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七分会场 | 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与研究(1)(2)(3)

文忠祥 《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

《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
文忠祥 (青海师范大学)

土族婚礼歌“道”是一种“言说艺术”,其演唱结构模式包括演唱的时序结构模式、演唱角色结构模式、演唱者结构模式,而演唱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程式性,同时包含演唱者个人的理解和演绎,赋予婚礼歌一定的个性化的意义。土族婚礼歌表演过程通过表演者之间、表演者与观众、东家等的互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交流方式。婚礼歌演唱仍然是沟通主客的主要方式,是传承规范的地方口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演唱者个人才能的展示方式,具有传递共同体的价值观念。目前婚礼歌表演面临消解趋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陆慧玲 《广西壮族天琴现代唱词浅析》

《广西壮族天琴现代唱词浅析》
陆慧玲 (中国海洋大学)
天琴现代唱词在内容上体现了壮族民众的乐观精神和时代特征,在意象的选取、赋比兴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与旧有唱经相比,现代唱词在内容、创作主体、功能、文辞方面都呈现差异,反映了部分壮族民间传统歌谣从仪式化、宗教化向世俗化的转变。

TOP


美美哒~~~~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天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申请非遗的成功使得天琴兼具了民间法器与乐器两个身份

TOP

杨雨点 《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

《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
杨雨点 (南京农业大学)
侗族傩戏“咚咚推”,是湖南境内唯一的侗傩,六百多年来冲破重重阻碍顽强存活至今。现仅存于湘西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是湘黔地区唯一使用侗语演唱的傩戏,演唱者为村寨的普通村民。文章从“咚咚推”本身的艺术特色、文化背景、天井寨地区的巫、医关系及瘟疫横行的灾难记忆,论述了“咚咚推”剧目中再三出现“抑巫扬医”现象的原因。这种现象既是湘西侗族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还推动了天井寨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为地方新民俗载体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咚咚推~~~听名字就觉得好有意思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潘永华 《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

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
潘永华 广西艺术学院

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主要以政府出台相关的保护非遗各种条文法规,是侗歌传承和保护的坚强后盾。而政府部门通过调查评选,把非遗项目按国家级,地市等四个等级进行管理,使非遗项目具体化地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提出“侗乡歌会”这一传承和保护是侗族民歌的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新民俗提倡的是培养侗族人民“文化自觉”态度和自我传承和保护侗歌非遗文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好想让潘老师唱一曲侗歌~~~~

TOP

潘老师放视频了~~~楼主替大家享耳福了哈~


大家以后去侗族村寨要自备曲库喔,因为侗族有“拦门酒”,客人也要唱歌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广西师公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调查报告——以柳江县乐山村师公班子为例》

广西师公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调查报告——以柳江县乐山村师公班子为例
陈洋洋 (广西师范大学)
摘 要:本调查报告以广西区柳州市柳江县乐山村田野点,以当地师公班子为调研对象,研究讨论师公舞的民俗体验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师公舞;旅游开发
师公舞,是壮族人民一种驱鬼逐疫的古老帷祭仪礼,舞者面戴神头面具,身穿八褂道袍,手执朝板、宝剑、日、月等道具。伴奏以蜂鼓、锣、拔等打击乐为主,师公舞分文武两坛,文坛以唱为主,如追魂、赎魂、穿针等,武坛以舞为主,如打蘸、打斋、请神、上刀火、过大火链等。
亲人亡故,亲友感情极为悲动,需要通过悼念话动寄托哀思。师公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敬重死者的淳厚的感情,以“文坛”的祭祀形式,给生者以慰藉,使人们相信他能为生者消除灾难与不幸,为死者超度,给他消除一生中遇到的不幸与罪孽,为死者的“鬼魂”扫清归魂道路上的障碍,使之灵魂能回归安居之地,“入土为安”,达到理想的归宿。这一祭祀活动,一直在民间遗传至今,所以,“安魂”、“送鬼”是《文坛》的祭祀核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徐老师点评时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