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杨家埠行走】大家来聊聊年画、风筝或潍坊寒亭大观园。。。

【杨家埠行走】大家来聊聊年画、风筝或潍坊寒亭大观园。。。

看到土家等坛友发的一组照片,有传奇人物杨洛书老人和山大的老教授。
后又听说各位的寒亭考察还免了每人的门票=60块大洋。
换言之,如今的杨家埠成了一座大观园,村里有人去吗?
大家藉此唠唠嗑,放放飞鸢,贴贴年画,想想国家级传承人,怎么都成。。。

TOP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2011年10月14日 2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潍坊10月24日电 (记者 孔凡元)14日晚间,8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老人向记者描述着他的下一个5年规划:专心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让更多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并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的年画作品。  

  14日,“金秋齐鲁文化行”记者走进“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寒亭,专程到此间寻访这位杨家埠年画的第19代传人。 

  从此间著名的大观园北门出来,往南一拐,就看到路西第一个大门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大宣传牌,上面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家埠同顺德画店”等字样,一块乌漆大匾——同顺德画店,则挂在家内的影壁墙上。听说记者来了,正在跟女儿一起印刷年画的杨洛书老人赶紧从屋子里出来,以显示对人的尊重。虽然老人已年过八旬,但耳不聋眼不花,跟记者谈起起木版年画的事,他的精神头比年轻人还旺盛。

  85岁高龄的杨洛书老人身体依然硬朗,从钩描到刻板再到印刷,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老人却乐在其中。他告诉记者:“以前杨家埠年画技法都是传男不传女,最多只传给自家媳妇,而现在只要想学我们就教。我的5个孩子中,有4个在从事年画事业,包括我年过60岁的女儿。目前又收了两个对年画很感兴趣的日本学生。目的是提高杨家埠年画的国际影响力,让其真正的走向世界”。

  杨老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一共拥有各种画版3270块,这些画版几乎囊括了明清以来杨家埠现存所有的年画样版。杨老介绍,“文革”期间,这些画版中有不少精品是他冒着风险,偷偷地在地窖里、柴垛里、猪圈粪肥下藏起保存下来的。1993年杨洛书将珍藏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地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当记者问及近期的年画工作的计划和打算时,杨老对记者娓娓道来,表示将继续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杨老一边用刷子轻轻的在模板上刷颜料,一边对记者说:“我现在每天都在坚持刻版印刷,有时晚上工作到11点,还完不成当月的客户订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年画,学习年画,让杨家埠的年画代代传承。

  已走过70年雕刻人生的杨老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年画制作技艺,一个个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质朴无华的艺术形象在他的刻刀下不断诞生。近几年,他在先后刻制了《历代帝王全图》24套、《水浒一百单八将》109套、《西游记》88套、《红楼梦》140套、《三国人物》110套,以及其他年画数百套,单是刻版用的棠梨木就有一卡车。

  杨洛书,出生于年画世家,通顺德画店的当代经营者。受祖传手艺的熏陶,杨洛书自幼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18岁就熟练掌握朽稿、刻版和印刷等全部技术,特别是潜心研究刻版技艺,首创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而著称于世,经60多年的磨练,通顺德画店拥有各种画版7000余块,成为中国之最。通顺德年画眉目清晰,线条挺括,再加印刷精细,生产出的年画成为艺术珍品,极具收藏价值。2001年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并于同年被摩尔多瓦驻华大使维克多-鲍尔舍维奇聘为荣誉博士。

  杨家埠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杨家埠年画的制作方法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TOP

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年画技法面临失传境地

2011年07月26日 1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潍坊7月26日电 (李欣)杨家埠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之一,明代时就有“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的美誉。但是如今,老一辈手艺人却开始担忧杨家埠的年画技法面临失传的困境。

  26日,记者专程到此间寻访杨家埠年画的传承人。

  65岁的杨维贤已经制作年画50多年了,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年画。从钩描到刻板再到印刷,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老人却乐在其中。杨维贤告诉记者:“以前杨家埠年画技法都是传男不传女,最多只传给自家媳妇,而现在只要想学我们就教。可是真正能安心学习制作年画的人却越来越少。一般通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就能学会年画制作的全部流程。”

  杨老介绍,虽然杨家埠的年画在国内外都很知名,但是如今贴年画的风俗却不多见,所以年画也就从以前的必需品变成了展览品。即使现在开发了一些印有年画的笔记本、书签等等新产品,可收入也不多。


  杨老一边用刷子轻轻的在模板上刷颜料,一边对记者说:“我现在眼睛花了,不怎么刻模板了,多数时间做印刷,但是没事儿的时候还是闲不住要刻点东西。”老人放下手中的颜料刷,把他最近正在刻的“老寿星”拿给记者看。“其实我的孩子都会做年画,只是不愿意再继续做,真怕有一天我家的手艺要丢了啊!”杨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年画,学习年画,让杨家埠的年画代代传承。

  杨家埠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杨家埠年画的制作方法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TOP

回复 2# 的帖子

图图见:土家开的楼,大家去晒图吧,有奖哦,据悉奖品跟俺这楼恢常有关联滴哦: a hint...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5315

TOP

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1月05日 21: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11月5日电 (辛文萍 林果)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5日在天津启动。

  在今天开幕的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潘鲁生代表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发表《中国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言》,宣布启动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据了解,中国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10年的普查和研究,已完成22卷本《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和14卷本《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并建立了数字化档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此间表示,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木版年画从普查记录转入到传承保护,是保护工作的一个延伸、一个起点。

  “中国木版年画包含深刻的文化信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张发明的结晶,是民间信仰、文学的结晶。”冯骥才说,将中国木版年画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中国文化资源的根本性保护、传承与发展,并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完)

TOP

杨洛书老人知道此举一定很高兴。。。

TOP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为天津大学社科项目申报填补空白

来源:天大要闻  发布时间:2011-10-28  

  本站讯(通讯员 唐娜)继《现代社会转型期天津皇会的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之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又迎来新的重大科研突破,《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这是天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迄今所获最高规格项目,为天津大学社科项目的申报填补了空白。

  中国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笔巨大遗产。由于漫长而纵向的历史变迁,多元而横向的地域背景,独特而深刻的年俗底蕴,还有一代代才情并茂的艺人的创造,使年画发展成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高峰。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此次申请立项的项目将是我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木版年画遗产进行全面的普查、整理、建档,建立研究体系,并将年画与文化学、美术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相结合。近年来,学界已意识到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关键的是对传承人的保护,而传承人的记忆大多是通过口传的方式传播,所以将口传落实到文字对当前的中国木版年画的传承和保护意义重大,因此在建立年画数据库的同时进行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史调查和研究成为必然。

  该项目首席专家、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将带领团队利用四年时间让濒危的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完整地通过资料库的方式获得保留,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遗产,同时让活态的传承方式通过口述实录的形式得到更为长久的保存。这对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起到示范作用,并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未来研究提供最为充分、宝贵的资料。口述史方法论将作为一种非遗保护的前沿理论方法向全国推广。

  据悉,11月4日,围绕数据库建设和口述史田野调查方法,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将举办“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此次论坛将对口述史方法论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各国汉学家、年画学者还将对中国木版年画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并演示部分数据库资料。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1-11-5 23:57 发表
来源:天大要闻  发布时间:2011-10-28  

  本站讯(通讯员 唐娜)...
“唐娜”咱们论坛的老版主哦~~

TOP

回复 8# 的帖子

陶老爷子的弟子。。。忘了说。。。

TOP

杨洛书、杨维贤,同是年画艺人,对年画状况的说法却大不一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