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恩咸采风录(3)走进“干栏之乡”(上)

恩咸采风录(3)走进“干栏之乡”(上)

        利川的龙船调,巴东的撒忧嗬,来凤的摆手舞……恩施土苗自治州二市六县,各有其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遗产。咸丰县的民俗文化精品,当推吊脚楼。2008年,咸丰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被纳入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恩施州命名的第四批民间艺术大师中,有一位建造吊脚楼的大师叫万桃元,就是咸丰丁寨乡人。著名的建筑学家张良皋教授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多次深入鄂西地区考察土家族民居,特别对咸丰县的吊脚楼群落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将“干栏之乡”的美誉给了咸丰。8月15-16日这两天,我们以甲马池镇为中心,先后考察属于它辖区的几个著名的吊脚楼群落,分别是墨池寺村龚家坨老宅、龙门院子、马家沟村王母洞吊脚楼群、新场村蒋家花园、青冈坝村蒋家院子,我将它们最精华的部分归纳为一句顺口溜,龚家的窗子龙门的门、王母洞的院子新场的园、青冈坝的四合水和磉墩。其中除了龚家坨老宅,其它几个院落竟然都与一个盘踞于甲马池的蒋姓旺族有关联。  

        曾经,我为这个拥有国家4A级景区坪坝营原始森林的小镇而惊喜,如今,我更为拥有这么多吊脚楼群落的小镇而震撼。在这两天的行程中,我看到了让人惊艳的乡村全木结构的小型四合院和复合型四合院,还看到了耸立在岩壁上的高大的吊脚厢房,看到了六个院子彼此相连的大屋场,也感受到了传统民居面临毁灭的锥心之痛,还有一段模模糊糊地系于那个蒋姓旺族的兴衰历史更让人感觉迷离。另外需提一笔的是,我那个不识字的近七十岁的婆婆,任劳任怨地当了我们的向导,而隔房的一位兄弟则腰挎一把镰刀护驾,保护着我们一家三口翻山越岭,辛苦自不必说,其中的收获却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满足。下面我就按照游历顺序将“干栏之乡”的那些深山院落展示展示。

        雕窗镂栏——墨池寺龚家坨老宅

        14号下午回到老家后,我就向长年活于甲马池张家坪村的婆婆打听附近的古房子和吊脚楼,她立即给我推荐了龚家坨和龙门院子,说是很多年前她曾去过这两个地方,她说那儿的房子过去修得很好看,但我们不清楚方向,她决定亲自带我们去。好在我婆婆虽然年事渐高,由于多年在乡间生活,攀爬山路比我和孩子厉害多了。15号大早,她就起床,在园子里扳了几个嫩玉米煮熟了当干粮,又洗上几根老黄瓜,给我们一路上打口渴。隔房的兄弟自告奋勇也要跟着去,顺便在腰间别上一把磨得雪亮的镰刀,走在最前面扫除山间小道上的荆棘刺枝。过田园、钻玉米地、钻山林,不知经过了几个弯弯拐拐,大概步行了二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在孩子奶奶不断的鼓励下,到达龚家坨一带。奶奶毕竟是少女时代才去玩过,现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也记不清老宅子的具体位置,而且奶奶一路上总是在念叨,不知那房子还在不在?我想,她是担心我们辛苦一趟,结果发现老宅子被拆而懊恼吧?我也一路上在宽她老人家的心,不要紧,就是被拆了,我们走这一趟,也减肥了,呼吸了这么好的空气,锻炼了身体啊。

        幸运的是,经乡民指点,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栋掩映在林子中的老宅子。咋一看,还真是其貌不扬,青瓦木楼,色泽黯淡,显然是无人居住了。而就在它旁边,修建起了一片砖房新居,越发衬得这老宅子危危欲倾。因为我婆婆少女时代曾在这老宅子里玩过,又都是乡里乡亲,多年没见面,赶紧着拉家常,很快就搞得非常熟络,一位妇女便热情地带我们进到老宅子里去参观。从石块砌构的朝门门洞走进去,是一个分成上下两坎院坝的大天井,萋萋荒草掩盖着年久失修的青石板路面,下院坝里种着一棵紫荆,只有树桩了。顺石级走到上院坝,院子里种着一棵梨树。站在院坝里,保存完整的两层楼正房左边,转角紧接着两层楼的厢房,厢房尽头高高地起一个龛子,飞檐斗角,浑朴中透着灵巧。龛子下方又横起一栋吊脚楼,与朝门相连。这栋楼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是它的那些雕花窗子和回廊栏干,窗子的花格颇为讲究,几乎不重样,回廊栏干的花样也十分齐整漂亮。想想过去的女子们走在这样的回廊上的感觉,我与女儿便在上面留了几张影。

        从老宅里出来,我们又到老宅旁边的新屋里,与一对八十岁以上的老夫妻聊天,老爷爷说宅子的老屋场曾经烧毁过,这栋宅子是在他出生之前的某一年重建的,也就是说,起码它也应有九十多年了。后来我在《恩施晚报》上看到一位叫吴友鹏的人写的《咸丰甲马池镇发现民国时期木雕精细民居》,大致明确了它是建于民国时期,而且我们也不虚此行,据乡民说,政府要将它恢复,它终于要当作文物保护起来了。

