏族文化的欣赏,他们希望用基督教取代藏传佛教,希望从雪域高原的特有文化中猎取新奇的资料,希望把西藏从中国版图上割裂下来成为自己的殖民地。这在他们留下的或记录他们行为的著作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他们把西藏人描述为愚昧的、下贱的、肮脏的、淫荡的,而“唯有基督教能把陷入可耻罪恶之中的异民族拯救出来”。他们认为西藏人是“非常讨厌的。他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就是要使他们成为这样的人。藏人受的教育越多,就越令人讨厌”。当英国远征军靠先进的枪炮一路杀戮地侵入拉萨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同像藏人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唯一获得尊重的有把握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害怕。” 因为“他们的军队进行的这易如反掌的屠杀,会给西藏当局一个教训”。正是这样一些以基督教作为普世文明和以“白人至上”作为统治奴役其他民族理由的人,为西方世界揭开了西藏神奇的面纱。他们在描述西藏文化和社会生活时,充满了猎奇、贬损和嘲弄,以此来吸引他们的同类。当然,他们并没有忘记告诉人们另一个信息:这些奇风异俗“如果还不足以吸引他们的话,黄金还是颇有诱惑力的”。不难看出,殖民主义时代的西方世界对西藏的关注是为了把西藏置于他们的统治、奴役、掠夺和同化之下。如果当时西藏成为英国或俄国的殖民地,我相信雪域高原传统文化的命运决不会比美洲印第安人经历的灾难要好。
  时过境迁,20 世纪已经过去。在世纪之交的年代里,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经济一体化及其带来的生活方式趋同化,日益显示着人类共性因素增多的发展趋势。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依托于人类社会的民族大千世界显示着强劲的复兴和发展势头。民族作为人类群体形态,在各民族经济生活通过现代化的进程趋向同一发展中,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无疑将成为表现民族特征的主要标志。但是,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要求文化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保持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文化必然是开放的文化,开放意味着交流,各民族文化只有在不断的相互交流中才能实现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基础上的。中国的西藏文化也是如此。
  二、历史上西藏文化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从历史上来看,西藏文化是一种既开放又封闭的文化。
  开放性表现在西藏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了来自域外的印度、尼泊尔、波斯和阿拉伯的文化,而且与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多种文明形成交流关系。例如公元7 世纪吐蕃王朝与唐朝的关系, 公元11 世纪唃厮啰政权与宋朝、西夏王朝的关系,公元13 世纪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统治以及延续到清代的蒙古族和藏族的关系,等等。这些历史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虽然伴随着许多战争,但是西藏文明东向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史实表明,西藏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很早就与中原的汉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也必然地引起藏族和其他民族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互影响。
  封闭性表现在西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政教合一统治的制约。这种政权与教权合一的体制和僧官与俗官共管的统治,不仅使宗教成为主宰政治生活的权力象征,而且宗教权力渗透到经济、教育、艺术乃至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政教合一的制约性一方面使西藏文化渗透了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使藏族文化成为体现统治阶级政治意愿的工具。在这种条件下,文化所体现的政治要求和宗教观念,代表了僧俗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藏族劳动人民创造文化和表现文化的权利在事实上被剥夺。历史上西藏社会集权的政教合一制度是一种专制制度,这种制度造成了西藏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黑暗统治,加之西藏地方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西藏文化内在的发展活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以致于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的状态。而这种保守性在19 世纪西方宗教势力、殖民势力大举进入西藏的年代里,由于西方的政治理念和宗教观念的威胁变得更加顽固。正如20 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总督所说:“西藏政府在上一世纪里,日甚一日地沉湎于一种排外的政策中”。这种排外一方面表现了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另一方面则是西方政治理念对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造成的冲击,即西藏的宗教上层认为“外来的英国文化对佛教继续在西藏一统天下的局面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相比之下,西藏自元朝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之后,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的治理一直保持了“因俗而治”的政策,也正如法国藏学家石泰安所评价的:“汉人对西藏的保护是相当松散灵活的,而且也很温和,因而西藏地方政府才能够接受。”所以,当时很多西方人士以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来比喻和描述西藏社会的封闭或藏族文化的保守时,恰恰忽视了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强化是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造成的。这种现象在世界殖民主义扩张的历史中可谓比比皆是。
  三、回归人民的西藏文化
  从现实中来看,西藏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不断增强的文化。
