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级的小民俗崽前来报道

2017级的小民俗崽前来报道

  2017年9月12日下午两点,终于在辽宁大学的方圆楼看到了敬爱的乌爷爷,89岁高寿,坐在教室里吃着研二师姐准备的小甜点,我亦是喜爱吃甜食的人,大抵觉得喜爱甜食的人都是特别容易产生幸福感的人吧。
  到会的还有周老师、吉老师和邵老师。我们作为新生被安排在离乌爷爷最近的地方,见到偶像,不由得开始脸红心跳。乌爷爷开场白就笑称:“我是被周老师绑架来的。”随即给我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喜欢学生的,尤其喜欢女学生。乌爷爷回忆了他的青年时代,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报考了15所高校,被其中四所录取,最后选择上天津女校,他也是天津女校的第一批男学生。生在战时的乌爷爷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他想当一个前线的战地记者,所以苦学英文,最后竟进入了民俗学的世界;最后回顾了他在田野间的趣闻,他善于模仿乡间的方言和习惯,也学习当地的戏曲文艺,入乡随俗到欲罢不能,现场演绎的山西方言让我恍然间像看到了家乡常坐在村头gao sou(聊天)的老爷爷,连表情、动作都如出一辙。按乌爷爷自己的话来讲:“一张嘴儿真够味儿!”
  乌爷爷也顺带提出了自己对于田野调查的一些观点。乌爷爷说,田野调查是观察和体验的过程,是把自己融入到一个乡村的过程;田野调查是适应的过程,是一个民俗学者最基本的素质;田野报告也不仅仅是一篇文章,写完了就结束了。乌爷爷现在近90岁高寿了,依然没有放弃田野调查,他说:“田野调查就是去玩,玩儿一定要叫上我。玩儿你们都不是个儿!我们学民俗的姑娘多,姑娘都是好姑娘,看着一个个都很安静,一放开都是疯丫头。我们学民俗的姑娘就是要会疯,不要‘作秀’”。(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乌爷爷全程站着给我们讲述,“站着讲精神”,不时还配合讲述表演起来,眼里、身体全是戏。我们眨巴着一双双大眼睛,心想这老爷爷简直不能更酷了。
  周老师也强调,民俗学是无教条的、是生动活泼的,它是偏向于人文性的,也常借用社会学的方法描述无法言说的世界。学习民俗学不推崇技巧,重在学会关怀、思维和较真。民俗学不是抽象的,是一种具体的联结,我们的任务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寻找认同,确切来说我们是’沟通的使者’。
  当然,周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研究生三年的任务,研一要沉浸式阅读,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研二要针对性阅读,寻找自己的兴趣与方向,培养语言逻辑、增强语言力量,更要有胆量胡说八道,这里的“胡说八道”要有理有据,因为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知识,更要去学习创造知识。
  邵老师介绍了专业的活动,主要是公众号,民俗学社,还有专业的优良传统——读书会;吉老师言简意赅,热烈欢迎我们加入民俗学的大家庭。
  整场见面会氛围都很轻松,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可爱的乌爷爷,也期待和各有特点的民俗学老师们相处,更期待田野里不一样的世界。

TOP

回复 1# 的帖子

记得周老师之前也说过,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好好努力吧,加油
QQ:怀克特;微信:huaikete

TOP

多谢聪聪学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