        六合龙门——龙门院子

        从龚家坨往龙门院子方向走,竟然很快就走上将要浇铸的大公路了,大公路进乡村,往往与开发有关联,果然,我后来得知,这条大公路的修建将与坪坝营原始森林景区、白家河景区连成一片,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旅游的资源,墨池寺村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地方。恩施州博物馆中的一件虎钮錞于就是1990年出土于墨池寺村,而墨池寺村之大名,大概还与这里曾经耸立着一座香火旺盛的大寺庙——墨池寺有关。当地乡民对这座墨池寺的蟠龙抱柱的雄伟样子还很有印象,据乡民说,墨池寺即将重建,这当然是为了发展旅游。只是这一次我们既不能看到过去的墨池寺,也不能看到重建的墨池寺了,我们的目标是龙门院子。

        当到达龙门院子所处的地方时,那一片民居所面对的,竟是一片宽阔的稻田,绿浪滚滚,稻香绵绵,一条浅浅的小河在整修过的河堤里,欢快地流淌,更远一点,就是从咸丰县城进入甲马池的公路,果然是一个风水宝地!我们顺着小道走近了龙门院子,原来那是一个大屋场,里面仍然住着人家。婆婆与他们也曾有走动,已步行了近四小时的我们,显然已经又渴又累,他们立即搬出了凳子让我们坐,还洗了一把墨李让我们吃了解渴。在歇脚的过程中,我们与乡民聊天,原来这个屋场,本来是一个叫蒋介田的地主的(乡民所述或许不准确,不可为据,但过去为蒋姓屋场无疑),后来打土豪分田地,地主的房子都分给了贫苦农民居住。这院子之所以叫龙门院子,是因为它的六合门中间都雕有龙纹,在山雨欲来的运动潮前,蒋家人赶紧把龙纹铲了,龙纹虽然铲了,蒋家仍然没保住这栋尚未完全竣工的房子。

        感叹之间,我细细地观察这座大院,原来它是一个撮箕口格局的院子,左边厢房尚存,右边的两间厢房被拆,还留有两间房的宅基。这座院子最精华之处,当是它的六合门和正屋的窗子花样,特别是那一字排开的六合门,每扇门上部镂空并饰上雕花,这样讲究门窗花样的建筑在乡野存在,足以见证它曾经的主人是富甲一方的人。在这一带流传着“龚家坨的屋,蒋介田的谷”,“蒋介田的谷”说的就是这龙门院子的主人。

        在龙门院子稍事休息后,我们沿着小河堤岸,步行进入甲马池镇。这时已是又累又饿,便走进一家餐馆,坐下吃饭。看时间,我们这一趟竟然步行了五个多小时!大家正在大吃酸辣可口的咸丰米粉时,一场大暴雨轰轰轰地下了起来,天地之间弥漫起层层水雾,我婆婆不由得高兴地叫:“你们的运气好啊,天老爷都照顾你们!”这一路有了我这个全心全意照顾着我们的可爱婆婆的陪同,还真是有运气啊。

        吃过米粉后,暴雨也差不多停了,我们便叫了一辆车,一直将我们送到了家门口。我前两天因步行太多已酸痛不已的双腿,经过这一趟折腾,竟然顽强地适应了过来。一直跟着我们步行的十岁小女,仍然精神抖擞地在高高的门槛上跳进跳出,还是孩子们的生命力旺盛啊。

    (走进“干栏之乡”内容较多,分为上下两篇,下篇另发)

附图片:

寻访龚家坨老宅的路上遇到一株古树



钻山林寻访老宅子





走进龚家坨老宅子的天井




龚家坨老宅正房和厢房,回廊栏干颇为精美




在厢房回廊上照个相




在龛子(咸丰又称耍子,耍檐儿)上照个相,好象成了地主家的小姐




老宅子的雕花窗子




老宅子的雕花窗子




老宅子围墙上的花猫妈和花猫仔




女儿:横空出世的斗笠小妹妹,哈哈




农村孩子早当家,十五岁的孩子暑假还有帮忙捆烤烟,手法十分熟练,我立即给女儿进行了一场现场教育




龙门院子占据了一个风水宝地






龙门院子的精雕六合门,原来的门中部还雕有龙纹,可惜被铲除,留下了坑坑洼洼的印子




童年的游戏:小孩子们在溪水中用撮箕撮小鱼儿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zjhong1978 宝葫芦 +10 原创内容 2010-8-25 23:24

TOP

带着凳条来好好地品尝老师的美文

TOP

引用:
原帖由 zjhong1978 于 2010-8-25 23:25 发表
带着凳条来好好地品尝老师的美文
还有一篇(下),完后之后搞个花絮篇,这个小系列就算告一段落咯:)

TOP

很是期待老师的花絮

TOP