  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9 年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以及后来的社会改革,西藏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藏族人民开始当家作主,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西藏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西藏文化在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下得到不断的发展。无庸讳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藏社会发展(包括文化发展) 的健康进程受到严重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是全国性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仅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讲,无论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在汉族地区,宗教毫无例外地都是“革命”的对象之一。所以,就“文化大革命”而言,并非只有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遭到践踏,而是整个国家陷入了无法无天的动乱。这种错误给中国带来10 年的灾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20 多个年头,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现状是举世瞩目的。在这种发展中,中国的民族平等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中国的少数民族不仅在政治地位的提高方面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且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一点,从藏族文化的发展中是不难体会的。首先,西藏文化的发展在于获得了民族发展的权力保障,即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制度保障;其次,西藏文化的发展在于摆脱了教权的束缚,成为藏族人民自己的社会性文化;再次,西藏文化的发展在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尊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在西藏自治区是有突出表现的。
  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各民族语言平等的政策,藏语文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旧中国,正如许多西方人曾看到的一样,西藏人的识字率低得惊人,知识为少数僧人所垄断。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教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根本途径。但是在旧西藏,学校少得可怜。“西藏过去只有两所正规学校。一所是为僧人办的(称为最高学府) ,另一所是为俗人办的。它的唯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到政府里当官。”学生则来自贵族和僧官家庭。其他一些职业学校、民办私塾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清末实行新政,西藏的教育有所发展,到1911 年已办新式学堂22 所。及至民国,国民党政府亦对西藏教育加以促进,如第一所教授现代知识的拉萨小学即建于1938 年。当然,西藏地方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到1999 年,西藏已建立小学820 所、教学点3033 个,中学101 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4 ,756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3. 4 %。西藏青壮年的文盲率也由50 年代初的95 %下降到1999 年的42 %。同时,西藏还建立了16 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4所高等院校。此外,从1985 年到1997 年在内地26 个省市100 多所各级各类学校学习的西藏学生达18 ,000 人,其中5000 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已返回西藏工作。无论是在西藏还是在内地就学,在藏语文教学方面,都要求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具备熟练掌握读写本民族文字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藏已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500 种藏语文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译,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现代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已达到国际标准。藏语文的标准化推动了社会化使用的广泛性,公开发行的藏文报刊已达23 种,藏语广播、电视和电影事业取得重大发展,90 年代以来累计译制藏语影片630 余部。藏语文的发展对藏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藏族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口传文学是藏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但是过去“由于西藏的教育仅仅为宗教人士所享受,所以这种文学也仅仅是由他们所确定的。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企图使之最为接近口传史料,但他们的干预难免会使其内容僵化和遭到篡改”。今天,随着藏语文教育的普及,对西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已取得了巨大成就。著名的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在专门机构的主持下,广泛收集了藏族民间艺人传唱资料录音5000 多盘、录像带数百盘,整理出文字4000 余万字,并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基础上使这一长期零散传唱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变成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巨著。类似的民间文学艺术整理和古藏文典籍编辑出版,还涉及到戏曲、歌谣、医学、宗教、法律、工艺等方面。90 年代以来,西藏地方的文物古迹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大批藏族历史文物得到良好的保护,古老的宗教寺院大都得到修复和保护。藏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表现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现。
  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交流和传播。西藏在解放前,由于所处的社会条件——政教合一的统治、封建农奴制度、社会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贫乏、卫生条件极差等,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更多地表现出愚昧落后的因素。例如传统的藏医学,由于宗教的影响日益偏离了科学的意义。就像一些西方人所看到的:“西藏的医术是个大杂烩,包括放血、驱魔、诊脉、利用草药和‘圣洁’的唾液。他们还认为与圣人接触过的任何东西都有神奇的力量,因此很珍视活佛、特别是达赖喇嘛的大小便(把它们做成丸药吞服) 。”这样的医学或处于这样状态的文化,是没有传播能力的,也不会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今天,传统的藏医学得到了发扬光大。目前,西藏建有藏医机构14 所,有60 家县医院设有藏医科。传统的藏药产品达350 多种,其中10 多种名贵藏药获得了国家医药产品的金质、银质奖,有的还获得国际传统医学大会奖。同时,西藏的艺术,也早已不限于跳神打鬼的内容,藏戏和民间歌舞不仅走出西藏在全国各地展示其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登上了国际艺术舞台,在世界上赢得广泛的赞誉。此外,绘画、服饰、工艺品和饮食等表现藏族文化的各种载体,都在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藏学研究无论从机构还是成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世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地接触、了解和感受西藏文化的魅力,西藏文化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赏。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论证西藏文化回归人民以后所取得的发展,不过上述现象已经充分表明,中国的西藏文化是正在不断发展的文化。这种发展是文化回归人民的结果,是西藏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各民族平等、发展、繁荣所取得的成就。
  四、“西藏文化衰落”论的驳议
  “西藏文化衰落”论,是达赖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广泛宣扬并得到一些西方势力支持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民间性认同。当然,在分析这一论调时,无需重提西方殖民主义全球性扩张时期造成的世界性民族传统文化衰落与消亡的历史,但是这种论调的出现却不得不让人提出一系列问题。
  中国的西藏从结束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的政教合一统治之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毫无疑问,在这种变化中的确曾经有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破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消除这种破坏性的努力使整个中国取得了更快和更好的发展也是事实,西藏也是如此。今天的西藏当然不同于达赖统治下的西藏,由此我们也可以作出多方面的比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藏族劳动人民是生活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享有人权,还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下享有人权? 藏族民众是在政教合一的教权强制下忍受少数喇嘛贵族的无度剥削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还是在民主法制的社会保障下自觉自愿地向寺庙供奉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是藏语文的识读和使用只限于僧俗统治阶级有利于西藏文化保护,还是藏族人民都有权利学习藏语文有利于西藏文化的保护? 是藏医学只掌握在少数喇嘛手中和只为贵族服务有利于发展,还是成为国家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于全国各民族人民乃至面向世界有利于发展? 这样的比较和问题可以提出很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为什么达赖集团会声称“西藏文化衰落”并且得到一些西方人的认同呢? 答案也是清楚的。
  脱离祖国、流亡在外的达赖及其集团势力,浪迹国际社会是以藏传佛教的“精神领袖”为身份的,是以他流亡前在西藏实行的政教合一统治地位为政治资本的。为了保证自己宗教上的偶像地位和恢复历史上的统治者身份,他不可能承认西藏发展的现实。同时,他作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的“精神领袖”也只有顺应和满足一些西方势力的政治要求才能得到生存支持。为此,他可以违背藏传佛教的历史定制和仪轨来颠倒黑白。事实上,达赖已经不是宗教界的人士了,更谈不上“精神领袖”,他已经成为一个依附于国际上某些政治势力的蹩脚“政治家”了。所以,他对西藏的现实发展不仅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而且经常制造一些危言耸听来混淆国际视听,如西藏“人口锐减”、“汉族移民大规模进入”、“生态危机”、“宗教信仰自由被压制”、“文化衰落”等。不尊重事实就意味着没有诚意,这是达赖始终在解决所谓“西藏问题”上处于被动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达赖集团控制和影响下的境外藏人,又是如何对待藏族传统文化的呢? 他们为自己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作了些什么呢? 他们中的所谓“精英分子”在全面接受“西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却极力要求西藏的人民保留历史传统,这与封建农奴制统治下西藏贵族可以接受和享受西方的物质文明成果而老百姓只能在传统中艰难生活的历史有什么不同?今天的西藏人民为什么没有权利吸收来自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先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 如果说一个民族不能吸收外来的文明成果,那么这个民族的发展如何实现?很多身处经济文化发达国家的西方人往往忘记了历史,如果没有宗教改革,西方社会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人文精神能够得到发扬吗? 如果一些欧洲国家不倡导学习英语,欧洲的发展与整合能够形成今天的格局吗? 难道荷兰人今天仍旧穿木鞋才算是保留了文化传统吗? 为什么中国的西藏不能改变政教合一的制度,为什么藏族学习汉语就被视为同化政策而达赖控制下的境外藏人学习英语、印地语就不是同化? 事情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国际上有一些势力仍旧以冷战思维看待中国,所以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符合人权标准的,而中国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成就,中国各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基础上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成绩,都是不符合西方原则的。达赖的一系列言论就是为表达西方一些势力的这种观念而出现的。所以,所谓西藏“文化衰落”论完全是一种政治话语,毫无人文精神可言。
  与此同时,在西方现代化国家中,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趋同和某些强势文化的影响,造成了“社会麦当劳化”和文化单一性的趋向,这也导致西方很多国家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恢复。回归传统与回归自然的理念,使很多人对异域文化的原始特色充满了向往。这种心态也最容易受到某某文化衰落、消亡之类宣传的影响。其中一些不了解西藏历史或对中国有偏见的人,也往往随声附和于达赖的言论。但是,他们在强调西藏文化传统的同时,却没有考虑西藏人民的发展权利。中国藏传佛教的领导者之一嘉木样活佛在联合国举行的“宗教和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上说:外国一些不明真相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散布所谓“藏族文化传统受到严重破坏”的说法,完全是不顾事实的妄语,是不能容忍的。他指出,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世界上的有情众生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有享受人类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权利,世界上有良知的人不应该为其他民族的发展进步设置障碍,制造麻烦,不应该以漂亮的空话使一些民族长期停滞在落后状态,成为一些人“观赏”和探险的“标本”。离开经济发展这个基础来空谈民族文化遗产与宗教文化传统的继承、保护与发展是抽象的和空洞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一观点不仅代表了中国藏传佛教界的共识,同时也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说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在全球性扩张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多民族传统文化的衰落甚至灭绝是一种罪恶,那么今天的人类社会正在形成的保护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共识则是一大进步。就西藏文化而言,历史上一些西方人曾经将西藏文化描绘得那样落后和可鄙,现实中又有一些西方人正在将西藏文化看待得那样奇异与珍贵。无论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但是这种转变无疑是一种进步。不过,对于今天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对现实西藏文化的尊重恰恰是建立在已经发展了的西藏文化基础上的。如果他们还是看到达赖喇嘛统治时期的西藏文化,恐怕除了满足猎奇的心理外不会得出高于前人的评价。当代的人类学已经消除了历史上服务于殖民主义政策的功能,人类学本身也正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学科而实现重构,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应该以人类学的方式设计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观念,正在日益为世人所接受。人的发展是对人本身的解放,而不是将人们局限于某种历史传统或现实模式之中举步不前。文化作为体现人的发展的标志之一,只有在创造中才能保持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活力。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否则就没有发展,也就意味着没有人的发展。
  五、西藏文化是充满发展活力的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发展,发展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文化创新的标志和文化活力的体现。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保留,而发展就需要吸收。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在一成不变中得到保留,即便是保留下来的已经发现的那些远古文化遗存或曾有过历史辉煌的遗址,也不难从中看出它们曾经有过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文化交互影响的痕迹。文化的发展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进步,如果一个民族始终保留着自己初始的文化形态,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封闭在一个特定地域中没有发展。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中仍旧可以看到,如非洲一些地区的原始部族。这些部族的落后性,并非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迟缓,而是由于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所使然。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才能实现交流与发展。虽然变化并不意味着都是发展,但是发展必然意味着变化。“应该懂得,任何演变都包含着舍弃,任何创造都包含着破坏。”发展的法则就是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这一过程,它们的传统文化在舍弃与创新中实现了现代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它们的传统文化同样将在舍弃与创新中实现现代的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劳动人民创造的基础之上,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藏族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残酷剥削和专制压迫的黑暗中,他们只能在统治阶级所维护的代表僧俗贵族上层利益的传统中忍受现世的痛苦,并成为这种传统的奴隶。今天的藏族人民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他们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主人,也成为西藏文化发展的创造者。西藏文化今天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传承、文学艺术繁盛、历史典籍整理、寺庙古迹保护、传统医学发扬、工艺商品生产、饮食特色展示等一系列发展,都是前所未有的。西藏文化的现实发展,不仅证明西藏文化是充满发展活力的文化,而且证明中国以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是符合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发展要求的。
  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如同中国各民族文化一样,西藏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因素会被舍弃,特别是生活习俗方面会有显著的改变,很多现代的生活器物、劳动工具及其所承载的现代观念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藏族人民的家庭和社会活动并改变一些传统,这种现象就像牧民用牛奶分离器取代传统的手工分离牛奶的奶桶一样普遍。如果将这些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都视为传统文化的消失,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已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为什么只有在西藏不能发生? 人权的本质是平等和公正,而生存与发展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基础。推翻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为了保障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全国支援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为了解决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问题。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汉族文化、藏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都不会失去自身的传统精神和个性色彩,但是都会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养分,实现繁荣和升华。在全球范围内,中华民族的文化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也将在相互尊重、相互吸收中保留各自的传统和特点。所以,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无疑会在第三个千年纪中表现出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的繁荣景象。现代化可以确定某些统一的经济指标或人文指数,但是现代化决不是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不矛盾的。
  如果论及中国西藏文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从今天的现状可以看到明天的前景,西藏文化的繁荣正如中华民族的振兴一样,方兴未艾、前途光明。当然,西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决不是回归历史。造成西藏文化停滞、衰落的历史已经结束,西藏文化正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显示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发展趋势。
作者: gentlewomen    时间: 2011-7-26 13:45

这稿子看着怪怪的,价值判断太多了吧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